冰娘子,川普的守門人

導讀
她沒有參與鬥爭,她就是權力本身的一部分。當川普在總統寶座前蹣跚時,是她把政治機器重新擦亮,發動,並精準調速。比起那些喧鬧著走進歷史的人,“冰娘子”蘇西·懷爾茲以靜默、精準與權謀,重塑了美國最危險的崗位——白宮幕僚長。
她是NFL傳奇球員帕特·薩默羅之女,是從佛州泥沙俱下的政治戰場浴血而生的操盤高手。她曾被羞辱、被孤立、被背叛,卻不動聲色重返權力中樞,在特朗普政治帝國最需要她的時候,扛起了“馭龍之鞭”。
這篇報道將揭開這位“冰娘子”的真實面貌:她如何成就川普政治神話,又如何獨自在火山口上起舞——調停金主與總統之間的交易、斡旋各部委的鬥爭、壓制昔日盟友的反撲,同時守護自己不墜深淵。
正文
引子
2025年2月,寒風凜冽,一場關於伊朗政策的新聞釋出會正在進行。川普走上講臺,臉上掛著他標誌性的挑釁式笑容,開啟新一輪戰略表演。就在此時,鏡頭捕捉到一個細節:幕僚長蘇西·懷爾茲向川普投來一個幾乎能凍住空氣的白眼。
媒體為這個眼神取了一個名字:“冰封核彈”。白宮內部的人都知道,那是“冰娘子”日常的情緒管理。2024年競選期間,懷爾茲也曾以同樣一個眼神,不怒自威,硬是讓在臺上偏離原定發言提綱 、信口雌黃、滿口陰謀論的川普把後面的瘋話全都吞了回去。
現年67歲的她總是穿著剪裁利落的黑色套裝,銀灰短髮絲毫不亂,雙臂交叉,站在川普身旁——沉靜、剋制,彷彿從時間中抽離的存在。但只有真正懂得白宮西翼權力結構的人才明白,她絕非背景板。她不是總統的陪襯,而是川普的過濾器、避雷針與影子操盤手。
在最近的一次電視專訪中,蘇西·懷爾茲說:“我給自己的忠告是:我是參謀長,不是總統的高階僕人。”
在美國政治體系中,白宮幕僚長是總統最親密的代理人,也是最容易被犧牲的替罪羊。他必須是軍官、外交官、談判者、清道夫、執行者、保鏢和審判官的混合體。正如《白宮幕僚長》一書所言:“若總統是CEO,幕僚長就是COO兼HR總監,還偶爾客串劊子手。”在華盛頓,權力永遠流向最靠近總統耳朵的人,而幕僚長決定了誰能靠近那隻耳朵。
蘇西·懷爾茲,是首位登上這一高位的女性。
首位女性幕僚長:從橄欖球明星之女到西翼之主
雖然在華語世界,蘇西·懷爾茲仍是一張生面孔,但在美國政壇,她早已以冷靜剋制、善於幕後操盤而聞名。2024年11月,川普笑著調侃:“蘇西總喜歡躲在幕後。讓我來告訴你——我們都叫她‘冰娘子(Ice Maiden)’。”
有人戲稱其神似美國名廚保拉·迪恩,而懷爾茲的公眾形象也被媒體反覆消費為“政壇最冷靜的外婆”——喜歡觀鳥、烘焙、與孫子玩耍,卻能在政治風暴中把控節奏。正如《Politico》所形容的那樣:她是“最像家庭主婦的戰爭指揮官”。
蘇西的原名是蘇珊,姓薩默羅(Summerall),是凱瑟琳(孃家姓雅各布 斯)和帕特 · 薩默羅的獨生女。她父親帕特是紐約巨人隊的橄欖球踢球手,後來成為深受歡迎的體育主播。她家居住在新澤州的薩德爾河鎮。
2024年11月,懷爾茲的母校“聖天使學院”在社交平臺釋出了她1975年的年鑑照,並與近照並排展示。對比之下,幾乎令人難以相信是同一人。除了髮型兩側捲曲的弧度和眼神中依稀可辨的某種神情,其餘變化翻天覆地。當然,近半個世紀的時光足以雕刻一個人的面貌。不同的鏡頭角度,不同的神情——如今的她照片中開口而笑,而年少時唇線緊抿、神色嚴肅,連鼻子的形狀也略有變化。
1978年,懷爾茲從馬里蘭大學英語系畢業,隨即進入國會山,在眾議員傑克·肯普辦公室擔任助理——肯普正是她父親昔日的NFL隊友。多年後她回憶,這是她“人生第一次意識到權力運作的微妙層級”。
更早的時候,一張她與父親帕特·薩默羅合影的童年照片曾在媒體上流傳。照片中,小蘇西正試圖踢起父親手中拿著的橄欖球。
這個畫面也象徵著她成年後與父親之間複雜的關係。1992年,帕特因酗酒瀕臨崩潰,是蘇西帶頭與家人進行干預,將其送入戒治中心。她直言告訴父親:“你的酒精問題讓我為與你同姓而感到羞恥。”那句話讓帕特淚流滿面。她後來稱,那是她“最早的一次危機掌控經驗”——第一次直面強權男性,第一次以羞恥為武器,劃出邊界。也正是那一刻,她邁入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政治人生。
另一張珍貴的舊照,是她與兩位年幼的女兒以及里根總統的合影。推測應拍攝於1980年代後期(她1985年結婚,照片中的大女兒已是亭亭玉立)。儘管那張照片的衣領設計略顯浮誇,但她的神情、氣質,反倒更接近如今的她。
四十多年來,有一樣東西她從未改變:堅韌與果決。她話不多,卻常能用一個眼神傳遞全部資訊。
