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廣告
摘 要
除了新手家長對送禮物感到迷茫以及萬分糾結,不少老手家長也發帖表示,現在送禮物越來越捲了,真為家裡孩子多的捏一把汗。

聖誕節要送禮給老師嗎?
送什麼禮物啊?
每個老師都要送嗎?
送多少錢的合適?
……
如果你最近一段時間去看看小某書,那麼加拿大範圍內最熱鬧的一條話題一定就是關於“聖誕節給老師送什麼禮”了。只要跟它有關的,立刻引發巨大關注和爭論。
有家長爆料說,列治文一個西人Daycare的老師嫌棄家長送的聖誕小禮物巧克力。就連學校也公開給學生家長髮了集體郵件:指明希望家長送老師Richmond Centre的禮品卡。
再看這位家長,娃只有20個月,去Daycare已經3個月了,這波聖誕節給經常接觸的6位老師、再加上校長、前臺、Supervisor以及沒有怎麼接觸的老師、13位同班小朋友都準備了禮物。其中包括費列羅巧克力、歐舒丹小禮盒套裝、亞馬遜$25元的禮品卡,以及各種文具用品、賀卡,幾乎是應有盡有。


來到加拿大,你給老師送過禮嗎?
“馬上要過聖誕節了,我需要給女兒的老師送禮嗎?應該送什麼禮物好呢?”這是最近一個月來林麗女士向周圍的朋友熟人們提出的最頻繁的問題。
林麗一家人今年4月份才登陸多倫多,經過半年多的適應和磨合,老公已經找到一份收入還算穩定的全職工作,3歲半的小女兒也順利進入政府辦的Daycare上了全託,生活已經漸入正軌,即將來臨的聖誕節將是他們在加拿大度過的第一個重大的“洋節日”。
但隨著節日腳步的臨近,林麗卻開始慌了手腳:她剛聽說原來在加拿大,家長們也紛紛給老師準備禮物,而且有些華裔父母準備的還是大手筆的重禮!
就拿林麗在LINC班上認識的一位姓王的女士來說吧,她已經為8歲兒子的班主任準備了價值過百元的SPA禮品卡!但也有朋友告訴林麗,其實在加拿大送老師禮物沒那麼多講究,哪怕只是一張表達感謝的聖誕卡片,也算是盡了自己的一份心意。
有網友表示:她們家是根據“重要性”來劃分送禮等級:比如兒子5年級班上的主管老師(就相當於國內“班主任”)就送20-30元左右的Gift Card,普通的學科老師送一張10元以下的Tim Hortons卡就可以了,而課餘時間兒子學習鋼琴的老師就比較重要了,一般他都會精心挑選一份價值在50元左右的個人禮品送出。
網上還有位家長是新手,她表示自家的孩子比較膽小,總是會被其他孩子欺負,導致孩子都不願意去學校了。這位家長就想著是否可以藉著聖誕節送校長或者老師點禮物,讓他們在學校多多關照自家的孩子,這樣也能避免孩子被欺負。或是買一些零食讓孩子帶去學校分給同學,以此來多交些朋友?
求助一發就引來了許多網友的共鳴,新手家長們都表示也在糾結要不要送點禮物。
有網友提出建議,這得向同校的其他家長們瞭解一下情況,要看學校裡有沒有這個氛圍,同時也要從根本上解決孩子被欺負的問題。
許多網友直接提出了反對,表示加拿大老師們不吃這一套,對所有學生都是相同的關照,就算家長給了禮物,老師也不會因此對你家孩子額外關照。
有人則表示送禮物給老師是應該的,但出發點是為了感謝老師這一年來的辛勤付出,而不是為了讓老師對自家孩子額外關照。
有些人表示確實需要送,還分享了自家每年都會送些啥。
不少人直接抨擊該家長的送禮想法,認為加拿大的風俗就是不用送老師禮物,別來破壞規矩,帶壞風氣。
除了新手家長對送禮物感到迷茫以及萬分糾結,不少老手家長也發帖表示,現在送禮物越來越捲了,真為家裡孩子多的捏一把汗。
比如這位家長就發出質疑:“聽說以前送給關係比較近的老師一張賀卡就夠了,現在怎麼每個老師都要送,而且還要加上禮品卡。如果家裡有幾個孩子,每個孩子幾個老師,光是買禮品卡就至少要花幾百刀,這樣好嗎?”
不少網友直言送貴重的禮物完全沒必要,老師更看重的是感謝的心,但就是有家長喜歡攀比。
不少網友一看貼主這一把的禮品卡就被嚇到了,完全不知道竟然還需要送賀卡以外的禮物。也有網友表示,從來沒給老師送過禮物,也沒見哪個老師對自家娃另眼相看。
有網友表示送的禮物價格太高,可能會被當作是行賄。
不僅老手家長們已經默默在卷,甚至連開始送禮物的孩子年紀也開始捲了起來。比如這位家長髮帖驚呼道:“我以為要到孩子小學才開始送,誰知竟從daycare就開始了!?”
這位家長還表示,“有的地方還有家長專門組織,湊錢買張大面值的禮品卡送,不想送的家長也只能加入其中。
總而言之,家長們一方面在是否送禮以及送什麼樣的禮物上相當困擾,但也有不少家長更擔心的卻是“如果不送禮物、如果送的禮物沒別家的好、如果別家都沒送但就我家送了,那老師會對自家的娃有看法嗎?”越想越複雜,最後變得送也不是,不送也不是,進退兩難。

