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新型支付網路的興起與衰落

日報
專欄
熱點
國際
活動
本文將梳理kevin的發展歷程,介紹其公司概況、創始團隊、融資概況,分析其市場定位、產品概況等情況,並剖析其破產原因,提煉對金融科技行業的啟示與借鑑。(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文|葉子 編輯|謝彬彬 <<<<
來源|中國金融案例中心 <<<<
導讀
過去二十年,全球支付行業經歷了顛覆性的變革與創新。在這一浪潮中,金融科技公司kevin透過將A2A(賬戶到賬戶)支付與NFC(近場通訊)兩大創新技術相融合,構建了一個由參與者自主掌控、基於NFC的線下支付網路,打造出既獨立又具備互操作性的新型支付生態系統。然而,由於資金管理、合規內控、競爭方面等問題,2024年9月,這家備受矚目的創新企業被立陶宛法院正式宣告破產。本文將梳理kevin的發展歷程,介紹其公司概況、創始團隊、融資概況,分析其市場定位、產品概況等情況,並剖析其破產原因,提煉對金融科技行業的啟示與借鑑。
Part 1 公司簡介
1.1 公司概況
kevin是一家總部位於立陶宛的金融科技企業,成立於2018年。公司專注於開發賬戶到賬戶(A2A)支付解決方案,透過創新的NFC支付基礎設施,使消費者不必透過銀行網路便可直接從銀行賬戶進行快捷、安全的支付。
在多年的發展中,kevin透過技術創新與戰略合作,在超過25個歐洲市場落地,服務覆蓋超3.5億消費者,並幫助企業提升客戶轉化率、降低欺詐風險與交易成本,致力於重塑全球支付生態。2022年6月,kevin與智慧交易監控平臺Sentinels達成合作,透過其反洗錢監控工具,提升交易合規性和風險識別能力。同期kevin與SME銀行合作推出了一站式線上支付與融資平臺,簡化了中小企業的支付和融資流程。同年9月,kevin與Monet+的Switchio平臺達成合作,使其A2A支付功能相容所 Switchio連線的POS終端,商戶無需額外投資即可支援A2A支付,同時降低交易成本。2023年底,kevin在迪拜設立辦事處,旨在成為中東地區主要的支付基礎設施,目標占據40%-60%的店內和線上支付市場份額。
然而,由於內部管理失效、資本儲備不足等原因,kevin在2024年陷入嚴重的經營危機,並面臨多起訴訟糾紛,最終因持續違反金融監管規定,被立陶宛法院取消支付牌照並宣佈破產。這家新型支付網路的興衰展現了金融科技創企所面臨的多維挑戰。
1.2 創始團隊
圖1 kevin聯合創始人Tadas Tamosiunas與Pavel Sokolovas
(資料來源:Srartup Lithuania)
kevin由兩位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共同創立。執行長Tadas Tamosiunas擁有超過20年的金融領域經驗,專注於銀行、交易、投資及金融科技領域。他在維爾紐斯大學獲得工商管理與經濟學學士學位後,曾在Snoras銀行擔任外匯交易員和財務部門副主任,負責風險管理與流動性監控。2012年,他主導了一家立陶宛商業銀行的零售業務專案,成功實現業務擴充套件與退出。2017至2019年,他擔任立陶宛開放銀行營運長,為金融行業提供IT解決方案。這些經歷為其創立kevin奠定了堅實基礎。
另一位創始人Pavel Sokolovas擔任kevin的營運長,是一位資深企業家和商業戰略家,擁有超過20年的中東歐企業服務經驗。他的職業生涯始於汽車銷售,後轉型至能源諮詢和金融領域。他曾在Tanagra和Skallad擔任管理職務,分別負責汽車銷售和各汽車品牌原廠OEM配件的批發貿易。2009年,他成為能源領域的獨立顧問,為政府和企業提供諮詢服務。2014至2016年,他專注於中東歐支付系統開發。2019年,他開始在B2B初創加速器擔任導師,指導金融科技、網路安全等領域的早期專案。2023年10月,他創立了OpenMFC。