在白宮的歷史中,女性鮮有進入權力核心。她們要麼被包裹在“第一夫人”的溫情角色中,要麼被安排在“公關負責人”或“新聞發言人”的邊緣位置。而懷爾茲打破了所有框架。她不追逐控制權力,而是深知如何讓權力主動歸於她。
專訪過“冰娘子”的記者米蘭達·德瓦恩注意到,懷爾茲的辦公室一塵不染:桌面沒有一張散亂的紙,電話線路明確分工,日程表按三種顏色標註優先順序。她輕按桌邊一枚按鈕,螢幕上即刻彈出一位中東國家高官的頭像——那是總統下一通電話的物件,而整個安排,都經她之手。
“你知道他每天要面對多少不可預測的情況嗎?”懷爾茲指指橢圓形辦公室方向說道,“我的工作是讓他少出錯。”
白宮西翼走廊上的人都知道,懷爾茲掌控的不僅是日程,更包括輿論焦點、氛圍氛圍,甚至總統下一條Twitter的內容。“冰娘子”曾親手刪掉三條“尚未傳送”的推文。
2024年勝選之夜,川普的慶功宴上圍繞著競選高層、媒體顧問與金主盟友。但真正掌控全域性、制定競選節奏的人並未出現在聚光燈下。懷爾茲婉拒了登臺發言的邀請——不是出於謙遜,而是出於戰術。
“這是個萬事通的崗位,尤其在白宮。你得知道哪些事情該你來扛,哪些必須擋在總統之外。”
當川普在舞臺上享受歡呼時,懷爾茲已悄然走入封閉辦公室,接起第二天內閣協調會議的電話。“冰娘子”早已習慣這樣的節奏:舞臺歸他,劇本歸她。
王佐與棄子:佛州政治的恩怨沉浮
2018年,共和黨籍年輕眾議員羅恩·德桑蒂斯在佛州州長初選中異軍突起,但他的競選團隊卻陷入混亂,缺乏核心排程與戰略整合。眼看距離選舉日僅剩一個月,共和黨內部一片焦灼。關鍵時刻,川普的親信、佛州議員馬特·蓋茨向他推薦了關鍵人物:蘇西·懷爾茲。
懷爾茲長期在佛羅里達州政界活動,曾為麥凱恩2008年總統競選擔任縣級共同主席,也為妮基·黑利和傑布·布什等共和黨人捐款,2010年還助力裡克·斯科特當選佛州州,斯科特後來更成為美國聯邦參議員。
1990年代後,懷爾茲就將重心轉向佛州傑克遜維爾的地方政治。她幫助約翰·德萊尼(1995至2003 年任市)和約翰·佩頓(2003至2011年任市)當選,並在兩位市任內擔任核心幕僚。佩頓曾評價她:“她是一位出色的戰術家,是一位‘成事型人物’,總能幫助上司確立目標、實現優先事務。”懷爾茲雖然偏好幕後,但她在發掘有潛力的新興政治人物方面展現出獨到的眼光。
這回,懷爾茲算是臨危受命,她迅速整頓戰局——壓制混亂言論、協調金主資源、重建團隊紀律。憑藉一己之力,她將德桑蒂斯送入了州長辦公室。川普在2019年對德桑蒂斯說:“你這輩子最聰明的一件事,就是請了她。”
這本應是一次“王佐之功”,但蘇西很快意識到,這位新君並不感恩。她繼續任職於Ballard Partners,原本被視為連任川普2020年在佛州的核心顧問人選。然而,德桑蒂斯及其夫人凱西對她的存在充滿疑慮。德桑蒂斯夫婦對懷爾茲的影響力感到不安,認為她效忠於川普而非新任州長本人。更讓他們忌憚的,是懷爾茲那種“邊緣獲利”能力——她精於資源調配,更被傳在州政府周邊運作遊說事務,贏得私人利益。在德桑蒂斯看來,這是對其忠誠體系的威脅,是潛在的“朝中異己”。凱西私下更認為懷爾茲“在政治上遠比她老練,在媒體上也更得青睞”。於是,嫉妒很快演變為赤裸裸的權力清算。
德桑蒂斯夫婦下令對佛州共和黨啟動審計。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這項任務並非為查出問題,而是為了製造不信任。”果然,審計並未發現實質問題,但寒蟬效應已經達成:懷爾茲被邊緣化的程序啟動了。
真正引爆這場權力對峙的,則是一連串被視為“挑釁”的檔案。一份由懷爾茲起草的“政治倫理提醒備忘錄”從內部流出,在這份備忘錄中,懷爾茲明確警告州長及其家人不得接受不當禮品,文中寫道:“切勿讓家庭裝置成為利益象徵。”而就在那一週,一臺價格不菲的高爾夫模擬器被運入州長府邸。凱西·德桑蒂斯對此極為不滿,認為這是“明指”。
不久,《坦帕灣時報》曝光了一份州長籌款策略備忘錄,詳細列出2.5萬美元的捐款門檻和25萬美元的“私密晚宴”套餐。儘管懷爾茲否認洩密,但州長夫婦認定她為幕後洩密者,怒火中燒。在內部會議中,懷爾茲批評凱西團隊“喜歡攝影棚,不喜歡資料”的一句話,更是被凱西視為正面對抗。隨後,一句在幕僚間流傳的凱西評論成為這場鬥爭的註腳:“她不在其位,卻像是在掌控州政府。”
這場微妙的“王后與丞相”之間的角力,最終演變為實質性的政治封殺。一場低調卻凌厲的“黑名單行動”悄然展開。德桑蒂斯向佛州各政商圈傳遞了明確訊號:“只要她還在 Ballard Partners,公司名單裡誰敢和她合作,我就讓你們從所有專案中除名。”這是一次赤裸裸的行政施壓,也是一場忠誠測試。
