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美食的百無禁忌,是最浪漫的死亡教育

妹子週末怒幹了兩大碗貴州紅酸湯米粉。
山姆買的預製品,有粉包醬包菜包,另外加了酥肉、火腿腸、響鈴卷,噴香。
沒辦法,被新聞說得太饞了。
貴州文旅你也是的,在剛過了春節、離下一個假期還遠著的2月底宣傳美食,糊塗啊!
當然,妹猜貴局也不是故意的,畢竟沒有官方會主動安利一碗【殯儀館】的米粉。
屬實一招險棋。
網友爆料因為米粉太好吃,有很多人冒充逝者親友跑來購買,結果根本不夠吃,飯堂米粉排的隊比給逝者獻花的隊還長。
於是飯堂宣佈,只有逝者家屬親朋憑粉票才能購買。
缺德段子立刻就位:米粉限購後我還是能時不時吃到,只是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了……
新聞哥上週講過,對於米粉的爆火,凱里二龍殯儀館回應:專心送行,副業達咩。
據稱,最初殯儀館的飯堂只是為治喪的逝者家屬提供加工服務,主人家買來食材請飯堂做,因為味道確實好,吸引了一些市民來“蹭吃”。
當地的風俗開放,主人家倒也不抗拒陌生人來上柱香,米粉的名氣就傳開了。
後來隨著食品安全法規變嚴格,殯儀館改為飯堂統一採購食材並烹飪,不再對外銷售。
殯儀館清醒熱情的態度讓網友們更添好感,紛紛表示“已加入貴州旅遊豪華套餐”。
官方也樂得幫忙宣傳:新鮮豬肉現炒的臊子,40斤大筒骨熬的湯,能不香嗎?
但讓妹說,沒那個必要。
一是很難吃上,除了治喪主人家給粉票,對外每天只供50碗,要麼一大清早,要麼晚上十點半,殯儀館位置又偏,專程去吃粉不值得。
二是,貴州好吃的多著呢!素粉、酸粉、羊肉粉、辣雞粉、豆花粉。
哪怕是去路邊找家奪奪粉火鍋,搓搓貴麻吃爆炒腰花,或者上KTV唱烏蒙山連著山外山。
“殯儀館米粉”的出圈背後,更讓妹讚歎的,其實是貴州人對於生老病死的百無禁忌。
醫院有病人咋了,原屬職工福利的雲腿月餅進入尋常百姓家,鹹香酥脆的同時肯定健康。
殯儀館有死人咋了,24小時營業的地方,還有那麼多活人跟你一起聽哀樂嗦米粉呢。
生死都看淡,唯獨口味不淡。
榮辱皆可拋,只有么雞難拋。
在貴州ip網友們的介紹裡,他們的殯儀館大廳一側擺著棺,一側擺著麻將機。
親朋摯友弔唁完,繞著逝者唱歌跳舞吹蘆笙,晚間再留下來守夜,直到逝者火化。
守夜就是搓麻,夜宵就是米粉。
活著的人用煙火氣對抗難解的虛無,逝去的人借一碗粉留在親友的記憶。
不知道是否有這樣一個理論,當一個人生命中很重要的人離開後,對這個人的印象和回憶會具象化地復刻到某些事物上。
爺爺做的紅燒肉、姥姥常用的桂花皂、家人們一起為TA守夜送行的那碗米粉。
當然,這碗粉也可以替換成別的。
比如景雲山的砂糖柑鮮甜多汁,織金縣熱騰騰的烙鍋堪稱守夜神器。
甚至不一定獨屬於貴州,不只是食物。
比如在臺灣省,有政客的葬禮邀請了50名鋼管舞者,因為他們認為對逝者的尊重可以透過人群規模、費用和分貝來衡量。
想象一下,如果妹去世了,我的親戚朋友們能齊聚一堂玩得熱熱鬧鬧、吃得開開心心。
好像也挺好。
千萬別搞得苦大仇深,什麼“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聽上去很美,一聲聲哭得人心疼。
我希望所有愛的人都能和我一樣,輕輕鬆鬆來,輕輕鬆鬆走。
就像《破地獄》裡說的,生人的眼淚會讓逝者捨不得走,滯留人間。
在貴州人看來,生人的眼淚很重,會讓逝者飛不到月亮上,所以,別哭。
太浪漫了。
死亡不該是生命的結束,而是生命的完成。從混沌中來,或以腐爛的肉身滋養花開,在花香中尋得永恆,或以飛昇的灰燼盪開宇宙,在星河中熠熠閃爍。
就把親近之人的離世當作老天給我們發的訊號吧。
提醒我們,遲早會輪到自己,越早學會正視死亡,就越能從容地做好“準備”。

對死亡的思考,可以歸結為:我們該如何度過這一生?

對死亡的準備,其實就是此時此刻也在用心過著充實的生活,吃美好的食物,唱喜歡的歌。
殯儀館的米粉咋了,好吃就行,靈堂唱《一笑而過》咋了,開心就行。
只要你好好活著,心中有TA,那就百無禁忌,諸事皆宜。


來呀 一起搞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