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該認真反省了

成為修明札記資深讀者點選上方「修明札記」→右上角選單欄→設為星標
今天再細緻聊下大選結果,我會從選人、政策兩個角度,分析為何民主黨會遭遇20年來最慘重的失敗。

先說人選,哈里斯無疑是個糟糕的候選人,她不僅輸了選舉人票,連普選票也輸給了特朗普,表現比2016年的希拉里還差。

現在特朗普的普選票是7256萬,哈里斯是6788萬,考慮到加州、俄勒岡、華盛頓等深藍州還未記完票,而深藍州哈里斯和特朗普的得票大概是六四開,可以算出哈里斯最終得票在7300萬左右,特朗普在7500萬左右。
與2020年相比,特朗普的票數並沒有增加,但哈里斯比拜登少了800多萬票,這說明民主黨慘敗不是因為特朗普的支持者增加了,而是哈里斯沒能重建拜登的反川聯盟,那些拜登的支持者不願把票投給哈里斯。

那麼哈里斯為何拿不下拜登的票倉?原因很多,我認為一個主要原因是哈里斯代表的政治路線,從來就不符合大多數美國人的期望,甚至在藍州,也不是選民的最優選。

1


奧巴馬的激進路線

要說清這個問題,就要回到2008年,當時奧巴馬以365:173大勝麥凱恩,並帶領民主黨贏下了參眾兩院。民主黨高層認為奧巴馬之所以大勝,是因為奧巴馬的黑人身份和其所代表的“進步主義”浪潮。

民主黨相信,身份政治將是美國的未來,什麼是身份政治?就是選民會將投票投給自己群體的候選人,比如女性一定投給女性候選人,黑人一定投給黑人,投票的邏輯不是看候選人的政策和人品,而是看他的出身。
所以奧巴馬之後,民主黨推選了大量“奧巴馬式”的人物,哈里斯就是其中代表,他們身上有各種身份buff,要麼是少數族裔,要麼是女性,要麼是進步左翼,要麼兼而有之,民主黨希望複製奧巴馬的成功,不斷擴大自己的基本盤。
那麼這個想法正確嗎?現在看是完全錯誤的。2008年奧巴馬大勝不是他的“進步主義”吸引選民,而是小布什政府搞得太差了,任內有次貸危機,還讓美國陷入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爭,美國人對他是煩透了,小布什的支援率最低時僅在30%左右,美國選民都認為他是美國曆史上最差的總統。
這種局面,民主黨就是選條狗都能贏。奧巴馬的大勝,其實是站在了風口上,但人性總是會忽略時運的作用而傾向將功勞歸於自己,民主黨高層當然也不例外。
不過很快,“進步主義”路線導致的一系列後果就顯現了出來,2012年大選,奧巴馬的支援率就大為縮小,2014年中期選舉,共和黨更是同時拿下了參眾兩院,而且共和黨為了應對民主黨,也採取了激進右翼的路線,並最終導致特朗普的崛起。

這時候,民主黨其實就應該意識到路線不對了,一條真正成功的路線不會輕易被推倒,它甚至會引起對手的效仿,比如里根開啟的新保守主義,就直接影響了民主黨的路線,當時克林頓重視經濟,奉行小政府和放鬆監管,就是靠攏里根。

但民主黨沒有這種覺悟,他們還是在錯誤的路上狂奔,2016年大選,拜登本想參選,但奧巴馬強行壓住了他,而是推舉了自己認為更代表未來的希拉里出戰。最終的結果當然是大敗虧輸,拜登現在都對此耿耿於懷,他認為如果2016年自己出戰,一定能擊敗特朗普,那樣民主黨就不會長期失去最高法院,就2016年拜登的狀態看,他所言非虛。

到2020年,經歷了特朗普4年的統治,民主黨低頭了,他們推出了黨內唯一僅存的老白男建制派,即使他的年齡高達78歲,很可能無法正常履職或連任。

出現這種結果,實在是民主黨自己的問題,奧巴馬的激進路線帶出了一堆身份buff的左翼,這些人在自己選區選選還行,一旦到拿到全國,很快就會因其激進的路線和代表性不足而落選。舉目望去,也只有拜登能打了。