懷爾茲一時間在佛州政壇成為“瘟疫”式人物。一位前德桑蒂斯團隊成員回憶:“她是被驅逐的。”連與她有業務往來的客戶都感到巨大壓力。儘管裡克·斯科特顧問柯特·安德森公開為她辯護:“如果有人真相信洩密是蘇西乾的,那他就是個傻子。”但為時已晚。
2020年,懷爾茲正式辭去 Ballard Partners 的職位,表面理由是“健康靜養”。更具羞辱意味的是,德桑蒂斯還親自撥通川普的電話,要求他“開除懷爾茲”。
這一舉動引發川普陣營的極大不滿。當時,佛州正值大選關鍵階段,民主黨來勢洶洶,川普陣營陷入金主觀望、志願者流失的困局。面對德桑蒂斯的“落井下石”,川普團隊陷入兩難。高階顧問們——包括比爾·斯蒂賓、凱莉安·康威、戴維·鮑西和邁克爾·卡普託——被反覆問及:“誰能在佛州重演2016年的奇蹟?”答案始終只有一個:蘇西·懷爾茲。
德桑蒂斯緊追不捨,再度致電施壓:“她撒謊,她洩密。”斯蒂賓冷靜回應:“你贏了佛州,川普也贏了。”最終,川普在海湖莊園的一次閉門會議上拍板:“我們用蘇西。”
這一決定並未對外公佈,但懷爾茲迅速回歸競選團隊。卡普託說:“失去蘇西,不只是損失,甚至是危險。幾乎沒人像她那樣熟悉佛州的政治地形。”團隊所有人都明白:真正的指揮官,回來了。
從“扶龍上位”到“功高震主”,再到“王后密謀”,蘇西·懷爾茲的命運軌跡就像一場宮廷劇。她不是鬥爭的挑起者,卻總被捲入權力的暗流之中。她懂權術,但更懂節制;她知進退,卻未必能避禍。在佛州這個權鬥濃度極高的戰場上,她既是造王者,也一度成為棄子。但最終,她以精準、高效、冷靜回到了牌桌中央——依舊不喧譁,依舊在佈陣。
川普的隱秘之刃:“冰娘子”的逆襲與復辟
在2020年總統選戰落幕、白宮易主之際,川普在海湖莊園邀請一位“老朋友”共進晚餐——這其實是一場未經宣佈的復辟戰爭會議。來賓正是蘇西·懷爾茲,她是年過花甲、外表溫婉的祖母,也是共和黨內部公認最老辣、最難馴服的政治操盤手之一。
懷爾茲帶來一份厚達21頁的佛州覆盤報告:從基層志願者回饋到金主情緒,從資料流失到拉票動員,她一頁頁梳理,層層推進。川普邊聽邊點頭,最後低聲說:“沒有你,我們搞不定。”
事實上,整個2020年競選期間,她是唯一一位每日向總部遞交佛州戰況的州主任。她謹慎卻堅定,理性且執行力強,在動盪不安的川普陣營中,成為極少數能“穩定輸出”的人。飯後,川普邀請她加入即將成立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董事會。她答應了,但只提出一個條件:“不要抬頭銜,只做策略。”她婉拒了“佛州競選總管”之類的名號,只留下兩個單詞:“strategy & coordination(戰略與協調)”。畢竟,川普在這個競選總管職位上“換人如換衣”的歷史太過鮮明。 她的理由很簡單:“我想專心打仗,不想在失敗時被推出當替罪羊。”
這不是她第一次對川普說“不”。
早在2016年總統大選的衝刺階段,她就曾在川普多拉爾高爾夫度假村的一次晚宴上,當眾提出追加佛州宣傳郵件預算。川普當場暴怒,猛拍桌子、破口大罵,全場驚呆。懷爾茲一時語塞,顧問們都擔心她會被立即解職。但第二天,在海湖莊園的籌款活動上,川普向金主布萊恩·巴拉德冷冷開口:“你那位‘女孩’不行。”巴拉德毫不讓步:“你錯了,她要的是關鍵預算。她沒拿到這筆錢的話,你就完了。”
川普沉默片刻,指著巴拉德胸口說:“行吧。但我要是輸掉佛州,就賴你。”
這場風波不僅讓在場者見識到川普的情緒起伏,更看清了懷爾茲的抗壓能力。
儘管被當眾羞辱,她並未退場。支撐她的,不僅是心理韌性,更是一種川普一黨極度稀缺的品質:她不依附他,也不奉承他,她不需要他——恰恰因此,他才需要她。她不是狐媚型的說客,不是傳聲筒,也不是俯首帖耳的“工具人”。
如果說川普是怒火,那懷爾茲就是冰牆。
蘇西·懷爾茲的政治履歷,遠比外界想象的豐富而複雜。她的政治生涯始於1979年,為國會議員傑克·肯普工作,1980年加入里根團隊,進入白宮,在“視覺大師”邁克爾·迪弗手下磨練如何塑造總統形象。之後,她又參與布什、洪博培、羅姆尼等多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競選。
2012年,她曾短暫擔任猶他州州長洪博培的競選經理,卻因策略保守遭邊緣化。那次失敗讓她明白:“政治從來不是資歷遊戲,而是權力感知遊戲。”
懷爾茲不屬於任何黨內派系,也不靠裙帶資源成名。2010年,她用自創的“選民結構熱圖系統”幫助裡克·斯科特逆轉黨內熱門人選;2015年,經斯科特引薦,首次與川普會面;2016年,她加入川普陣營,幫助他拿下佛州,站在了全世界都在唱衰川普的對立面。