kevin的核心管理團隊還包括首席資訊安全官Sarunas Krivickas、首席產品官Jurgis Ostasius、合作伙伴主管Aleksejus Loskutovas、首席業務發展官Vytenis Morkunas、副營運長Gintare Stundyte、首席財務官Rasa Staniukynait、首席銷售官Lukasz Klos、首席人事官Agne Meskaite 以及首席技術官Vytautas Gimbutas和Robertas Sadovskis。這支多元化且經驗豐富的團隊為kevin的持續創新和業務擴充套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1.3 融資概況
kevin自成立以來完成了13輪融資,涵蓋Pre-種子輪、種子輪和A輪,累計融資額達7940萬美元,吸引了14位投資者參與。最近一次融資是發生於2022年5月的A輪融資,由知名風投機構Accel領投, Eurazeo及現有投資者OTB Ventures、Speedinvest、OpenOcean、Global Paytech Ventures跟投。此外,多位重量級天使投資人也參與了本輪融資,包括Harry Stebbings(20VC創始人)、Ilkka Paananen(Supercell CEO兼聯合創始人)和Amitabh Jhawar(Venmo前CEO)。
Accel和Eurazeo是kevin的主要投資者。Accel成立於1983年,專注於種子輪、早期和成長期投資,曾為Facebook和Dropbox等明星企業提供支援;Eurazeo的投資組合則涵蓋時尚品牌Moncler、Desigual和雲資料管理品牌Odaseva等多個行業領域。而針對A輪融資的用途,kevin執行長Tadas Tamosiunas表示:“A輪融資將用於擴充套件國際化團隊,開發創新支付產品,並加速A2A店內支付解決方案的落地。我們相信,這一顛覆性技術將為企業帶來顯著的競爭優勢。”
表1 Kevin融資概況
(資料來源:Crunchbase)
Part 2 商業模式
2.1 市場定位:構建下一代全球支付基礎設施
作為支付行業的革新者,kevin擬透過整合A2A(賬戶到賬戶)支付與NFC技術,解決傳統支付體系的痛點。公司執行副總裁Milan Gauder指出:“支付行業經歷了兩次革命–無接觸支付和即時支付,但線下A2A支付始終未能突破使用者體驗的瓶頸。”
kevin的創新之處在於:
1)技術融合:將A2A即時支付與NFC技術完美結合;2)生態構建:打造開放、互聯的支付網路,支援銀行、商戶、收單機構等多方參與;3)全球佈局:建立跨國的即時清算體系,實現無縫支付體驗
“就像GSM網路一樣,”同為公司執行副總裁的Pawel Rychlinski解釋道,“我們的系統既支援獨立運作,又能實現全球互聯。”這一模式重新定義了支付基礎設施,為商戶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支付解決方案,同時為消費者創造更便捷的支付體驗。透過技術創新和生態共建,kevin願推動支付行業向更開放、更互聯的方向發展。
2.2 產品概述
kevin努力構建一個全球化的非接觸式支付網路,透過“輕觸即付”技術將區域性支付方案升級為全球標準。平臺支援安卓和iOS裝置,為使用者提供安全便捷的移動支付體驗,讓跨境支付如同本地交易一樣簡單順暢。在技術實現上,kevin採用先進的標記化技術替代敏感支付資料,提升了交易安全性並降低了欺詐風險。同時,kevin打造了一個開放的支付生態系統,與髮卡行、收單機構、支付處理商等合作伙伴緊密協作,在不改變現有技術架構的前提下,共同開發更具成本效益的NFC支付解決方案。值得一提的是,kevin網路能夠捕獲豐富的交易資料細節,包括支付地點、商戶資訊等傳統支付系統常常缺失的關鍵資料節點,為合作伙伴提供更全面的交易洞察。這些創新不僅重新定義了支付行業的資料標準,更為整個支付價值鏈的參與者創造了更大的商業價值,使各方都能基於詳實的資料做出更明智的商業決策。