但奧巴馬、佩洛西還是留了一手,他們推舉哈里斯做拜登的副手,即使她能力極低,不受歡迎,甚至無法撐到初選選舉,還曾用最惡毒的語言攻擊拜登,但她畢竟是奧巴馬路線的成果,他們仍幻想拜登之後哈里斯能接棒選舉。
但拜登也不傻,拜登並不喜歡哈里斯,因此在4年任期內,哈里斯完全沒有存在感,一直被拜登團隊排斥在外。
佩洛西、奧巴馬的安排換來了2020年拜登的勝利,2022年民主黨又推出了大量“拜登式”的候選人,包括賓州州長夏皮羅,亞利桑那參議員凱利和北卡州長庫伯。這批人才明顯是為2028年準備的。
但2024年出現意外了,拜登的辯論完全暴露了他年老體衰,無法正常履職的問題,離大選僅剩3個月,民主黨只能在老邁的拜登和哈里斯之間做出選擇。最終民主黨高層選了哈里斯,他們還心存奧巴馬路線能獲勝的幻想。
最後的結果看到了,哈里斯的表現極差,甚至可能還不如第一次辯論後的拜登。現在看,換登完全是得不償失,拜登再差,可能也比哈里斯表現好,而且就算拜登輸了,也不會比打破黨內程式換人,最後還大敗虧輸這個結局差,那等於面子裡子都沒了,會讓選民對民主黨產生懷疑。

再回到7月,會發現民主黨的選擇確實不多,但能怪誰呢?還不是怪奧巴馬的偏執?

現在很多人怪拜登,說拜登應該早點退位讓賢,但一個正常執政沒暴露問題的總統,憑什麼讓他退呢?身邊有老人的都知道,80歲以上的人,一月一個樣,可能這個月還清醒下個月就糊塗了,但是你不能在他清醒的時候就逼宮,那樣別說黨內精英有異議,就是選民也不服。

今年的慘敗,可以說從2016年起就註定了,如果那時民主黨能及時意識到錯誤,改正還來得及。

不過,如今的結局也未嘗不是好事,至少民主黨經歷兩次大敗後,再也不敢玩政治正確了,2028年一定會推出一位溫和的,來自中西部的中年白男建制派。如果這次真的能讓民主黨迴歸中間路線,也不失為一則好訊息。
畢竟今天美國的分裂,奧巴馬代表的激進民主黨人,是要負一半責任的。

2
左翼政策行不通了

說完了選人,再來談政策。

首先是經濟上,這次選舉實際上是對民主黨大規模刺激政策的公投,選舉結果證明選民寧願忍受失業率和通縮,也不願忍受通脹。這4年西方國家的執政黨的困境,可以說都來自於財政刺激導致的物價上漲。

美國今天的通脹,特朗普和拜登都要負責任,畢竟前一個放水2.9萬億,後一個放水3.1萬億,這麼大規模的財政刺激,物價不上漲才怪,只不過放水的後果恰好在拜登任內體現了,拜登沒有及時意識到這一風險,是他的失誤,如果他上任後沒能按照黨內激進派的要求(比如桑德斯、奧巴馬),試圖成為“下一個羅斯福”,今天的悲劇不一定會發生。

可以預見,民主黨未來在經濟政策上會非常謹慎,很可能會在借鑑特朗普觀點的情況下回歸克林頓的中間路線。

除了經濟,再來談談另一個選民關心的話題,移民,這個也是民主黨的失分項,之前民主黨一直認為,拉丁裔因為自己的身份,不會強調要管理南部邊境的拉美移民,但現在看拉丁裔的心態是:我上車了,希望後面人別上“。看起來自私,但沒辦法,這就是人性,你必須接受。尤其是現在物價漲得厲害,選民普遍缺乏安全感,更不希望有移民與自己競爭。

可以預見,2028年民主黨的觀點一定是右轉,美國的兩黨都是掮客政黨,沒有固定的意識形態,都是為了贏得選舉。歷史上兩黨也都更改過意識形態,民主黨再次改旗易幟並非不可能。
接下來的8年,美國的主流無疑是小政府、文化保守主義和權威主義,美國人已經受夠了無能的政府、全球化和過分的多元主義,他們現在更想要安全與穩定。

目前星球開啟了“修明一週政經觀察”,會收集、分析國內外的重大事件,每一期1000字左右,內容簡明扼要,不會給大家增添閱讀負擔。
歡迎想要了解國內外大事,進行海外投資的中產,對未來感到迷茫的學生加入,我相信我的資訊能幫到你們。

加入星球后有3天的退款期,如果3天之內覺得內容不滿意,可以隨時退款,讀者們不用擔心。


加入星球后,可以加入VIP群,與我和群友們交流。歡迎大家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