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商業角度 破解世界變化」
這是「商業偵探佳」的第 120篇影片
今天來闢謠!
前段時間,一個關於美國和沙特石油美元合約到期的訊息在財經圈吵得沸沸揚揚,熱鬧是熱鬧,結果引出來一大票經濟學家闢謠,這是個假新聞。先不說這到底是不是假新聞,就這熱鬧勁兒也能看出大家對美國和沙特這對CP的關係是有多關心。

他倆到底是什麼關係?又是靠什麼來維持這種關係?石油美元到底怎麼回事?除了石油和美元,美國和沙特之間還有點什麼糾葛呢?
今天的「商業偵探佳」,帶你看清美國和沙特“友誼的小船”是不是“說翻就翻”?



美沙初“結緣”


有沒有人很好奇財大氣粗的洛克菲勒手下的公司怎麼突然會跑到和美國八杆子打不著的沙特去找石油呢?要知道,當時的沙特還沒有石油產業。這裡就要說到一位傳奇富豪——查爾斯·克萊恩(Charles Crane)他才是真正第一個出錢在沙特發現有油的人。

他怎麼知道那裡有油呢?其實他也不知道,當時只是想挖點地下水而已。
查爾斯這個人是典型的含著銀勺長大的富二代,他爸創辦的公司Crane.co到現在還是數得上號的生產工業產品的上市公司。

作為家裡的老大,在爸爸去世後,查爾斯本應該接手家業,做個霸道總裁,可惜查爾斯不愛做生意,卻愛搞政治,而且專愛搗鼓別的國家的政治,他的目標是“解放被壓迫的人民”。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查爾斯把自己繼承的股份賣給弟弟套現,然後開始用錢在世界各地去扶持革命。
要說美國愛當“世界警察”,那不光是在政府層面,商界也是有這個傳統,當然嘴上說的都是宣揚民主的意識形態,最後也都轉不出美國利益的小圈圈。查爾斯先是盯上了病歪歪的奧斯曼帝國,先後資助了旗下的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等國家的獨立運動。

後來查爾斯又走上外交路線,透過資助美國威爾遜總統上臺搭建的關係,成為一戰之後美國考察中東的委員會主要成員,影響了美國中東政策的制定。

比如他建議限制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就這樣,查爾斯很快和中東各國新一代領導人混熟了,成為標準的“中東通”。(插播一下,這個查爾斯和中國還有點淵源,1920到1921年曾經短暫做過美國駐中國大使,據說對中美貿易文化交流的增強很有貢獻,他自己還收藏了不少中國的字畫。)


沙特——難道是雙向奔赴?
說回到沙特,沙特這邊也有一個重要人物:伊本·沙特(Iba Saud),是現代沙特的開國之君,就是他一步步統一了阿拉伯半島的大部分地區,並在1932年建立了現在的沙烏地阿拉伯。

伊本·沙特和美國其實很早就開始結緣,在自己建國的路上,他和自己的支持者就多次被美國醫生醫治過。後來他注意到查爾斯這個美國人在葉門做了水利開發和修路等專案,感覺這個人有點意思,於是在1931年,透過一個英國間諜,和查爾斯接上頭,派了代表去和查爾斯會了會。查爾斯很喜歡阿拉伯的馬,所以伊本·沙特的代表第一次見面就送了查爾斯兩匹好馬。
查爾斯超級開心,當下就表示也要派勘探人員去伊本·沙特的領地,當時沙特還沒正式成立。伊本·沙特聽了代表的彙報後大喜,直接請查爾斯來會面,兩人一拍即合,據說暢談了4天,伊本·沙特沒想到這個語言不通,到處還要帶翻譯的查爾斯竟然對中東這麼瞭解,很快同意查爾斯派人來沙特開採水和礦產,而他這個決定就此改寫了沙特的命運,勘探人員竟然發現沙特有更值錢的油。

要知道作為新政權,除了建立國家制度,打好經濟根基,也是至關重要的。1908年伊朗成為中東第一個發現原油的國家後。

伊本·沙特就已經盯上了原油,從20年代開始想辦法尋找合適的西方合作方來開發石油,發現石油無疑是伊本·沙特穩固政權重要的經濟棋子。

發現有油之後,很快沙特就在1933年和美國企業標準石油簽訂了開採的協議,並共同建立了標準石油在當地分公司,就是現在大名鼎鼎的能源公司沙特阿美的前身。

問題來了,為什麼伊本·沙特當時沒有去抱在中東勢力更強大的英國的大腿呢?伊本·沙特很擔心抱英國大腿,會把自己變成英國的殖民地,開放自己的國土讓另一個國家來開發,對一個新政權可是風險很大的事。同時很重要的,也是在於伊本沙特和包括查爾斯等美國人的私交建立的信任,特別是人家還花了錢來幫自己。(還是那句老話“吃人嘴軟,拿人手短”)


