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眾號裡的《紐約客》
戳藍字一鍵關注渡十娘
轉發也是一種肯定
文字|詹涓
編輯|渡十娘


大廠到底喜歡什麼樣的人才?請聽矽谷女高管與你面對面暢談
自川普2025年1月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以來,其政府迅速兌現了競選期間對高校抗議活動的強硬承諾,掀起了一場針對國際學生的政治風暴。這兩天,一則令人震驚的新聞引發強烈反響: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土耳其籍博士生魯梅莎·奧茲圖爾克(Rumeysa Ozturk)在2025年3月25日被美國國土安全部(DHS)特工以近乎“綁架”的方式拘留。

奧茲圖爾克(圖左)和她被便衣帶走的畫面。
她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六名蒙面便衣特工強行帶走,學生簽證被取消,正面臨遣返命運,而“罪名”僅是她在校報上發表了一篇支援巴勒斯坦的文章。這起事件的理由牽強、過程恐怖,暴露了美國政府對異見國際學生的打壓,也讓在美留學生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與不安。
因言獲罪:五名少數族裔學生的噩夢
魯梅莎·奧茲圖爾克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自川普上臺以來,除了她以外,至少四名少數族裔國際學生因參與支援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被ICE逮捕或威脅驅逐,他們分別是馬哈茂德·哈利勒(Mahmoud Khalil)、巴達爾汗·蘇里(Badar Khan Suri)、鄭允瑞(Yunseo Chung)和蘭賈尼·斯里尼瓦桑(Ranjani Srinivasan)。而國務卿盧比奧今天下午(3月27日)表示,他已經以類似理由吊銷了“超過300名”像奧茲圖爾克一樣的學生簽證。
這些案例集中發生在過去一兩個月中,凸顯了川普兌現競選承諾的決心——他在2024年競選時曾多次抨擊加沙抗議活動為“反美”行為,承諾將參與者驅逐出境。
-
魯梅莎·奧茲圖爾克:這位土耳其籍博士生因在大學校報《Tufts Daily》上與人聯名發表支援巴勒斯坦、批評以色列的文章被逮捕。3月25日,她在學校附近被六名蒙面特工強行帶走,簽證被以“涉嫌支援哈馬斯”為由取消,ICE正準備將她驅逐出境。她的律師Mahsa Khanbabai對《波士頓環球報》表示:“我們不知道她的下落,也無法聯絡她,沒有任何指控被提出。”
-
馬哈茂德·哈利勒:巴勒斯坦裔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生,作為2024年加沙團結營地的談判代表,2025年3月8日在公寓被ICE逮捕。他的綠卡被撤銷,律師Amy Greer對美聯社說:“ICE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他參與恐怖活動。”川普在Truth Social上稱其為“激進的外國哈馬斯支持者”。
-
巴達爾汗·蘇里:印度籍喬治城大學博士後研究員,2025年3月17日因“傳播哈馬斯宣傳”被逮捕,部分理由竟是其妻子為巴勒斯坦裔。他的律師Hassan Ahmad對路透社表示:“如果一位學者被視為威脅,那問題出在政府。”
-
鄭允瑞:韓國裔哥倫比亞大學學生,持有綠卡,2025年3月5日因參與Barnard學院抗議被ICE針對。法官已頒佈臨時禁制令。
-
蘭賈尼·斯里尼瓦桑:印度籍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生,2025年3月5日因在社交媒體分享加沙內容被ICE撤銷簽證,最終逃往加拿大。她對CBS新聞說:“我不是‘恐怖主義同情者’,這完全荒謬。”
這些學生的“罪行”無一例外是言論或和平抗議,卻被扣上“國家安全威脅”的帽子。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法學教授加布裡埃爾·錢(Gabriel Chin)對《衛報》表示:“因政治活動針對移民學生的做法令人擔憂,而且史無前例,最高法院早已確認合法居民享有第一修正案權利,可以就公眾關心的問題發表言論,而中東發生的事情就是公眾關注的問題。”
然而,川普政府透過模糊的移民法條款和強硬的移民法執法,將言論自由變成了國際學生的“罪證”。
“近乎綁架”
魯梅莎·奧茲圖爾克是一名富布賴特學者,持F1學生簽證,攻讀兒童研究和人類發展博士學位,她被捕的過程令人毛骨悚然。
週二晚上,她出門和朋友們參加開齋晚宴,社群監控錄影顯示,當她在人行道上獨自行走時,六名便衣警察包圍了她,其中一些還戴著口罩。一名身穿連帽衫的便衣抓住了她,她尖叫起來。不到一分鐘,警察把她銬起來並帶進一輛沒有標記的汽車。

