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2024這就接近尾聲了。
今年,我們寫了不少人間冷暖,也有一些值得記錄的故事由於種種原因付之闕如。
正好趁著年終總結,和大家聊聊。

今年,每個人都很忙。
有人忙著賺錢養家。
即便在極端天氣降臨的時刻,他們仍然在為生計奔波。
還記得那個肉身抗颱風的貨車司機嗎?
超強颱風“貝碧嘉”橫掃江浙滬,這位師傅為了防止自己的車被颱風掀翻,獨自冒雨拉車。
儼然用一己之力,對抗無情的大自然。
直到後面有大車擋風,他才勉強鬆了一口氣。

那些頂著惡劣天氣出門工作的人,一定有他們不得已的苦衷。
颱風呼嘯的那天,我們躲在家裡沒有出門,可我家門口依然躺著兩個妥投的快遞。
除了抱緊飯碗,很多人還在為家庭忙碌。
今年四月,《當一位北大教授成為24小時照護者》在全網刷屏。
主人公胡老師在北大工作,事業有成。
隨著年邁的母親確診重度阿爾茨海默症,他固有的生活節奏被徹底打亂。
為了照顧母親,他如今只能在學校、醫院和家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
一手忙著教學、科研,一手為母親做飯喂藥、擦屎擦尿。
現象級傳播的背後,是萬千讀者對主人公境遇的共情。
有過照護經歷的人都明白,家裡有個病人意味著什麼:


我們每個人註定都會成為照護者,也註定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被人照護。
如何讓老有所養,幼有所託?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
在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的當下,這個話題及其背後的現實顯得格外嚴峻。
好像沒什麼勝利可言,又好像挺住就意味著一切。
北大教授是這樣,我們和身邊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人人都有自己的不易,可人人都在設法“再出發”。
這種“再出發”發生在停運多年的菏澤南站。
99年出生的郭有才靠著翻唱《諾言》爆火全網。

旁觀者羨慕他被潑天流量砸中,走向人生巔峰,卻不知道他為這一刻拼了多久。
十歲喪母,十三歲輟學,他依然因為熱愛,自學唱歌。
生活的苦難沒有消磨他對音樂的興趣,反而讓他的歌聲更有粗糲的滄桑感。
一邊擺燒烤攤謀生,一邊直播唱歌,就這樣,他慢慢地火了。
“白天唱著夢想,晚上烤著生活。”
郭有才覺得,這樣很好,很充實。
而在廣州沙園菜市場,39歲被裁的“譚總”重啟人生。
原先,他在高大上的珠江新城CBD上班,當著公司中層。
沒想到,科技的發展讓他被公司“最佳化”。失業之時,妻子還剛剛被確診乳腺癌中晚期。
壓力之下,他懷疑過自己,羨慕過清潔工的工作,想過送外賣、賣保險,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
但他終究放下了錯誤的想法,思考著重新開始。很快,他把創業目標鎖定在順德撈魚皮上。
從擺地攤開始,到慢慢盤下檔口,起早貪黑,忙忙碌碌。

15元一份的魚皮生意被他撈得風生水起。
周邊的老闆很佩服這位昔日坐辦公室的金領,沒想他那麼能吃苦,“高能做,低也能做”。
為了節約開支支援父親創業,譚家的兒女不再去補習班。
六年級的女兒不僅學會了安慰父母,還學會了去超市買打折商品。
變故讓她成長了不少,學到了好些補習班不會教的生活技能。

面對鏡頭,“譚總”一直在笑,可創過業的人都明白,白手起家、守住營生是何其艱難。
許多開民宿的朋友告訴我,今年挺難的。顧客們的消費觀越來越保守,賺錢明顯沒有以前利索了。
還有做劇本殺、服裝工作室以及在公園裡開咖啡館的友人也有類似的抱怨。
還好,每個人都想辦法熬過來了。他們告訴我:“有些困難當時看著像喜馬拉雅山,但現在覺得好像不過如此。”

不只是這些個人,一些企業也在逆境中尋找存續之道。
比如老牌國貨活力28,曾經相當輝煌,這兩年卻走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一度連工資都發不出。
無奈之下,一群老員工在老舊的廠房裡開啟直播,希望靠著新的營銷方式自救。

