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國多個州和華盛頓特區,越來越多的居民發現自己的賬單裡悄悄多了一項“暴雨費”(Stormwater Fee),有些人稱之為“雨水稅”或“排水費”。這項費用並非用於供水,而是為了應對城市排水系統維護、防洪與環境標準合規所設。
這筆費用通常由地方政府徵收,根據房屋硬地面積(如屋頂、車道、人行道)來計算,原因是這些不透水錶面會導致更多雨水徑流,需要更強大的排水系統。

目前已有9個州及哥倫比亞特區實行該項收費制度,涉及成千上萬的家庭:
馬里蘭州:最早實行雨水費的州之一,旨在減少切薩皮克灣的汙染,後由地方決定是否保留。
賓夕法尼亞州:首府哈里斯堡、費城和匹茲堡等地均實施了差異化的月度計費標準。
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德里亞、弗吉尼亞海灘等城市普遍徵收,家庭每月支付約11美元。
俄勒岡州:波特蘭市民需按每戶“暴雨服務單元”支付6.31美元,並另繳按不透水面積計算的額外費用。
德州:奧斯汀、聖安東尼奧等城市,根據地面硬化面積計費,每月4至10.5美元不等。
伊利諾伊州:多個城鎮實行分級費率,部分地區家庭每年需繳納176至277美元。
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等地將雨水費包含於水費賬單中,收入用於排水系統建設與維護。
雖然政府認為該費用是管理城市排水系統、降低汙染的公平方式,但許多居民對其合理性提出質疑,認為“憑什麼為自然降雨買單”。
部分城市為鼓勵環保,還提供了減免政策:如安裝雨水收集桶、綠色屋頂、透水地磚或雨水花園等設施,或對低收入家庭提供補貼。
面對這項看似小額但廣泛爭議的收費,消費者組織呼籲公眾瞭解自身所在城市的政策,併合理利用減免渠道進行“反擊”。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