一名鄰居用攝像機拍下了這一畫面,他告訴美聯社:“這看起來像是一起綁架事件。”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專門研究移民權利的法學教授安妮·賴(Annie Lai)表示,影片中的部分警官衣服上沒有任何標誌,無法表明他們是執法人員或政府官員。
影片中,一名警官說道:“我們是警察。”
“你看起來不像,”一名旁觀者問道。“你為什麼把臉藏起來?”
賴說,他們沒有說自己來自國土安全部或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這一點令人擔憂,並補充說,他們似乎沒有在影片中說明為何將她拘留。
大多數警官都蒙著臉,或者在逮捕期間遮住了臉。
“這讓人們覺得,自己可能被人抓走,卻不知道對方是誰,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應該引起人們的深切警惕,”賴說。
週二晚些時候,馬薩諸塞州聯邦地區法院法官下令政府不得在沒有事先以書面形式通知法院的情況下,將奧茲圖爾克驅逐出該州。但ICE的記錄顯示,一個與她同名同姓的人已經被關押在路易斯安娜州的一個ICE的拘留中心,而她律師表示不知她的下落,也無法聯絡上她。
奧茲圖爾克的律師對CNN表示,國土安全部特工拒絕向律師提供拘留理由,ICE以“涉嫌支援哈馬斯”為由撤銷她的簽證,但至今未提供具體證據。現有資料表明,奧茲圖爾克並沒有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只是去年在校報上與其他三名學生合寫了一篇評論,批評校方對校園抗議活動的回應,但沒有表達任何支援哈馬斯的言論。據《紐約時報》報道,她因為這篇文章遭到了人肉搜尋。
這種“程式缺失”在其他案例中同樣明顯:哈利勒被捕時,他的妻子在現場拍攝影片,卻未能阻止特工的無證行動;蘇里的律師稱,ICE甚至未通知其逮捕的具體法律依據。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移民權利專案主任Lee Gelernt對《衛報》表示:“ICE的自由裁量權幾乎不受約束,這使得它可以繞過法院,直接實施懲罰。”《華盛頓郵報》援引移民律師David Leopold的話:“這不是法律的執行,而是政治報復。”這種程式上的隨意性說明,法律不再是正義的保障,而是權力的工具。
恐懼的陰影:國際學生的心理創傷

