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大反轉,特朗普託舉中國電商上神壇

作者:李東陽
來源:李東陽朋友圈(ID:LDYMarketing)
全文2861字,預計閱讀需4分鐘。
風浪越大,魚越貴。
關稅之戰漸漸演變為一齣魔幻現實主義的荒誕喜劇!
當地時間4月15日,白宮提到因中國針對美“對等關稅”採取報復措施,現在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面臨最高達245%的關稅。
看到這人們的沉默震耳欲聾,因為事件的走向已經有點無厘頭傾向了,加來加去儼然成了一個宣洩不滿數字遊戲。
果不其然,最先看不下去這出鬧劇的是美自己人,加州州長紐森當地時間16日宣佈就關稅問題起訴特朗普政府,還批評特朗普政府濫用關稅政策的行為“違法”,給美國經濟造成嚴重混亂和破壞。
遠的先不談,就拿特朗普千方百計給中國製造使絆子,還自己感覺良好這回事來說,其實就站不住腳,
最近一段時間,托特朗普對等關稅的福,中國購物軟體在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的App下載市場人氣暴漲、下載量狂飆。
圖源:每日經濟新聞
老外們紛紛湧入這裡,把價效比拉滿的中國商品抄了底,還扔下了一句made in China真香。
誰也沒想到,一記關稅重錘竟轉化為了潑天流量,讓中國跨境電商逆風飛翔!
中國購物軟體“被迫”屠榜
美國國會老爺們掄起關稅大錘的姿勢有多帥,中國電商App在蘋果商店躥升的速度就有多快。
4月16日,在美區App store購物類軟體中,DHgate(敦煌網)、淘寶和SHEIN成為排名前3的免費iPhone應用程式。
在這起關稅風波之前,敦煌網算得上一個小透明,在國內的知名度也極其有限,但如今大大小小的媒體都開始報道這個軟體,研究它是如何拿捏老外的。
圖源:DHgate網站
甚至於跟敦煌網合作的華貿國際物流,都已經漲停了,網友們還順帶著梳理出來與其相關的概念股,開始靜觀其變。
簡單介紹一下敦煌網,在2004年由卓越網創始人王樹彤創立,是國內首家為中小企業提供 B2B 網上交易的跨境電商平臺。
但在阿里國際站這種跨境巨頭面前,敦煌網的存在感一直不太強。
老外們盯上敦煌網的理由很簡單,許多外觀民眾開始意識到,大部分西方奢侈品牌的產品都是在中國製造,只是在歐美貼牌價格就出現飆升,於是大量美國使用者湧入中國電商網站直接購買產品。
如TikTok有一個點贊接近50萬的影片,詳細展示了國際大牌手袋在中國工廠的生產過程。這些影片是專門引流敦煌網的,提供了連結和購買教程。
還有一些類似於咱們這的安帖影片,不少自來水使用者主動教粉絲如何用敦煌網,帶來了不少流量。
再加上找價效比拉滿平替好貨是所有地區消費者共同的期盼,所以老外們主打一個我全都要,先殺進電商軟體再說。
所以你會看到,淘寶和阿里國際站也衝上了下載榜前五。
甚至於在各大社交平臺上,“How to shop on TAOBAO”已經成了流量密碼,老外們紛紛留言表示發現了寶藏,便宜又好用的中國商品救我的命。
還有網友直接殺人誅心:無法想象這個秘密已經被中國每個人都掌握了,但我們知道是因為特朗普。
這一波反向帶貨,真可謂誠意十足,或許特朗普此時此刻終於意識到本國內電商以及製造的頑疾所在。
目前這一回合,是屬於中國商家的勝利,不少淘寶商家已經感受到這波“潑天流量”,還有人感慨當初老外佔領小紅書的那一波熱潮如今再次上演了。
平替是門經久不衰的好生意
關稅政策本意是削弱中國商品的低價競爭力,但商品是最直接的審美投票。
如今在TikTok上,最火的莫過於一些國際大牌的中國供應商分享奢侈品成本和售價的影片。
如GUCCI、Dior、Chanel等,有人宣稱是這些國際大牌的供應商、代工廠,向老外介紹自己這裡有便宜的貨源。
看到這些售價高昂的大牌商品成本價極低,老外們幼小的心靈受到了一萬點暴擊。
不過講實話,這裡肯定會混進去一些蹭熱度的貼牌假貨,但這番赤裸裸的對比讓一眾老外坐不住了。
中國奢侈品代工、中國供應商這類的話題,配合著關稅政策的不斷升級,儼然成了TikTok上的新一代流量密碼。
其實中國商品能夠逆襲,是因為這些年還是修煉出了內功。