沙特發現石油,變身“香餑餑”!
1938年,美國標準石油公司真的在著名的達曼7號井開採出了石油,美國和沙特的石油生意就正式開張了。

不過美國和沙特在政府層面上還沒啥牽連,轉眼就到了1939年,二戰爆發了,美國也在41年參戰了。
一場二戰打下來讓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國家都意識到,一:原油很重要,不但對於戰爭重要,未來的經濟發展也都要靠原油;二:中東在國際局勢上很重要,當時美蘇兩極冷戰已經有了一些苗頭,中東的國際政治位置開始凸顯。沙特在中東和阿拉伯世界的話語權是顯而易見的,而且當時最新的勘探結果證明沙特有全世界數一數二的石油儲備,這兩方面因素讓沙特變成了“香饃饃”。大家都想拉攏沙特,特別是在英國和美國之間,為爭取沙特展開暗戰。

美國在1940年正式和沙特建交,1943年羅斯福總統宣佈“沙特的防禦安全對美國至關重要”。到了1945年的情人節,二戰結束之前,羅斯福更是千里迢迢跑到遙遠的蘇伊士運河和伊本沙特有了一場改變歷史軌跡的會面。

表面的會面原由是談猶太人要不要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的問題,美國和沙特啥立場,我不說,大家也知道,這種關係到穆斯林世界的原則問題,雙方也是很難達成什麼共識。但是羅斯福心裡想的更多的則是油的問題,原油和政權的穩定是伊本沙特心頭同樣重要的兩件大事。

為啥選美國開發石油?
到底讓誰來一起開發,誰能帶來更大的經濟之外的政治利益呢?而在和羅斯福的會面之後沒多久,伊本沙特也見了英國首相丘吉爾,結果我們也知道了,伊本沙特最終選擇了美國,為什麼呢?一方面,1943年,伊本沙特派自己的兩個兒子去美國,還見了羅斯福,考察的結果是美國是當時全世界最發達的國家。另外他分別與羅斯福和丘吉爾的兩場會面也起到關鍵作用,怎麼說呢?丘吉爾,依然是以英國大國的姿態來開會,兩手空空不說,還在這個伊斯蘭國王面前抽菸喝酒毫無顧忌。羅斯福就不同了,雖然也是煙癮酒癮很大,愣是熬到最後,才揹著伊本沙特點了根菸,尊重對方的宗教習慣,擺出了誠意。
而且,有輪椅總統之稱的羅斯福,出了名的腿腳不利落,他為當時腿腳也不太好的伊本沙特准備了一個特別禮物,一把輪椅。

這不是一般的輪椅,是羅斯福自己為自己設計的超級方便的輪椅,就這樣兩個腿腳都不便的領導人的關係被一把輪椅拉近了。

1945年的這場見面雖然沒有簽署任何的官方協議,但是就此美國和沙特之間有了軍事保護換取原油供應的默契,也奠定下了美國和沙特外交關係的基本盤。二戰結束之後,藉助著美國的技術和投資,以沙特阿美領頭,沙特的原油產業大步發展,據說1945年的時候,沙特的日產量才只有2萬多桶,到了1949年,就突破了50萬,而到了1958年,更是首次突破了100萬桶。

不管是沙特還是美國都賺的盆滿缽滿,特別說一下那個時候的沙特阿美還沒有國有化,一定程度上沙特也是在給美國掙錢。軍事上,二戰結束前,美國和沙特就在英國同意的前提下,達成協議,要在沙特的達蘭建立空軍基地,這成為日後美軍在中東的重要佈局。

二戰結束之後,冷戰格局已經非常明朗,君主制的沙特很擔心共產主義革命把自己給革了,於是和美國有了共同的敵人,在軍事上也就有更大的訴求。在1951年,美國和沙特又簽署了防禦互助協議(Mutual Defense Assistance Agreement)。

美方同意幫助沙特培訓他們的軍隊,同時出售武器給沙特,雙方外交和軍事上的關係更官方得確立了。到了艾森豪威爾時期,也是全面支援沙特新的國王在穆斯林和阿拉伯世界的領袖地位。

美沙關係真的牢固嗎?

