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的企業,是註定被市場所淘汰的。”中國僑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山東省僑商聯合會會長吳立春在接受“僑商道·博鰲華商錄”專訪時說道。
破窗:從民生需求到多元產業佈局
1997年,吳立春從加拿大回到山東濟南,建立三慶實業集團,涉足地產開發、旅遊度假等領域。歷經近30年的發展,三慶實業集團發展成集投資、教育、新能源、不動產開發為一體的現代化企業。
“1997年住房是民眾比較關注的一個需求點,於是我萌生了想法:做老百姓住得起的精品房。”吳立春回憶道,以前濟南的房子都是普通的木框玻璃窗,他在專案中把木框玻璃窗改成落地窗,讓房子在外觀和居住舒適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吳立春介紹,近年來,隨著民眾需求的變化,房地產市場消費逐步趨於理性。集團順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實施多元化經營,相繼投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網際網路+”企業等多領域。

圖為吳立春。(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工科基因:八年申本路尋創新發展
2003年,吳立春投資山東凱文職業學院,2019年學校更名為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成為全國首批15所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高校之一。
“我從工科學校畢業,發展工科是我心裡的一個情結。”吳立春說,當今社會發展人才是根本,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專業教育過程中,開始逐漸重視創新創業教育,也強化了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意識。
吳立春回憶,投資職業教育的經歷並非一帆風順。僅僅是申本的過程,學校就用了8年。而且工科院校投資巨大,有時一個實驗室就要花費幾百萬元。
談及辦職業教育的初心,吳立春表示,早年間在工地上與建築工人們聊天時,常聽他們談起對子女未來的擔憂,他們努力賺錢供子女上學,期待改變家庭的境遇。於是他產生了興辦職業教育的想法,希望為農村孩子提供更好的發展路徑。

圖為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受訪者 供圖)
職教出海:架設技術文化交流雙橋樑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與產業升級的加速,職業教育培養的專業人才,已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在吳立春看來,職業教育在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程序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
當下,吳立春將職業教育的發展目光投向國際舞臺。他介紹,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在馬來西亞和越南建立 “班・墨學院”,開展“中文 + 職業技術”培訓,並籌備在奈及利亞建設職業學校,為中國職業教育 “出海” 積極探索,促進跨國技術交流與文化融合。
責編:馬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