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眼紅的“江浙滬大小姐成人禮”,炸出了多少中國孩子心中的隱痛

作者:小椰子  
來源:小椰子專欄(ID:xiaoyezizhuanlan)
1
前段時間,有這樣一類影片很火:
女生在18歲生日那天,會穿上最隆重的公主裙,精心打扮。
穿過長長的酒店走廊,推開一扇房間的門,裡面是爸爸媽媽精心佈置的宴會現場。
親戚會在兩旁拉響禮花炮,父親則會獻上一大捧鮮花,母親為女兒戴上項鍊。
一生僅有一次的成人禮,很多父母都會想方設法地,讓自家孩子用最具儀式感的方式度過。
有個點贊量高達315萬的“江浙滬大小姐成人禮”影片,更是看得很多人羨慕不已。
一個小小的皇冠,在家人的手中傳遞,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臉,送上最深的祝福,最後戴在了女生的頭頂。
鏡頭裡,家人的面容是模糊的,但他們的愛卻是那樣的清晰。
還有最近上了熱搜的一個影片,爸爸媽媽和妹妹用了一週的時間,精心策劃了姐姐的成人禮。
媽媽去撿了石頭鋪在地上,讓女兒今後要“腳踏實地”;
爸爸帶著女兒照了鏡子,寓意是“成人了,正人先正己”;
桌子上早已擺滿了滿滿當當的禮物:證書、鮮花、首飾……
1本民法典,讓女兒學會對自己今後的行為負責;
1條平安扣,希望女兒今後一生平平安安;
1個666元的大紅包,讓女兒今後順順利利;
電視上,則放著父母為女兒製作的紀錄片:
從女兒的第一聲啼哭,到女兒第一次上幼兒園、獲得人生第一張獎狀、第一次離開家、備戰中考的日子、高中生活的點滴……
爸爸媽媽還各自錄了一段,給女兒的18歲生日寄語,送上對女兒最衷心的祝願。
這麼溫馨的影片,看得人眼睛都想尿尿了。
成人禮當天所有細微的點點滴滴,一定會在女生的成長記憶裡封神。
就像《少有人走的路》中的那句話:
“父母的珍視,讓孩子懂得珍惜自己,他們將自尊自愛作為人生起點,這有著比黃金還要寶貴的價值。”
是啊,在這樣充滿愛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未來的日子必定不會差到哪裡去。
2
這邊有人把自家孩子視作珍寶,那邊卻有人極力掃自家孩子的興。
就像之前,安徽有家服裝店的監控影片流出。
一個小女孩躡手躡腳地朝著爸爸靠近,想給他一個驚喜。
結果爸爸被嚇了一跳,看清是女兒後,第一反應就是揮手甩過去,接著抬起腳往小女孩身上猛踹。
小女孩被踹倒在地,那一刻她的肚子和心,不知道該有多疼。
有人在媽媽生日當天,給她發了一萬元,她很開心地收下了。
然而,當生日蛋糕和鮮花也送到的時候,媽媽卻滿臉都是埋怨,覺得她亂花錢。
花和蛋糕,媽媽連拆都沒拆,看也沒看一眼就走了。
女兒只好自己開啟蛋糕吃了幾口,難過到哽咽。
有小男孩學校組織郊遊,父親卻沒有緣由地不讓他去。
他拿著報紙默默流淚了一個小時,最終父親才同意了讓他去郊遊。
他本可以開開心心去的,但是做父母的非要讓孩子哭一頓才肯施捨。
像極了魯迅在《五猖會》裡寫到的自己的經歷:
熱熱鬧鬧的五猖會,原本是魯迅兒時最期盼的盛事,然而父親那天卻讓他背書,背不出來不準去看。
等他最後終於背出來了,出發了,他卻忽然覺得:
“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裡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於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大意思了。”
有些父母的愛就像溼了的棉襖,不穿會冷,穿了也會冷。
他們的愛裡總是伴隨著傷害,讓孩子咀嚼著父母遞過來的含混著刀子的糖,不知能否下嚥。
3
沒有被穩定的愛溫柔包裹的孩子,在那些成人禮的影片下留言訴說自己的境遇。
他們之前不知道,原來那些人格健全的小孩是這樣被養大的,原來愛真的可以不帶條件。
以至於長大後,無法形成核心穩定的牛油果型人格,而是在親密關係中充斥著掙扎和不安。
心理學上,有種非常典型的現象,被稱為“矛盾型依戀”,指的是:
對親密關係有雙重性的需求,一方面渴望親密和依賴,另一方面又懼怕被拒絕和拋棄。
這種內心衝突,讓很多人在面對親密關係時表現出焦慮和不穩定。
通常會有以下幾種特徵:
①過度追求親密,總是需要再三確認對方的感情,因為內心深處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②情緒波動劇烈,可能會因為微小的變化感到極度不安。
③關係中總是反覆無常,一方面急於接近伴侶,另一方面又常常因為恐懼被拒絕而突然抽離。
這種依戀模式,通常是在一個人的童年時期形成,然後延伸到成年時期。
多少孩子正是因為在童年時期,經歷過不一致的照顧:
照顧者有時滿足他們的需求,有時卻又冷漠疏遠,這種不一致導致了他們在成年後對親密關係充滿了不確定性。
4
好在這一屆年輕父母,養育孩子的方式,好像真的不一樣了。
他們會用溫暖的話語、充滿儀式感的舉動,給自家小孩無條件的愛與支援。
比如,當1歲的小寶寶需要戒掉奶嘴時,他的爸爸媽媽讓他跟老朋友們揮手告別。
第二天,爸爸媽媽帶他去草坪,把奶嘴埋進土壤裡,給它們澆水,告訴他一會兒會變出小驚喜。
玩了一圈回來,寶寶發現奶嘴變成了小動物玩偶,可以代替奶嘴陪伴在身邊。
比如,有剛上初中的女孩,第一次期中考試成績不理想。
媽媽卻拿出了女兒愛吃的各種小甜品鼓勵她,女兒感動到落淚。
再比如,有個2歲的小女孩,本來想幫媽媽把飯盒裝進袋子裡。
結果不小心飯盒摔了,飯菜撒了一地。
媽媽看到後,沒有兇她,也沒有暴躁,只是把她摟在懷裡,溫柔地說我們下次小心點好不好。
小時候那批被打壓式教育的人當爸媽了,他們決定不再讓暴力代際延續下去。
他們讓小孩在童年時期形成安全型依戀,讓孩子知道:家是堡壘,父母的懷抱是你永遠能停留的港灣。
就像阿德勒所說:“就算有不幸的童年、疏離的家庭關係,如果你決定要幸福而且朝著目標前進,留在你心中的記憶、和你賦予記憶的意義也會不同。”
新的一年,希望親愛的你,能用積極的自我重塑,重新養育自己、改寫人生敘事。
而這,就是我們送給自己最好的成人禮。
共勉。
– END –
CEO企業家微信群
掃碼申請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