她在共和黨內是異類:不社交,不虛偽,不賣弄。在很多顧問眼中,她是“最不像川普派的人”,卻是“最鋒利的川普之刃”。《美聯社》曾引述一位匿名幕僚評價:“她話不多,但每一句都讓人脊背發涼。”
她懂川普,也敢頂川普。川普曾這樣形容她:“她不會哭著跑來辦公室說‘總統你得聽我’。她只會寫張便條說:‘不聽我,你會後悔。’”在整個競選週期裡,她完成了一件極少有人能做到的事:她成功管控了川普的衝動——不是靠責備或說教,而是透過贏得川普的尊重,並證明遵循她的建議,比一意孤行更有利於他自己。
懷爾茲的逆襲不是突然爆發,而是緩慢累積的結果。
不過,也有人將她視為“助⻓川普獨裁野心”的推手之一。 邁阿密的主黨戰略顧問費爾南德 · 阿曼迪如此評價她,“蘇 · 懷爾茲是一位極其聰明、政治技巧極高的人,她不可能不瞭解自己在做什麼。”
克里斯·拉維塔(Chris LaCivita)與懷爾茲一起擔任川普競選的“事實上的經理”,他則如此評價懷爾茲:“她在對話中非常包容,樂於聽取他人意,而且忠誠堅定。蘇的結構就跟別人不一樣。她擁有一種罕⻅的能力,能同時處理多個不同又重要的問題。”在團隊中,懷爾茲是那個負責與川普進行“最艱難對話”的人,她參與了每一個關鍵決策。
懷爾茲與川普家人相處融洽,也與小羅伯特·F·肯尼迪和埃隆·斯克建立起關係,使她成為川普與這些人之間關鍵的“聯盟橋樑”。她可以應對任何一個自負的人物,”拉維塔說道,“而且她處理這些事情的方式非常直接,對細節總是一清二楚。”這種冷靜與精準也使得懷爾茲日後能遊刃有餘地掌控充滿男性氣場的白宮高層生態。
2024年,川普陣營內部重啟選戰機制時,“冰娘子”所建立的選民熱圖系統再度被當作“情緒感知雷達”,成為川普陣營對選民變化趨勢最依賴的資料模型。川普在一次會議上半開玩笑地說:“她讓我想起我媽。”一位顧問接了一句:“不是溫柔的那種,而是你撒謊她立馬就知道的那種。”
懷爾茲是一位不靠尖叫贏得注意力的女性政治家,更像一位理科母親——沉著、精準、掌握局勢,又在關鍵時刻刺中要害。“冰娘子”不是川普的追隨者,而是戰略架構師,是靈魂操盤手。
而川普也終於明白,這個團隊中最不討好他的人,也許是最能幫助他贏的人。
幕後皇權:接川普政治帝國的女人
2021年2月,海湖莊園格外空曠冷清。拜登上任,川普失去了總統光環,不少人更因為“1月6日國會事件”選擇切割。
在這片“政治荒原”的時刻,川普召集一批忠誠顧問閉門開會。與會者包括布拉德·帕斯卡爾、比爾·斯蒂賓、賈斯汀·克拉克、丹·斯卡維諾、賈森·米勒、科裡·盧安多夫斯基等人。他們圍坐在茶廳一張鋪著白桌布的圓桌旁,氣氛詭譎凝重。
他們面對的問題是一個正在塌陷的政治權力真空:
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讓“川普背書”這項利器重新變得稀缺、有序、具殺傷力,而非口頭隨意、任性撒出。此刻,沒有人能回答這些問題,直到蘇西·懷爾茲被重新召回。
當被問及“1月6日國會事件”為何沒成為她與川普決裂的理由時,她答:“我不喜歡那件事……但我不認為他是始作俑者。”這句回應展現出她一貫的政治邏輯——和許多共和黨人一樣,她學會了“擇其善者而從之”。她並不迷戀川普,但她明白,在現實中,川普依然是最具勝算的那一個。
有媒體稱這場茶廳聚會為“最後的攝政會議”。別人都在自保,只有懷爾茲在佈局。
川普親自打電話給她:“這是一團狗屎。我不知道錢去哪兒了,我需要你把一切搞清楚。”
懷爾茲住在佛州東北部的龐特維德拉海灘,距海湖莊園車程四小時。但她立即動身——不是為了討好,而是因為她清楚,這是她徹底“收編全域性”的機會。
她花了整整兩個月,全面審查川普政治帝國的賬本、人事、組織結構和資金漏斗,並親自提出清洗建議。川普全數照辦。
她砍掉了所有“在郵件裡複製十個人”的中層,壓縮財務、社群和法務的協調路徑,只保留最少、最聽話的核心團隊;她更換了十個州的籌款分發負責人,重建起“指令—反饋—執行”的三角結構。
更令人震動的是:她未收取任何薪資,僅報銷差旅。在這個“混吃混喝”成風的圈子裡,她成了罕見的清流。
據川普子女私下透露:“她在發票上寫得比我們公司CFO還細。”
家人終於鬆了一口氣:“總算來了個靠譜的。”
川普也在集會上公開表示:“她是我這輩子僱過最乾淨、最穩的腦子。”
她甚至將自己的 X賬號交由助理託管,理由是:“我要全身心待在後場,不留人設。”
這一次,沒有人再敢輕視她。“冰娘子”不是回來了——“冰娘子”是接管了。
媒體普遍認為,川普2024年的競選團隊“比2016年和2020年更有組織、更有紀律”,這全都是懷爾茲的功勞。正是這一年,懷爾茲作為川普與德桑蒂斯黨內初選之戰的核心操盤手,徹底擊敗了這位佛州州長,不知算不算懷爾茲報了當年之仇呢?
