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
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
廣鐵長沙客運段昨天關於K1373次列車破窗事件的通報引起群嘲。不得不說,這是近年來最不成功的事件通報之一,通報與公眾的關切差距太大,為廣鐵應對事故擺了很多功,它更像是向上的彙報報告,關心的是怎麼讓自己的上級看了滿意,而不是怎麼讓公眾對事情產生更多理解,實現鐵路部門與公眾的更好溝通。
這是一起事故,事故原因是鐵路部門自己造成的,並無自然災害觸發,那麼多旅客被滯留數小時,承受了車廂內無空調導致的高溫困難,但是通報沒有表達任何歉意,講的都是廣鐵如何如何努力了,對車廂內高溫的嚴重情況描述為“車內雖悶熱,但沒有達到馬上開啟車門和破窗應急預案的緊急程度”。而且對不開車門的原因解釋為“車外無照明、開啟車門可能存在旅客下車摔傷人身安全風險”,這在公眾看來是因為怕擔責任而不作為。另外,通報表示對破窗者進行“批評教育”,這也是向上彙報的語言,等於是批評教育與破窗者共情的大量公眾。這樣的通報,輿論怎麼可能買賬?總之,老胡要遺憾地說,這篇通報散發出的是官僚主義味道,使用了宣揚成績的向上彙報語言,對公眾看到事件報道後的感同身受缺少共情,因此通報公佈後在社會產生的影響適得其反。

▲事發瞬間(圖源:長安街知事)
老胡作為老媒體人,誠懇希望今後出了各種事件後,所涉機構和地方向社會通報情況時首先要與公眾共情,把呼應公眾的關切置於首位,這是克服官僚主義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不能做任何事情首先想著“正確”,讓上級挑不出什麼毛病,而忘了公眾中無數的眼睛和鮮活複雜的感受。竊以為,在出了一個事件後能否做好與公眾的輿論溝通,是所涉機構和地方是否在克服官僚主義、走群眾路線方面取得實際進展的試金石。 在批評了廣鐵的通報散發了官僚主義味道之後,我想同時說:我不贊成一些人將砸窗者稱譽為“英雄”,甚至認為他應當受嘉獎,我認為這種主張同樣過了。

那是個突發事件中出現的特殊爭議,鐵路部門沒有做好,砸窗者自己做了破規決定,考慮到鐵路安全的特殊性,這個摩擦的性質很難界定,鐵路部門的通報錯就錯在以官僚主義方式做了偏頗描述。如果反過來,定義砸窗是“英雄之舉”,鑑於事情已經傳遍全網,我擔心會產生相反的誤導,對我們社會未必就是建設性的。我的建議是鐵路部門與砸窗者和解,同時向K1373次列車全體乘客表達歉意。之後,鐵路部門應舉一反三,進一步做好針對突發事件的預案,如果出現爭議情況,一定要把為乘客服務和與公眾共情放在首位。鐵路總體上是中國最棒的行業之一,但它需要在批評中繼續進步。同時,不要刻意放大、引申K1373次列車砸窗事件,做極化拔高或貶低。我們的世界充滿複雜性,有些時候,和解雖然平淡,卻極具啟發和建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