首先,消費者意識到“繞過品牌溢價”的可行性,可直接透過中國平臺採購,得歸功於TikTok等社交平臺的內容傳播,而且有些商品即便疊加了關稅,仍然還有價格優勢。
其次,供應鏈正在建立起優勢,如Temu透過“半托管”吸引美國本土庫存賣家,將高價值商品前置至海外倉,規避800美元以下包裹的關稅限制。
當然還有亞馬遜等巨頭在低價商品這一塊的動作緩慢,讓中國電商找到了可乘之機。
但一片繁榮下仍有致命問題,首先這波熱度讓不少假貨商家冒頭企圖分一杯羹,他們打著中國供應商的旗號,但提供的卻是一眼假的東西。
如果這些商品大量流入市場,擾亂平臺規則是一方面,讓老外們染上對中國商品不好的印象是件麻煩事,“黃泥巴掉褲襠”說不清。
目前已經有國外媒體發出了警告,讓民眾們仔細斟酌商品,避免買到假貨。
除此之外,關稅政策仍然是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畢竟老美對中國商品的封鎖還在繼續,尤其特朗普宣傳在5月2號之後,要取消800美元“小額豁免”的政策。
圖源:微博@跨境必讀
2024財年,有近14億件小額包裹以最低值豁免的方式進入美國,而且大部分都是中國發出的,這個規定可以說是專門針對中國電商的。
這場針對中國電商全球化能力的壓力測試仍在繼續。
跨境盟易何去何從?
在這場關稅風暴中,跨境電商無疑是最令人矚目的行業。
跨境電商業務過去幾年發展兇猛,資料顯示,2023 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2.38 萬億元(約 3310 億美元),同比增長15.6%,佔外貿總值的5.7%。
其實咱們的電商平臺最大武器就是價效比,拼多多海外版就是靠著這一優勢站穩了腳跟,但現在關稅站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成本增加。
以襯衫的價格為例,本每件成本為10美元的T恤,在加徵25%的關稅後,成本直接上升到12.5美元,對於那些走薄利多銷路線的商家打擊是巨大的。
所以影響來得很直接,過往中國電商商品憑藉高性價比在國際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但現在成本增加導致價格競爭力下降,從而銷量出現下滑。
一些過度依賴美國市場的跨境電商企業,業務勢必也會受到嚴重衝擊。
有一位深圳朋友是做家居用品的跨境電商企業,據他透露自從關稅站爆發,訂單量出現下滑,企業面臨著生存壓力。
不過整體而言,儘管有著關稅制約,但跨境電商的優勢並未完全消失。
一個最突出的表現是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這些年很多企業都在開拓新興市場,儘可能的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如東南亞、拉美等地區同樣有著不俗潛力。
正所謂風浪越大,魚越貴。
壓力降臨到頭上的同時機會也擺在了眼前,如很多企業開始最佳化物流線路、建立海外倉、最佳化供應鏈、提升產品附加值等,儘可能的把自己打造成六邊形戰士。
想起馬雲曾經說過的一句話:“都在說生意越來越難做,我認為越難做越是機會,關鍵是眼光。生意難做的時候才是真正誕生了不起的企業和企業家的時候。”
現在跨境電商行業面臨的就是這個局面,特朗普的關稅大棒看似重創中國跨境貿易,實則倒逼行業完成從流量捕手到系統構建者的蛻變。
這場風暴的最終贏家,將是那些率先擁抱合規化、本地化與品牌化的企業。正如不太恰當的企業生存法則所揭示的——政策的高牆之上,總能找到梯子。
(本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供讀者交流討論,不代表平臺立場,不被視為投資建議。)
為了防止讀者朋友們走丟,
請大家關注我們的矩陣號經財時新
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點選推薦」,讓更多的人看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