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王重新上臺的機率越來越大了;他很可能成為自從1893年的克利夫蘭以來,時隔132年又一次在連任失敗之後重返白宮的總統。懂王回朝,當然會推翻前任的一系列政策、代之以自己的新政策,其中國內網際網路和投資圈子最關注的,無疑是TikTok。眾所周知,當美國眾議院第一次透過TikTok相關法案時,懂王口頭表達過不同意見。很多人發自內心地相信,懂王會出於各種原因(例如制衡以扎克伯格為代表的矽谷自由派)取消對TikTok的禁令,或者至少想辦法予以推遲。最近一個月,我看到過不止一家國內媒體在認真分析這種可能性。
對於這個問題,我也做了自己的研究,其中既包括對英文公開資訊的研究,也包括對相關當事人的調研。綜合目前可以獲得的資訊,結論大致如下:
-
懂王對TikTok的態度十分曖昧,而且就算他回朝,對這個問題能做的改變也有限。 -
TikTok並沒有對此事抱太大希望,目前以防禦態勢為主,儘量避免在歐盟等其他發達市場遭到類似的限制。 -
出售TikTok在目前不是一個可選項,在懂王回朝之後不排除會有變化(但可能性還是很小)。
先說第一條。蒐集分析所有懂王發表過的關於TikTok法案的評論,我們不難發現:
他從來沒有表達過強烈的反對情緒,
而且在法案簽署生效之後就很少再提此事。他一開始表達的不同意見,主要是出於兩個原因:第一是對拜登的習慣性反對(敵人做的一切事情都是錯誤的);第二是對扎克伯格等矽谷自由派精英的不滿,擔心TikTok被封會導致Facebook的話語權進一步提升。這兩個原因都不夠強,不足以讓他押下許多政治資本去廢除一個已經生效的法案。
這次TikTok遭遇的局勢比2020年嚴峻很多:四年前,懂王是以行政命令的形式要求TikTok分拆,遭遇了聯邦法官的禁制令(暫緩執行),拜登入主白宮之後就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取消了這道行政命令。現在,國會兩院已經分別以壓倒多數通過了法案並且由總統簽署成法,懂王回朝之後也不可能直接取消。
如果想取消,他只能推動國會透過一個新的立法去廢除既有法案,
這個過程就太漫長了,充滿了不確定性;他大概沒有任何動力這樣做。
對於TikTok而言唯一的好訊息是:法案規定的9個月出售期限將在2025年上半年到期,屆時新一屆總統任期肯定已經開始,理論上還是有一些機會的。畢竟懂王是一個生意人,喜歡做交易,在他治下什麼都有可能發生。然而理論與實際存在極大的區別——就像本屆世界盃預選賽中國隊在理論上還是有一定希望出線的。
我們還需要注意一點:迄今為止,TikTok在美國發起的法律訴訟,還沒有獲得任何一級聯邦法院的有利判決。要知道,四年前TikTok可是以極高的效率獲得了聯邦法院的臨時禁制令;這說明現在的氛圍與四年前相比變化很大。在懂王靠不住的情況下,只有美國司法系統救得了TikTok,現在看來同樣只存在理論上的希望(但是略高於懂王伸手幫一把的機率)。
再說第二條。我對熟悉此事的法務專業人士進行了溝通,得到的確切訊息是:TikTok(及其母公司字節跳動)並未對懂王上臺之後取消禁令抱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希望。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防禦,避免失去更多的東西,尤其是不要在歐盟等發達市場遭遇同樣的命運。歐盟的立法流程比美國更復雜,因為各國有自己的議會,上面還有一個歐洲議會,在這兩個級別都可以提出對TikTok不利的法案。幸運的是,目前歐盟立法者對TikTok的態度還不算太惡劣。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曾表示“不能排除”在歐盟範圍內推出TikTok禁令,但也僅此而已。在歐盟主要國家,例如法國、德國、義大利,也不存在成型的推動TikTok禁令的運動。這與美國立法者的上下一心、高度一致形成了鮮明對比。