在產品設計上,kevin的產品與技術研發人員從零開始構建技術平臺,旨在實現該系統的全球可擴充套件性,並與最新的產品和工程實踐相結合。kevin從底層自主研發專有POS核心和跨平臺(Android/iOS)支付軟體工具包(SDK),並提供符合國際標準(如IOS222)的現代化支付API,支援全球支付業務的發展。其技術架構秉持三大核心理念:一是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打造簡潔直觀的互動介面;二是透過開放相容的設計實現與現有支付生態的無縫對接;三是保持架構的全球可擴充套件性以適配各國本地支付系統。這一技術平臺融合了最新工程實踐,既支援全球化部署又兼顧本地化需求,為合作伙伴提供了穩定、安全且易於整合的支付解決方案。
2.3 應用示例
kevin產品總監Christin Burmeister用一個跨境支付場景闡釋了平臺的運作機制:“想象一位丹麥遊客在迪拜商場購物,只需用手機輕觸POS機,就能透過熟悉的丹麥電子錢包完成支付,整個過程與在哥本哈根消費毫無二致——這正是kevin網路創造的完美支付體驗。”
這一無縫體驗的實現依託於三個核心技術環節:首先,透過kevin獨有的標記化技術和商戶指定的身份驗證方式,系統可在使用者電子錢包、支付SDK和髮卡銀行後端之間建立安全關聯。其次,在驗證通過後,kevin的智慧路由系統會透過反向API即時核准交易,確保賬戶資金充足,並透過專用收單API將支付確認即時傳送至商戶終端。最後,系統根據預設的結算規則,自動完成從消費者賬戶到商戶賬戶的資金劃轉,無論是即時到賬還是批次結算,都能確保交易全程透明可追溯。
此外,kevin網路還提供完善的跨境退款保障機制。透過標準化的API介面,系統支援在清算截止前快速處理退款請求,為跨境消費提供額外的安全保障,提升了使用者的支付信心和使用體驗。
2.4 業務優勢
kevin的開放支付網路為整個金融生態創造了多重價值:銀行和收單機構能借此提升客戶黏性與交易頻次;數字支付方案能獲得實體商戶接入和跨境擴充套件能力;中央銀行可以借力最佳化本國支付體系;商戶則能享受更低的交易成本和簡化的運營流程。
以商戶為例,kevin網路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第一,透明公平的定價模式。相比傳統信用卡支付較為高昂的浮動手續費,kevin採用固定費率結構,能為商戶節省支付成本,提升利潤空間。
第二,即時資金結算能力。打破傳統支付3-5個工作日的結算週期,實現交易資金T+0即時到賬,極大改善了商戶的現金流管理效率。
第三,無縫銜接的支付體驗。消費者無需跳轉第三方頁面,在商戶自有結賬流程中即可完成支付,簡化的操作有助於減少購物車放棄率、提高轉化率並改善客戶留存率。
第四,廣闊的覆蓋網路。透過簡單整合,商戶即可接入覆蓋25個歐洲國家、超300萬消費者的支付網路,拓展跨境業務版圖。
第五,內建的合規保障。系統支援通用資料保護條例(GDPR)、支付服務指令2(PSD2)、強客戶身份驗證(SCA)等監管法規要求,將自動適應各國法規變化,免除商戶的合規負擔。
第六,銀行級的安全防護。kevin的所有交易均在髮卡行加密環境中處理,採用動態令牌化技術,確保資金安全性。
Part3 破產事件
3.1 破產傳聞
2024年2月,Sifted報道稱,kevin未能支付員工兩個月的工資,現任和前任員工聲稱公司在此事中處理不當,而當時kevin表示Sifted釋出的是虛假資訊。直到2024年7月,立陶宛銀行在官網釋出新聞稱:“kevin已經延遲提交經審計的年度財務報表近四個月,並多次推遲提交的截止日期;未能向審計師提供完成審計所需的必要資訊;未能遵守資本充足率要求;並且未能確保內部控制的充分性。”