整個競選過程中,川普陣營和外圍盟友不斷對德桑蒂斯發起攻擊:嘲笑他的笑聲、吃相,甚至諷刺他穿增高鞋。這些“精準打擊”普遍被認為出自懷爾茲及其他曾在德桑蒂斯團隊中任職、後又出走的前幕僚之手。
直到德桑蒂斯宣佈退出總統競選的前夕,她才罕見地出現在社交媒體上。而在“冰娘子”被正式宣佈出任白宮幕僚長之前,她在X上的發帖僅有三次。面對一條關於德桑蒂斯“已清空競選官網行程安排”的資訊,懷爾茲只回了兩個字:
“拜拜。”
政治肅清者:背書戰爭與擊敗切尼
重掌川普政治機器後,蘇西·懷爾茲立即著手重塑“背書機制”——這不僅是公關動作,更是一場黨內忠誠度的深度測驗。
在她主導下:
這一機制出自共和黨戰略家安迪·蘇拉比安(Andy Surabian)之手,靈感來自軍隊中的“忠誠宣誓”。而懷爾茲,則負責將其真正落實為可操作的流程。
“冰娘子”親自主持“背書審批會”,將候選人的簡歷、過往言論、金主背景、是否支援選舉舞弊調查等因素納入評分體系。一位曾參選失敗的州議員回憶道:“那是一份政治版的‘行為考核’,如果你不夠忠誠,連進面試的資格都沒有。”
雖然,這套打法最終被川普本人廢棄,但在短時間內已對黨內形成巨大震懾。
與此同時,懷爾茲統籌“Save America”領導PAC作為核心籌資平臺,並組建“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Action”超級PAC,部署廣告攻勢,直接介入2022年中期選戰。
雖然川普在2021年陸續背書了幾位親信(如前白宮發言人轉戰州長的莎拉·桑德斯、參議員傑瑞·莫蘭),但真正被懷爾茲視為“頭號戰役”的,是懷俄明州對陣麗茲·切尼的初選。
切尼是“1月6日國會事件”後,黨內唯一正面對抗川普的高層共和黨人。懷爾茲深知,唯有擊敗切尼,才能讓“川普主義”在黨內的清洗具備正當性與決定性。
“冰娘子”將這場選戰視為“黨內路線之爭的西點會戰”,動用所有可排程資源:跨州志願者網路、定向廣告推送、現場投票動員機制,乃至第三方輿情壓制團隊。
懷爾茲還在背後操盤媒體敘事架構——她本人不接受採訪,卻透過友好記者釋放關鍵詞:“反川共和黨 = 民主黨代理人。”
“冰娘子”調集資源,挑選合適人選,並親自統籌攻防佈局。整個2022年,MAGA陣營的火力幾乎全集中於此。最終,切尼被徹底擊潰。
“一點也不像選舉,更像公開處刑。”一位熟悉投票區結構的共和黨技術顧問對NBC如此評論,“懷爾茲讓所有還敢自稱‘理性右派’的人明白:你不是異議分子,你是棄子。”
這場“斬首式勝利”鞏固了懷爾茲在MAGA體系中的實際領導地位。
而在切尼敗選當晚,懷爾茲只在工作群裡發了一個表情:
這時,川普重掌黨權的大門徹底敞開,“冰娘子”懷爾茲的實權地位也無可撼動。
登頂權力巔峰:重構政權秩序,改寫白宮運轉邏輯
2024116日凌晨,川普在西棕櫚灘會展中心宣佈勝選。
鏡頭掃過他身邊那位神色冷峻的銀髮女人,她手中緊握一臺黑莓——那是“冰娘子”在競選之初就要求配發的“非聯網戰術裝置”,專用於內部安全通訊。“冰娘子”沒有登臺,甚至沒有換上演講禮服。
就在兩天前,懷爾茲明確對川普提出:她必須比川普第一任期的四位幕僚⻓更嚴密地掌控誰能進出橢圓辦公室,也就是:門控權(Gatekeeping),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直接覲見總統;
川普點頭:“沒問題,我信你。”
這是川普政治生涯中,首次給予一位幕僚長如此程度的授權。
八年前,川普曾直接否定過其交接團隊的精心籌劃,轉而僱用了一群競選助理、家庭成 員和共和黨內部人士的混合團隊。這批人後來在他任期的第一年幾乎把時間都耗費在 “內鬥”上,成為當時新政府新聞報道的主旋律。 許多專家認為,這正是他第一任期的一項“根本性錯誤”它束縛住了一位對華盛頓DC政壇和政府運作尚屬新手的總統。
在川普的第一任期內,他更換了四位白宮幕僚⻓⸺其中一位僅以“代理”身份擔任整整一年。這種人員更替頻率創下歷史紀錄,成為其政府“內耗”失控的象徵。 許多高階助手在川普第一任期中被掃地出⻔⸺他們厭惡那種“被管理”或“被居高臨下對待”的感覺,也有一些人捲入了翼內部派系之爭的意識形態衝突中。
如今,川普的助手們看到了一線希望他們認為懷爾茲的任命,可能標誌著這位總統希望建立一個更加團結一致的團隊,儘管這個團隊幾乎註定仍將比傳統主黨或共和黨政府顯得更“草臺班子”。