沙特在1960年帶頭建立了OPEC,還慢慢開始購買沙特阿美的股票,進行國有化。

在1973年OPEC的成員國對以色列背後的西方國家實施禁運,造成了1973年的能源危機,美國跟著物價飛漲,經濟下滑,日子非常不好過。


石油美元協議也和這個1974年有關,兩個國家確實是在那一年簽訂了協議,但是這個協議並沒有像最近謠傳的那樣提到用美元結算,只是美國同意出售軍火,沙特同意大量購買美國的國債,而且在這個協議之後,沙特依然還有用過英鎊做原油的結算,所以要不信謠!不傳謠哦!
沙特為什麼這麼重視軍火這個交換條件呢?答案是:防著蘇聯,而這種擔心在1979年蘇聯進攻阿富汗的時候被推到極致,眼瞅著蘇聯就要打到自己家門口了。於是沙特和美國攜起手來一起出錢出力扶持反蘇聯武裝阿富汗聖戰者,成為冷戰中的親密愛人。

同時美國在1980年開始推行卡特主義,明確表示將以武力保護美國在中東的利益,保護自己的原油供應的同時,對抗蘇聯。

也奠定了未來幾十年,美國在中東的政策基調,怎麼說呢,就是根“攪屎棍”。
1990年柏林牆倒塌,冷戰結束指日可待,沙特眼瞅著太平日子就快來了,結果中東自己亂起來了,跟隨伊拉克進攻科威特,整個中東又不安穩了,美國果斷出兵,領導多國部隊保護了沙特,特別是沙特的原油基地。
有意思的是1991年海灣戰爭結束之後,美國在沙特的駐兵反而增加了,沙特似乎意識到,就是冷戰結束了,一時半會也還離不開美國這個軍事靠山,這朋友還要繼續做,油的買賣也要繼續進行。海外戰爭之後,沙特的原油產量增加,填補了科威特和伊拉克方面的空缺,穩定了國際原油市場。


大事頻出,小事不斷!
兩個好朋友“相親相愛”又過了10年,沒想到發生了一件大事:911。

©️東方網
這事讓美國和沙特的關係變得非常微妙,怎麼個微妙法呢?大家都知道911背後的大boss是本拉登。

一方面本拉登他們家是沙烏地阿拉伯一個大家族,家裡是做建築生意的,和皇室關係還挺鐵,拿過沙特政府不少生意。
另外一方面,這個本拉登是從剛才說過的美國和沙特一起扶持的反蘇聯武裝組織阿富汗聖戰者裡成長起來的。其實沙特還一直在扶持各種各樣的極端組織,這和沙特家族推動瓦哈比派,增加自己的宗教合法性有關。這個過程中,也就孕育了本拉登基地組織,也就是等於說美國和盟友一起養了反咬自己的小怪獸,你說美國這心理能好受麼?

當然這個小怪獸除了威脅到了美國,對沙特也是威脅,本拉登的終極目標是要推翻包括沙特在內大批中東國家的獨裁者,打美國也是因為美國是沙特獨裁者的“幫兇”。所以911一搞,美國其實是很不爽的,但是看在基地組織是他和沙特共同敵人的份上,雙方還是要一起反恐。

雙方努力下,本拉登在2011年被美國海軍的海豹突擊隊擊斃。而被共同敵人和共同利益捆綁了很久沙特和美國慢慢開始因為敵人和利益開始出現分叉,關係開始變化。

大家首先來注意一下這件事哈,2016年1月2日,沙特處決了一個沙特政府批評者,叫做阿爾尼姆爾。

這件事情基本把穆斯林世界炸開了鍋,沙特和伊朗甚至為此斷交。為什麼呢?大家可能都知道,伊斯蘭教也是有派別的,主要就是遜尼派和什葉派。

沙特從王室開始主要信遜尼派的,而這個阿爾尼姆爾是沙特里什葉派的教士,在什葉派中很有影響力,而伊朗則是什葉派的主要大本營,阿爾尼姆爾年輕的時候還在伊朗學習生活了近10年。本來因為教派之爭,地方爭霸,沙特和伊朗就關係緊張,什麼兩伊戰爭,敘利亞內戰,葉門內戰,背後都有沙特和伊朗的較量。