他們沒想到,這樣的舉動感動了幾十萬網友。
大家不僅真金白銀地支援著他們,還為品牌復甦提出各種意見建議,期待幫助這家擁有70年曆史的企業重返輝煌。
雖然直播間的利潤杯水車薪,但集團的掌舵人們每天都在思考著克服困難、“從零起步”。
他們深知,熱點隨時會變,沒有一家公司能永遠享受流量的光環。要想在市場上長期生存,終究還得靠產品質量說話。
近期飽受爭議的江小白同樣悟到這個道理。
十多年前,這款沒有市場資源、沒有背景的小酒品牌,憑藉對年輕人的情緒和差異化的場景洞察,在固化的傳統白酒行業裡火速出圈,成為80後、90後們青春回憶裡不可或缺的味道。
就像郭有才踩中流量趨勢,爆火後被人質疑一樣。創業路上,江小白雖然也收穫了一眾粉絲,可偏見與非議卻從未缺席。
當然,當年的江小白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也有一些急於表現、急於求成的時候。
但還沒來得及享受成功的滋味,命運又給江小白開了一個玩笑——2020年開始,一路高歌猛進的白酒行業開始出現下滑拐點,尤其是今年,經銷商們紛紛感慨,銷售業績簡直“遭遇了寒冬,砍到了腳脖子”。

或許江小白應該感謝那些年外部的爭議聲,那些唱衰者、唱空者讓它提前反思、審視、自我沉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產品研發上。這也是近幾年外界很少聽到它的動靜,以為“江小白不行了、不火了”的原因。
但江小白真的不行了嗎?
2024年,在整個行業下行週期裡,江小白銷售額卻保持兩位數的逆勢增長。
過去幾年潛心研發的產品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其中,被00後帶火的萬能調酒配方——“萬物皆可混”的果立方,如今已成長為江小白的第二曲線,今年銷售額更是增長超100%。
最近推出的新魂燒酒、糧食花果酒等系列新品,也在不斷重新整理消費者對江小白的固有認知。

就拿糧食花果酒葡萄香來說,看了不少消費者對它的測評貼,我發現這款只有35度的蒸餾酒,做得相當有誠意。
釀造師在中國傳統清香工藝基礎上,融入了西方蒸餾酒工藝,只把高粱、水果釀造在一起,可謂是白酒行業的一次創新,做出了中國自己的新一代蒸餾酒。

其實,不管是果立方的熱銷還是糧食花果酒新品的好評,背後同樣是一群群小人物的命運。
比如,幹了一輩子農活的村民老周,在江小白高粱基地落地後,把家裡的4.5畝地流轉了出來,當起了農場“管家”,負責觀察高粱的生長情況。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經過無數次的最佳化改良,他和村民種出了一款名為金皮糯1號的高粱新品種。這個新品種也為江小白的二次創業打好了更穩固的基礎。
從只會埋頭種地的農民,到參與高粱研發的技術人員,在江小白的糧食農場裡,還有很多像老周這樣,人到中年重新出發的小人物。
這些年,實體企業經營艱難,活力28、江小白這類實體企業背後還有成千上萬的員工,能在下行週期裡堅挺著活下來,甚至還能有所增長的企業,已經很不容易了。

前幾年,好像每個人都在吐槽生活沒奔頭,職場沒前途,不如原地躺平。
以至於“躺平”、“全職兒女”一度成為網路熱詞。
可今年,這樣的聲音明顯在變少。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逃避沒有意義。一味在躺平中消沉下去,恐怕就真沒有翻身的可能性了。
沒人甘願在沉默中死亡,於是越來越多的朋友整頓好心情,大步地往前去。
全職兒女們重新走出家門,求職求學,為自己尋找新的出路。
年輕人們搶著去夜校充電。
大家的共識是,即便眼下機遇有限,還是應該好好充實自己以待來日。

機會終究會有的。
有準備的人,往往最先執拾。

很多時候,人類就像被詛咒的西西弗斯一樣,在生活的山路上,推著巨石踽踽獨行。
可是石頭太重,路太崎嶇。
無論推的人多麼用力,那塊石頭都會在接近山巔之時滑向谷底,碾過此前的一切努力……
那個前功盡棄的人只能返回山下,重啟推石的苦旅。週而復始,看起來既悲劇,又荒謬。
可哲學家加繆卻覺得,西西弗斯是幸福的,人應當理解這種境界。
原因在於:“向高處掙扎,本身就能填滿一個人的心靈。”
人生在世,有太多需要託舉的東西,除了勇敢地掙扎向前,好像別無退路。
學會迎難而上,推著生活的巨石不斷向前,註定是我們這一生的必修課。
無論如何,凡事向前看,未來終可期。
相信生活就像一杯江小白,前調微弱,中調起伏,尾調滋味萬千。
也相信命運不會辜負每一個用力奔跑的人,大家都能先苦後甜。
明年,我們會繼續書寫小人物的故事。
因為這些瑣屑的日常最能彰顯生命的韌性,最能蘊蓄生活的英雄主義。
也因為其中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是時代洪流不應遺忘的註腳。
小人物,亦即大歷史。
最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永遠都重新出發的勇氣。
無論2024帶給你的是驚喜連連,還是痛苦迷茫,它都將成為過去。
明天又是嶄新的開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