川普在 2016 年曾承諾“只僱用最優秀的人才”,而他隨後也多次表示,他第一任期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用錯了人”。 川普表示,自己當年剛進入DC時不夠了解,不知道誰才是“對的人”。但現在,他已經清楚地知道哪些人是“最佳人選”,又有哪些人必須避開,不該任用到他的政府中。
“蘇既強硬又聰明,富有創新精神,同時廣受敬重與讚賞。她將繼續不知疲倦地努力,為‘讓美國再次偉大’而奮鬥。”川普在一份宣告中寫道,“讓蘇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女性白宮幕僚⻓,這是實至名歸的榮譽。我毫不懷疑她會讓這個國家感到驕傲。”
白宮幕僚長,作為總統最親密的知己、顧問與大腦,負責協調施政議程、化解政治衝突、管理資訊入口與時間分配。此職也常被稱為“守門人”——決定誰能接近總統,誰能影響決策。但是,據統計,由於工作的複雜和巨大壓力,白宮幕僚長在任的平均時間僅為2.5年(另有一說為18個月)。
“一個高效白宮離不開一位有力的幕僚長。”《守門人》(The Gatekeepers)一書作者克里斯·惠普爾如是說。他在書中系統梳理了白宮幕僚長如何塑造總統的治理風格:“說到底,幕僚長最重要的職責之一,就是敢於告訴總統那些他不願聽的真話。”
“懷爾茲的優點是,她已經證明自己能駕馭川普、與他共事,甚至在必要時對他說出不中聽但正確的話,這是極其罕見的能力。”惠普爾補充,“但缺點同樣明顯:她沒有任何白宮經驗,且距今已近40年未在華盛頓工作,這對她構成不小劣勢。”
白宮幕僚長制度歷經三種形態,艾森豪威爾時代的秘書型,強調資訊控制;尼克松時代的執行型,強調事務統籌;還有如切尼這樣的權謀型,強調權力銜接,而“冰娘子”蘇西·懷爾茲將進化成第四種形態。
2025年1月20日,蘇西·懷爾茲宣誓就職,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女性白宮幕僚長。
就職當天,她迅速改造白宮西翼的空間格局:撤掉全部書櫃,換上兩臺思科視訊會議終端;將傳統會客區拆分為三組標號會議島;辦公桌不再朝門,而是朝窗。
一位助理疑惑地問:“這是風水考量?”
“冰娘子”淡淡一笑:“我不喜歡被人看穿眼神。”
據《Politico》報道,她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召集總務局人員審查白宮訪客系統,“門口登記表”成了她的第二份日程表。
有人形容她的佈局是“宮廷內閣的再現代化”,也有人稱她是“一個未被選舉、未受監督的首相級人物,對國家執行節奏實施私有化控制”。這正是白宮幕僚長制度的弔詭之處:她掌握的並非法律授權,而是信任、恐懼與資源的分配權。
“冰娘子”不回應媒體,不與同事閒談,也不主動聯絡議員。但所有人都知道:“門後的聲音,來自她。”
川普子女私下評論:“這是白宮最安靜、也是最高效的一屆西翼。”
此刻,“冰娘子”真正掌控了總統的耳朵,也掌控了全球注意力的焦點。
但“冰娘子”明白——這,僅僅是開始。
冰面之下:婚姻風暴與母女映象
儘管“冰娘子”蘇西·懷爾茲如今權傾白宮、運籌帷幄,但她的私生活也曾經歷漫長的泥濘與風暴。
她的前夫蘭尼·懷爾茲(Lanny Wiles)是一位共和黨資深競選顧問,二人於1985年在為里根政府工作時相識。一位“保守派政治圈天作之合”,婚後移居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育有兩名女兒。
然而,這段婚姻的表面風光背後,是一連串經濟與情感危機。
1991年,他們聯合申請破產,債務總額高達302.5萬美元。其中包括:
儘管破產案當年就結案,但後續數十年,他們仍不斷被美國國稅局追加罰款和稅務追繳——直到兩人2017年離婚後,依然有部分稅務追責列有二人姓名。
蘇西·懷爾茲後來回憶道:“我被捲入其中……我前夫確實在35年前做了一系列糟糕的商業決定。我記得最終都償還完了。這是我們人生中一段非常不幸的時期,最終也導致了我們的離婚。”
根據離婚協議:
大女兒:凱蒂·懷爾茲(Katie Wiles)
2024年11月,在母親被任命為白宮幕僚長次日,她被提升為Continental Strategy公司在華盛頓與傑克遜維爾辦公室的遊說部門總監——公司總裁卡洛斯·特魯希略直言:“我們知道她會發光。川普總統的壓倒性勝選為我們創造了巨大的增長通道。”
她的仕途軌跡幾乎複製母親:曾任傑克遜維爾市市長的傳播主管,這與蘇西90年代擔任市長德萊尼(John Delaney)幕僚長如出一轍。