這下好了,沙特直接處決了什葉派的人,被整個伊斯蘭世界看來就是直接挑釁啊,這本來就不安穩的中東進一步被撕裂了,除了沙特和伊朗斷交,整個兩邊陣營都割裂開了。

利益,利益,還是利益!
而為什麼沙特要去挑釁,它沒想過後果麼?當然想過,但是這個背後有一個大背景,也是為什麼想讓大家關注這件事的原因,標誌著沙特和美國關係又變化了。這個變化最直接的導火索,就是2015年伊朗和美國在內的六國簽署的伊朗核協議。


所以美國從利益的角度,對中東上的需求已經降低。當時奧巴馬的外交政策是減少在中東的參與,重返亞洲,做所謂的再平衡。所以簽署伊朗核協議在美國看來,可以穩定中東,中東太平了,也就減少了對自己的牽制,同期奧巴馬也是從中東各種撤軍。
沙特當然是危機感很強,所以某方面就是想和伊朗撕得更厲害,就是想讓中東不太平,即不想讓對手有機會強大,也不想美國你說不管就不管了。當然這裡要說到美國和沙特這兩個本來八杆子打不著的國家的關係一切就看利益的變化。而這兩個國家的利益也是剪不斷理還亂,美國也確實沒那麼容易就從中東脫身。
伊朗沙特撕破臉沒多久,特朗普就在2017年上臺,美國的政策表面上看又變了,特朗普代表的共和黨,和軍火商總是走得很近,賣軍火,搞軍備是一貫的政策方向,所以特朗普上臺後,迅速和伊朗翻臉,表面上再次導向沙特。要知道懂王上任後訪問的第一個國家就是沙特,這番拉關係背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共和黨不能放棄中東的軍火利益。也是在2017年,在沙特政壇冉冉升起的人稱MBS的沙特王子正式成為了沙特王儲,兼任沙特的國防部長。

一上臺就和主動示好的特朗普打得火熱。


不過2019年的一件事,讓包括沙特在內的全世界真正意識到,生意歸生意,但不管是哪個總統上臺,美國的中東政策真得已經不一樣了。這件事就是2019年伊朗對於沙特主要油田的襲擊。這一次美國就是基本耍耍嘴皮子,嚴重譴責,給了沙特相當有限的軍事支援,一改之前處處出兵的做派。

沙特還有啥大招?
沙特這下清醒了,策略也開始有所變化,也開始尋求和美國關係的新平衡。🔸首先是原油政策更獨立了,之後OPEC在產量問題上的決定都不再跟著美國的利益,不管是特朗普還是拜登當總統,OPEC幾次產量調整都是在美國的意料之外的。

就是讓美國知道就算你能源獨立了,我沙特主導的OPEC依然對國際原油市場和油價有巨大影響力。尤其是俄烏危機爆發後,高油價讓拜登政府面前的高通脹問題雪上加霜,叫苦不迭。

這時OPEC減產就是明面上的給美國點color see see,為自己爭取和美國之間更大的話語權。
🔸其次就是外交政策開始轉變,開始主動推動中東的和平穩定,穩定自己中東老大的地位,團結美國之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包括和俄羅斯、中國發展好的經濟和外交合作。幾件大事,一個是2016年聯合俄羅斯,美國的死對頭,建立了OPEC+,一起控制油價,還有就是2023年,在中國的撮合之下,沙特和伊朗和解,簽訂聯合申明,恢復外交關係。

而在這個過程中,
美國再次意識到沙特的重要性,尤其是俄烏危機之後,油還是卡著美國的經濟大問題,拜登多次派人去和沙特交涉。
在以色列這個問題上,就是羅斯福當年和伊本·沙特沒談攏的問題上又找到了突破點,用沙特和以色列關係正常化,換取美國和沙特之間一份類似於美日之間的防禦條約,以及民用核計劃的合作。

沙特動心了,利益再次把兩個國家中開始尋找新的平衡點,美國和沙特之間的關係開始緩和,OPEC的態度也在變化。
當然巴以衝突的爆發將這一切又增加了問號,而中東,利益不平衡,原油還有價值,可能美國和沙特這對友誼的小船依然會在翻和行駛中搖擺不定。利益在哪,方向就在哪,你怎麼看?歡迎留言告訴我答案~
文中非原創影片截圖且未標明出處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所有


「商業偵探佳」系列影片
系三橙傳媒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點選閱讀原文,回顧影片「墨西哥首位女總統!靠宮鬥手腕還是實力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