塔夫茨大學舉行的聲援奧茲圖爾克的活動。
公民或許享有相對寬鬆的表達空間,而國際學生卻因簽證身份的脆弱性,成為打壓的首要目標。
川普政府針對特定國際學生的行動還在繼續:政府取消了一項長期以來保護大學和其他易受移民執法影響的政策;國務院正在啟動一個由人工智慧驅動的專案,幫助篩選和驅逐被認為支援哈馬斯的外國人;對被政府視為反猶太主義或對美國表達“敵對態度”的行為,政府會發布全面的行政命令,威脅將其驅逐出境或提起刑事訴訟;川普正在向大學施壓,要求它們實施更嚴格的抗議規定,否則就會失去聯邦資助。哈利勒的律師之一薩馬·西賽對《衛報》說,川普目前針對親巴勒斯坦移民的行動是一次“測試”,看看法院是否允許他繼續有針對性地驅逐其他活動人士。
這一切,令留學生開始擔心自己在美國的前途——不止是令他們更加謹言慎行,而且他們在質疑,如果美國淪落至斯,留在美國的長期計劃恐怕有必要調整。
《紐約》雜誌採訪了一個叫薩勒曼的阿拉伯裔研究生,他就讀於紐約大學,去年在朋友的生日派對上與哈利勒有過短暫的會面。他說,因為這一面之緣,哈利勒被拘留的訊息給自己的震動尤其大:如果他們連持有綠卡的人都能驅逐,那麼他的F1學生簽證能提供什麼保護?薩勒曼應親友的要求,不再在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他的個人政治觀點。不過,他在本月早些時候還是參加了一場要求釋放哈利勒的抗議活動,然後又參加了另一場抗議以色列空襲加沙的示威活動。在朋友和家人敦促他採取措施隱藏自己的身份後,他戴上了口罩。“我不會在這件事上後退一步,”他說。
薩勒曼說,他的父母希望他安全並完成他的學位。他說:“他們也明白,我現在正處於人生的某個階段,即使他們告訴我‘不要做這個’或‘不要做那個’,我仍然不會順從。”薩勒曼目前計劃飛往美國以外的地方參加他的兄弟姐妹的訂婚,他知道這有風險,但他安排好了一名律師和緊急聯絡人待命,以防他重新入境美國時遇到問題。
目前,紐約大學、布朗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校已經敦促留學生“非必要不出國”。美國政府在邊境擁有比在境內更多的權力和自由裁量權,因此入境美國是一個尤其危險的時刻,與邊境人員的一次互動可能會導致一個人被驅逐出境,並禁止多年內再次入境。
一些留學生正與川普政府正面交鋒。康奈爾大學的英國籍甘比亞博士生莫莫杜·塔爾(Momodou Taal)本月與兩名美國公民一起提起訴訟,指控川普用來打擊親巴勒斯坦活動人士的行政命令是在違憲地壓制他們的政治觀點。塔爾說:“現在的情況是留學生成了活靶子。我們不應該因為表達自己的觀點而受到懲罰,甚至被威脅驅逐出境。”
哥倫比亞大學學生鄭允瑞也已提起訴訟,此前移民官員試圖將她驅逐出境,但沒有成功。鄭允瑞和哈利勒一樣都是合法永久居民,政府也依據同樣晦澀難懂的移民法,聲稱她的行為(她在校園靜坐後被捕)對美國的外交政策產生了負面影響。鄭允瑞在學生抗議運動中沒有擔任領導角色,她和她的法律團隊提交了一份請願書,希望在訴訟期間阻止對她的拘留,法官週二批准了這一請求。
這些案例顯然讓一些學生質疑自己的長期計劃。就算他們已經在美國擁有了親密的朋友圈,有了嚮往的事業,但他們也在思考,是否值得爭取留下來,留在一個可能與他們當初的認識相比已經面目全非的國家。
美國社會對此反應不足。《衛報》評論:“當受害者是穆斯林或國際學生時,美國的道德義憤似乎總是打了折扣。”這種沉默助長了政府的肆無忌憚。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美國的學術自由和民主聲譽將何去何從?這不僅是國際學生的危機,也是對整個社會的叩問。
這五名學生的遭遇揭示了川普政府對特定國際學生的打壓,也讓“言論自由”在美國變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幻象。如今,“今天ICE會上學生宿舍抓人嗎?”這樣的不安正悄然席捲留學生群體。從宿舍到課堂,從社交媒體到邊境檢查,每一次發言、每一次出行,都可能成為被盯上的理由。對於在美華人留學生來說,這種恐懼尤為真切——在中美關係緊張的背景下,誰能保證一次關於故鄉的討論不會讓自己成為下一個目標?
這種不安全感不僅威脅著國際學生的學術夢想,更動搖了美國作為自由燈塔的聲譽。如果連表達觀點的權利都被剝奪,留在這片土地的意義何在?抗爭,是捍衛自由的唯一齣路。無論是透過訴訟挑戰不公,還是在沉默中發出聲音,每一個微小的行動,都是對這片土地曾許諾的理想的呼喚。
為了幫助您捍衛自身權利,我們特別整理了一份詳盡的入境美國應對指南,比如綠卡持有者被要求籤署特定的表格或者英文能力欠佳時,你該怎麼辦。歡迎你下載圖片並儲存,以供不時之需。也歡迎分享給你即將入境美國的親友。





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的立場和觀點。

做最好的公號 做更好的自己

電影節專題
2024熱文排行榜:
移民主題:
十夜譚主題:
美國大選主題:
其他:
讀完請點"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圖片 I 網路
整理 I 編輯 I 渡十娘
清單內容來自 I湖衣
版權歸原作者 I 如有侵權 I 請聯絡刪除
生活中
總有些東西值得分享



渡·十·娘
DES
IGN
發現 I 家庭 I 樂趣
想每天與渡十孃親密接觸嗎?
喜歡?粉她!

有話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