小女兒:卡羅琳·懷爾茲(Caroline Wiles)
她則走得更坎坷。2017年初,她被任命為白宮助理、總統排程主任,僅一個月即因未透過FBI背景調查而被迫辭職。審查問題涉及信用評分、藥物記錄等。
儘管短暫受挫,她並未徹底退出政界。據傳,2025年,她加入某遊說公司擔任聯邦事務副總裁。而她對媒體的回應也頗具韌性:“我之所以能得到這個職位,是因為我應得的。這和我母親是誰無關。”
冰娘子的政局遊戲:重建:“川普世界”
在白宮西翼,有人稱那條從橢圓形辦公室通往幕僚長辦公室的短短30步,是美國行政權力最微妙的中樞動線。行走其間的節奏,往往決定著一個政府的運轉方式。
拜登時代,西翼走廊充滿了老朋友的低語與親信團隊的腳步;奧巴馬時代,數字顧問主導了資訊的流通通道;布什時代,則由穩健老班底維持結構平衡。而到了川普的第二任期,這條30步的動線上,來回穿梭的身影,只剩下一個人——“冰娘子”蘇西·懷爾茲。
上任僅90天,懷爾茲便著手完成三項關鍵重構:
1、簡報制度重整:據知情人士稱,總統簡報被重新編排為“要點+背景”雙軌格式,確保效率與深度並行,並首次建立“資訊來源標註”機制;
2、輿論通道收攏:懷爾茲與多家保守派平臺保持節奏溝通,試圖重建白宮媒體關係秩序。
3、數字情報模型試驗:有傳言稱,她曾主導啟動一項名為“Project Echo”的試點系統,聯合技術人員對TikTok、Truth Social等平臺話題熱度進行建模預測,用於輿情預判與話題排程。
據一位不願具名的幕僚透露,該專案可能由一位前帕洛阿爾託的資料科學家主導,而專案每週的關鍵詞篩選與互動路徑設定,都需懷爾茲最終拍板。
“冰娘子”像一位沉默的樞密院首輔,重新定義了“川普主義”的組織形態——從以憤怒為引擎的草根動員,轉向帶有執行模型的“帝國式維穩系統”。她是川普的政治延伸——而這種延伸,有時凌駕於制度之上。正如尼克松時代的霍爾德曼所言:“總統的意志高於法律。”這句被視為美國政治史上最危險的箴言,正在懷爾茲手中,以更沉靜、更精密的方式被重新啟用。
白宮西翼,向來是美國政壇最激烈的權力角鬥場,而“冰娘子”蘇西·懷爾茲正是這個戰場上最沉著冷峻的女統帥。她並不迷信“和氣生財”,她奉行的是“零戲劇、零洩密、零自走炮”的鐵腕管理哲學。她親手鏟除了西翼內部曾經盛行的派系文化和“刷存在感”的亂象,設立情報管控機制、限制對總統的接觸路徑,被幕僚們私下稱為“程式女皇”。
她說得直白:“不歡迎獨行俠,也不需要明星員工。”這句話,早在她擔任川普2024競選總管時就已成為團隊格言。如今,她將這套紀律導向的戰法原封不動帶入白宮——團隊合作、不留後門、人人聽令。
但“冰娘子”的冷靜背後,並非沒有硝煙。與FBI副局長丹·邦吉諾(Dan Bongino)的一場閉門“吵架”,將“冰娘子”的剛性作風推上了臺前。當時圍繞愛潑斯坦檔案的釋出問題,邦吉諾怒斥司法部和代理司法部長邦迪“缺乏透明”,一度揚言要辭職。懷爾茲據傳強勢回懟,要求會議紀律,並提醒對方“別試圖用情緒操縱決策程式”。儘管外界傳言眾多,白宮最終選擇低調處理,而懷爾茲則未對此事公開置評,彷彿從未發生。但知情者都明白:在這場權力撞擊中,依然是“冰娘子”佔了上風。
她的策略並非僅靠壓制,而是建構一套更高效、更封閉的“黑箱運作系統”:大幅限制外部對總統的接觸渠道,終結了過去“只要你有電話號碼,總統就可能聽你建議”的荒誕格局。如今,連福克斯的政壇顧問都感嘆:“懷爾茲讓白宮安靜得像個數據庫,除了他們想放出的資訊,外界幾乎聽不到任何雜音。”
“冰娘子”始終保持低調,她的角色是在風暴中心調控能量,而非成為風暴的一部分。在川普身邊,她是主機板,是介面,是除錯員;在白宮之內,她是“冰太后”,掌控節奏,也設定邊界。
“冰娘子”不是在鬥爭中求勝,而是用制度幹掉了鬥爭。她的影響力並非源自傳統的政治權威,而在於其對制度節奏的掌控能力,這種“幕後型秩序權力”在白宮西翼前所未有。
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另一個難以駕馭的變數——埃隆·馬斯克。
春末的白宮玫瑰園,陽光透過銀杏葉灑下斑駁光影。那是馬斯克最後一次以“特殊政府僱員”的身份步入西翼,同行者正是身穿套裝、神情冷峻的“冰娘子”蘇西·懷爾茲。
他倆的關係一開始還挺不錯。事實上,馬斯克曾短暫地被視為川普的“第一好友”。擔任新設“政府效率部”(DOGE)首席行政官期間,他一度出現在橢圓形辦公室法案簽署現場,風頭直逼總統。民主黨諷刺他是“聯合總統”,共和黨內也有不少人對此頗為不滿。馬斯克野心也的確不止於此,他曾多次試圖在白宮西翼謀得一間常駐辦公室——越靠近總統越好。