出於對kevin安全可靠運營的總體威脅與客戶利益的考慮,立陶宛銀行要求kevin在滿足財報要求前,不得為新客戶提供支付服務,並指派有限責任公司Valneras負責此案,要求其在2024年8月30日前提交2023年年度審計報告、股東大會關於利潤(虧損)分配的決議等。臨時代表不會接管公司的管理團隊,也不會影響現有客戶及其繼續使用服務的能力。
3.2 監管裁決
因持續違反金融監管規定,kevin陷入嚴重的經營危機。監管機構披露,該公司不僅連續兩個季度未能達到最低資本金要求,還逾期未提交經審計的年度財務報告,構成重大合規違規。財務資料顯示,公司經營狀況持續惡化,2022年報告1520萬歐元鉅額虧損,而同期營收僅14萬歐元。截至2024年9月12日,公司確認拖欠立陶宛社保基金42萬歐元,另有大量員工薪資和供應商款項逾期未付,法院已收到3起關於kevin的破產申請,勞動部門也接獲62起員工投訴。
面對這一情況,監管和司法機構採取了嚴厲措施。立陶宛銀行正式吊銷其支付牌照,要求其在5個工作日內啟動客戶資金清算程式。現有客戶需直接向kevin申請退款,款項將退回至客戶本人銀行賬戶。維爾紐斯地區法院經全面評估後,認定kevin已資不抵債,正式裁定啟動破產程式,並指定IS集團為破產管理人負責資產清算事宜。儘管公司表示將對裁決提起上訴,但其持續經營能力已受到根本性質疑。
3.3 破產原因分析
kevin的破產危機源於多重因素的疊加,主要集中在資金管理、合規內控和市場競爭三個維度:
在財務與合規層面,公司暴露出一系列系統性缺陷。最顯著的是持續性的資訊披露缺失。不僅多次延遲提交年度審計報告,甚至未能向審計機構提供必要財務資料,這種資訊黑洞直接動搖了監管機構和投資者對其的信任。更嚴重的是,公司長期無法滿足資本充足率這一金融業核心監管指標,反映出其資金鍊已出現結構性危機。財務困境與薄弱的內控體系形成了惡性迴圈:資金管理混亂加劇了流動性危機,而內控缺失又導致無法有效防範資金挪用和欺詐風險。
監管合規的壓力進一步放大了其經營風險。作為立陶宛持牌金融機構,kevin在跨境支付、反洗錢等領域的合規短板使其持續面臨監管制裁。特別是在未能按時補足資本金的情況下,監管機構的嚴厲處罰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市場環境與商業模式的挑戰同樣不容忽視。在PayPal、Stripe等支付巨頭的擠壓下,kevin既未能建立起差異化的技術壁壘,又缺乏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公司過度依賴外部融資的擴張策略,在資本市場趨冷的環境下難以為繼。當現金流斷裂與監管危機同時爆發時,這種脆弱的商業模式便會迅速崩潰。
Part 4 總結
作為A2A支付領域的創新先鋒,kevin透過其首創的多租戶支付方案,在不改變消費者支付習慣的前提下,重塑了商業支付的底層邏輯。該公司的技術突破在於,使消費者即使在實體店場景下,也能透過其標記化支付網路掌控支付全流程。然而,這一頗具前景的業務模式雖獲得包括Accel、Eurazeo等頂級風投在內的13輪融資支援,卻最終因運營管理不善而陷入困境,暴露出內部控制失效與資本儲備不足等嚴重問題。
kevin的破產揭示了金融科技創業的多維挑戰:在宏觀層面,需應對經濟週期波動與監管政策變化;在微觀層面,要平衡技術創新與合規要求;在內部管理上,必須建立穩健的財務體系與風控機制;在市場拓展中,則面臨巨頭擠壓與盈利模式驗證的雙重壓力。這為行業參與者提供了深刻啟示——優秀的商業模式與融資能力僅是起點,持續的運營韌性、嚴格的資金管理、敏捷的合規適應能力才是穿越週期的關鍵。在這個快速迭代的市場中,唯有將創新願景與運營實效合理結合的企業,才能最終贏得市場認可。
*本文版權歸“未央網”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開通白名單請在評論留言,轉載時在文首註明來源及作者。
REVIEW
推薦閱讀

在看”點這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