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RTXPRO6000BlackwellWorkstationEditionITX裝機

CHH ID:privater
之前發了個帖子吐槽 5090 FE 不好搞,真沒想到一週 5090 的大哥擺在我面前。
先簡單說下這卡和 5090 的區別:可以看到 RTX Pro 6000 雖然號稱工作站顯示卡,也就是曾經的 Quadro,但是實際的規格完全就是 5090 Ti 的水平,甚至比 Titan 還高一檔次。不同於之前的 RTX 6000 Ada,僅有 48G 視訊記憶體,而且還是 GDDR6,而 RTX Pro 6000 擁有 96G GDDR7 視訊記憶體另一個巨大的不同就是功耗部分,Quadro 系列普遍控制在 300w,而 RTX Pro 6000 竟然有 600w,比 5090 還高 25w!除此以外 Cuda 核心比 5090 多 10%,達到了 24064個,L2 快取也是滿血的 128MB,比 5090 多了 32M。
盒子:

開啟內部的盒子:

不會是買到假貨了吧?我想,幸好裡面的東西看著像是對的:

是的,吾乃 RTX Pro 6000,萬王之王:

正面,不同於 50 系公版用的槍灰色金屬,RTX Pro 6000 用的黑色鋼琴烤漆,但是似乎有抗指紋鍍膜:

2 槽確實薄:

上面有個蓋板,我以為是 Nvlink,結果是多螢幕同步

既然來都來了了,還是跟小弟們對比一下吧:4090,5070 上桌:

這次 50 系確實瘦身了不少,雖然我個人不太滿意 2 槽設計,但是裝 SFF,長度是主要考慮,所以只能犧牲點散熱效能了:

個人角度來說,4090 FE 可能是買的最值的一代,無論是體積還是顏值都是頂峰:

OK,上機吧,搬出我最愛的 Ridge ,兩槽卡就是方便,可以用完整厚度的 14cm 風扇:

看了下似乎整塊卡都是無燈的,考慮到無燈才是真正的戰鬥力,Geforce 這裡也換成了 Nvidia logo:

定妝照,公版真的是跟 Ridge 完美搭配:

換幾個角度欣賞:

因為是 4DP 介面,而我又是 LG OLED TV,只有 HDMI,於是用個轉接頭轉換到 HDMI 輸出:之前也發了一篇帖子稱讚 Cable matters 這款轉接頭好用

開機,一次點亮,裝驅動:

好久沒裝過 Quadro 卡了,需要安裝專用的 Quadro 驅動版本號差不多與 Studio 同步:

進去驅動面板,多了不少新的顯示介面,驅動的版本是 576.02:

久違的 ECC 介面,5090 後被老黃砍掉了,專業卡和消費卡劃清了界限:

解析度控制也有點不同,可以直接選擇 SDR 還是 HDR,好奇這個為什麼不下放到消費卡:

這個系統拓撲介面也挺有意思,不知道為啥遊戲卡沒有:

還有個奇特的 GPU 佔用率介面,感覺沒啥用處:

待機功耗在 28w 左右:

整機待機功耗 80w (9800x3D)

是的,你沒看錯 32G 記憶體 + 96G 視訊記憶體 

神奇的事情來了,msi Afterburner 居然支援 RTX PRO 6000,這下可玩性就大了而且最神奇的居然是功耗控制最多能 -75%!!!也就是 150w 的效能,這是要上筆記本嗎?😂

跑了下 TS 和 TSE,效能還行:TS 圖形 51776

TSE 圖形 28009

既然是玩,那我們超超頻吧:核心+350,視訊記憶體 +2000TS 圖形 54300

TSE 圖形 30019

Steel Nomad 16804

Port Royal 42374

值得一提的是,這貨跑起來真的是 600w

滿負荷時的發熱:

但是我發現個很有趣的事情,把功耗控制在 80%,也就是 480w,降壓超頻跑出來的成績居然比 600w 預設高得多:TS 圖形居然有 52500,比起 600w 超頻後的 54300,也就小降 2% 而已,但是功率省了 20% ,那我浪費 120w 功耗幹嘛,當電阻絲嗎?

胡亂跑了下,不小心衝了排行榜

總結:目前還在初期體驗中,等回過頭來記憶體到了,再測試下 AI 部分的效能,總的來說溫度等方面讓人滿意,功耗有點大,我儘量測試一個折中的降壓點,保持效能的同時,發揮最大的散熱效果。不得不說 FD Ridge 真的是為公辦卡定製的機箱,吹透式散熱完美匹配公版的設計。最後,價格有點美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