給老師送禮其實是一種“加拿大禮儀”
對於一貫講究“尊師重道”的華人來說,“給老師送禮”好像是天經地義,然而近年來在中國國內越演越烈、幾乎失控的給老師“送大禮”的現象讓太多家長們深受其害,當整個社會大環境都認同、助長這種歪風邪氣的時候,絕大多數家長們只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而對於移民到加拿大的華裔家庭來說,則很容易走極端。一部分家長或者是因為語言的問題,不太願意或者不敢和老師有交流。也有的可能認為加拿大是免費教育,這裡不會有中國那麼多“潛規則”,既然到了加拿大這個“純淨”世界,乾脆就與老師老死不相往來,省了多少麻煩!
另一部分家長則繼續保持跟老師搞好關係的原則,或者擔著“不送禮老師就會歧視、冷淡孩子”的心,把“給老師送禮”這種中國傳統文化原封不動地移植到加拿大的土壤上來。於是就引發了本地教育界的一些口誅筆伐,認為近年來就是因為越來越多的華裔家長崇尚送老師禮物,甚至互相攀比送禮的價值,才把加拿大原本純潔的教育界風向漸漸改變,論起根源,華裔移民難辭其咎。
其實還真不要冤枉華裔家長們,在加拿大,一直有著送禮這個傳統。加拿大人很重視節日,每年情人節、復活節、萬聖節、聖誕節之類的節日,孩子們之間、孩子和老師之間都要互贈禮,以表心意。可以這麼說,重大節日或特殊日子(比如老師生日、畢業禮)給老師送禮,已經成為一種“加拿大禮儀”。
當然,和國內給老師送禮相比,加拿大式“敬師禮”通常不會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而是一種表達謝意、祝福的意思。所以華裔家長們也要轉變思想,送禮絕對只是想要表示感謝,如果覺得沒有什麼好感謝的,不送也理所當然,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而且送的都是小禮物,像國內那種“沒有個千八百的都不好意思拿出手”的顧慮在這兒也不會發生。
加中文化差異造成送禮尷尬,監管協會相信教師的職業操守
那麼,對於教師收受學生禮物的“度”,監管部門有沒有具體的規定和準則呢?“安省教師協會Ontario College of Teachers”(此協會是安省教師行業管理機構,教師的資格證書從這裡獲得,並且負責監督教師的職業操守)的相關人員。他們表示,目前協會發布的教師職業操守規則裡尚沒有對於教師收受學生禮物的任何規定,也從未收到過此類事件的投訴。因為教師不是民選官員,接受學生和家長贈送的感謝禮物不存在利益衝突問題,所以教師協會不予設限,也不會要求其申報。但如果家長髮現老師經常性地收大禮,並有違背職業操守的行為,可以向校長、本區的教育委員或安省教師協會提起投訴。
安省教師協會強調,協會相信每一位安省經過資歷認證的教師都是經過專業培訓的,具有職業操守,不會因為家長沒有送禮就有不平等待遇。而且,加拿大長久的教育史所保留看重的質樸遺風,不是短時間可以改變的,老師們不會因此而失去職業操守。
在密西沙加一所公立高中任職的李先生則表示,相比其他族裔,亞裔族群學生、家長或受傳統影響,確實更“多禮”,令老師感覺自己辛苦工作得到肯定和尊重,情理上難免對這些學生更喜愛,但在教學中,老師們對學生們都還是一視同仁,沒有區別對待的現象。這是因為加拿大學校的風氣和中國的風氣是完全不同的,沒人送東西,老師們一樣樂呵呵地工作,一樣對每個孩子一視同仁,不會因為送了就另眼相看。
李先生還給廣大華裔家長提出建議:與其挖空心思糾纏送什麼樣的禮物,不如多花費時間精力用在與學校、老師的交流溝通上,多配合學校的活動,比如參加家長委員會、主動做義工,為如何跟學校老師合作管理好自己的孩子出一份力等等。
來源:網路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