正因為TikTok有很大希望保住在歐盟的合法地位,所以它現在不能輕舉妄動。此前在美國的彈窗攻勢引發了相當負面的媒體反饋,在一定程度上為反對TikTok的政客提供了口實。可想而知,接下來TikTok絕不會再做類似的事情,以免在歐盟輿論當中也引發負面反饋。很多人天真地認為,既然TikTok“已經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了”,不妨乾脆動員其年輕使用者為自己搖旗吶喊,讓美國國會的老爺們切身感受一下壓力——這完全是餿主意。TikTok根本不是“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了”,它在歐盟還有數億使用者(其中不乏高收入、高質量的使用者),在美國發生的任何事情必然也會被納入歐盟立法者的考慮範疇。

目前,在歐盟各主要國家(例如德國),主流意見是“對TikTok施加一定的限制,但是不要封禁”。所謂限制,包括禁止在政府工作人員的裝置上使用、增加廣告和推薦演算法的透明度、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引進更嚴格的資料保護機制,等等。對於TikTok而言,上述限制大致還可以接受,對其流量和盈利能力的影響在可控範圍之內。因此,TikTok當前的任務只能是謹慎地建立自己的“無辜受害者”形象,從而儘可能維持現狀;任何輕舉妄動都有可能損害這種形象,招來更不可控的風險。
有必要強調一點:過去幾年,面對美國和歐盟嚴酷的監管環境,TikTok必須事事小心、步步留意,比本土公司更加註重合規和輿論影響。例如,TikTok帶貨直播主動地、嚴格地排除了一切有可能未成年的使用者,對商品和營銷活動的合規性也非常挑剔。正是因為如此小心,TikTok才能一直熬到2024年才迎來禁令(然後就出了至今唯一的昏招,那就是彈窗)。為了避免在其他市場遭遇類似命運,在可見的未來,TikTok必須一直這樣小心,這無疑對其盈利能力構成了很不利的影響。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在別人的國土上做生意,總歸要遵守別人的規矩!
再說第三條。出售TikTok從來不是一個可選項,至少現在不是。這樣的決策不能由字節跳動來做。出售TikTok需要經過國內多個主管部門非常複雜的審批,任何頭腦正常的人都不會認為這是一個現實的選擇。即便TikTok真的在美國被封禁了,它至少還有歐盟,以及中東、拉美地區數量龐大的使用者,仍然是一個具備很高商業化潛力的全球級應用;出售則伴隨著極高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不管是誰去做決策,恐怕都會做出同樣的決策。
懂王回朝之後,恐怕要輪到Shein、Temu等跨境電商應用擔心了。懂王毫不掩飾重啟貿易戰、促進製造業迴流美國的決心,反覆強調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60%關稅的計劃。跨境電商平臺一直享受著一個重要優勢,那就是美國海關對價值800美元以下的小型包裹免徵關稅。過去幾年,美國立法和行政當局沒有修改上述規定,一定程度上是為了藉助廉價的中國商品平抑國內通脹。從現在的資料看,通脹基本已經控制住了,懂王恰好在這個時間點回朝。屆時他甚至不需要對中國電商應用制訂什麼專門的禁令,只需要在關稅方面予以歧視,就可以對其造成不可估量的巨大影響。附帶說一句,美國總統對關稅問題擁有非常廣泛而深入的權力,其難度遠遠低於禁止一款網際網路應用。
當然,如果懂王真的回朝了,中國科技公司(包括但不限於網際網路公司)面臨的挑戰肯定不止這麼點。懂王有一套非常詳盡的與中國企業在多個科技細分領域展開全面競爭的計劃,其大致內容可以在公開資訊中找到。如果他真的打算執行這套計劃,那麼TikTok,包括Shein、Temu的命運也就沒那麼重要了。因為這一切事情的後果將高度不可控,整個世界只有屏氣凝神,走一步看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