但這正是馬斯克碰壁的起點,因為這破壞了懷爾茲定下的規矩。“冰娘子”明確表示西翼不會為馬斯克開設辦公室,並得到了川普本人的首肯。這一決定,在白宮內部被視為“冰娘子”權力穩固的第一個標誌性勝利。她將DOGE團隊安排在與白宮隔街相望的艾森豪威爾行政大樓,並規定馬斯克必須向她本人彙報工作。這一切既是對馬斯克權力邊界的重新劃定,也象徵著“冰娘子”對白宮秩序的重新掌控。
最後那天懷爾茲與馬斯克談了什麼,外界無從得知。有人說,“冰娘子”只是陪他走到門口,如同對所有“離席者”的剋制送別;也有人說,那是一場遲來的密談,試圖修補忠誠與權力之間的裂痕。
不久之後,馬斯克在X平臺連發數帖,抨擊川普政府新透過的《Big Beautiful Bill》為“豬圈式預算”,稱其削減綠色能源、背叛未來。該法案恰是川普第二任期的立法核心。
回應來得迅速且猛烈。川普在集會上諷刺他是“脫軌的火車”,並要求財政部審查特斯拉的聯邦合約。鷹派議員甚至提出撤銷他的歸化公民身份。
在這場“火與鐵”的對撞中,“冰娘子”置身風暴核心。她既要維持川普的面子,也要避免馬斯克的“未來敘事”徹底脫軌——既排程,也調和;既掌控,也沉默。
就在十多天前,“冰娘子”在《紐約郵報》的播客節目中罕見提及此事,語氣低緩如翻閱一份已歸檔的往昔。“那曾是一段很好的合作關係……至少在破裂之前。”她頓了頓,補了一句:“結尾確實很麻煩。”
“冰娘子”否認馬斯克是出於嫉妒,“他不是那種人。”她稱其“或許是地球上最聰明的人”,“知道我們不知道的事,觸達我們觸達不到的人。”但她也承認,自己從未真正理解那場決裂的根因。
有人將馬斯克對川普的情結形容為“父親執念”——一個聰明又反叛的兒子,執著尋求那位古怪父親的肯定。懷爾茲沒有否認,只淡淡笑著說:“是的,類似。”
她用“quirky”形容馬斯克:古怪、跳脫、不馴服。對一個擅長劇本排程的人而言,馬斯克是一道不受控的閃電。
他們本質相似,卻又極端相斥。她以冷靜佈局,他以喧囂破局;她是體制的潤滑劑,他是系統的點火器。兩人都不屬於“正常系統”,也都不曾“好相處”。
於是,分裂迅速成形。馬斯克宣佈籌建“America Party”,誓言打破“兩黨制的偽善”;川普則徹底斷聯,將其逐出“權力朋友圈”。
“有時候,兩個非凡的人,註定只能走向分岔。”懷爾茲在播客中如是說。語氣平靜,無悲無怒,宛如在敘述一個歷史註腳——政治的哀而不傷,是看透本質後的習慣性剋制。
不過,後來在一次閉門會議上,有人聽見“冰娘子”低聲說:“Elon had so much to offer us. 真可惜。”
那一刻,她不像幕僚,更像一位看著理想主義者迷失的母親。
這場裂痕,從玫瑰園走進了川普的日記,也寫入科技界的年表。而懷爾茲,這位“冰娘子”在這場爭鬥中罕見地露出一種“無解”的神情。
“我不知道為什麼。”她一遍遍重複。也許這是真的,也許這只是權力遊戲中的一種“知而不言”。在白宮,真正的權力從不在話語裡——它藏在沉默中,在決策路徑背後。
制度的灰影:她不是歷史主角,卻始終站在決定分鏡的位置
在白宮橢圓辦公室裡,每一任總統身邊,都會站著一個無法被投票選出的“第二大腦”。
有人選擇權謀老手,有人偏愛昔日密友,也有人挑中能取悅媒體的能言之士。而川普最終選擇的是一個沉默、精準的祖母。
“冰娘子”懷爾茲執掌大權,卻從不登臺;排程全域性,卻無正式抬頭;指揮運作,卻鮮有發號施令。她的權力沒有明確來源,卻掌握所有通路。
在憲政制度的版圖上,白宮幕僚長的位置宛如一道灰影:既不隸屬行政,也不歸於立法,更非司法的一環——它是總統私人授權下的制度“寄生者”。而懷爾茲,把這種“非正式權力”推演到了極致。
《白宮幕僚長》一書曾寫道:“若總統願意放權,幕僚長就是憲法的幽靈;若總統反覆奪權,他便成了替罪的幽魂。”
而懷爾茲,拒絕做幽靈,也不屑為幽魂。“冰娘子”做的是布光的人。她不親自發光,卻決定光照的方向;不親口發聲,卻能決定什麼被說出、什麼被聽見。
在這個媒體噪音如雷、民粹語言洶湧的時代,她選擇不說一句廢話,靜水深流。
也正因如此,“冰娘子”讓這個喧囂政府,在靜音時,依然保有致命的穿透力。
綠庭集團是一家活躍於中美市場的投資管理公司,聚焦於資產的價值再造,三十年的成長和歷練,締造了獨有的價值和優勢。近年來公司在原不動產、不良資產業務基礎上,關注生命健康領域的發展機遇。
官網:www. greencourtgroup.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