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送禮,用得著這麼卷嗎

教師節本該是一個充滿關懷和尊重的節日,但現在變了味。
一位大連網友爆料,說一年級孩子的家長給老師送巧克力,還塞了500元。
老師暗示不夠,最後送出1000元才算完事。
底下遼寧IP的網友表示沒毛病啊,全國不都這樣嗎。

這個帖子的出現打破了教師節甜美氛圍,大家跟著吐槽自己的經歷。


一些東北網友覺得教師節送錢,得兩千起步。
陝西網友則說月餅裡夾帶1200元的現金,這樣老師才喜歡吃,內蒙古網友貼圖表示一樣一樣。
時間往前翻,地點往南一點,網友現身說法坦言自己送過包包、化妝品、金子。
聽聽這些潛臺詞,彷彿大家都需要預設教師節存在另一面:
本來送賀卡就送賀卡,但如今能給錢就給錢;給錢也就給錢了,但現在還一千一千地送。
但這也只是荒誕的一個小高峰。

口說無憑,如果一個老師收禮,那他大概能收到多少呢?


2022年,江蘇鹽城一個小學二年級的老師,在家長群裡誤發了收禮賬本圖。圖裡赫然寫著15位學生名字,名字後面都標註金額。
有的是500,有的是1000元,有的後面還附帶“蛋糕卡”。

僅僅這張圖,就合計一萬多。


事情曝光後,當地教育局回應確實有這麼一回事,當事人已被停職並接受調查。
但我們不知道,這是一次收禮,還是一年收禮總額。又或者這是一次中的一頁,賬本往後翻還有其他家長的名字。
都是問題,也讓荒誕抵達另一個高峰。
就像事情本身一樣,大家至今很難理解,為什麼要給老師送這麼重的禮。
另一邊,這樣一種聲音不絕於耳。
“憑什麼老師不能收,家長要心安,而且這些東西是零碎小物件,不值錢啊。”

小禮品真不貴嗎?


類似於“月餅3個+小花束+賀卡”的形式,僅僅因為有了教師節的由頭,就需要118元。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買的節日禮品都是刻意漲過價的。


小孩子買了後,還可能會滋生攀比心理,那就不只送這麼點,也不只是教師節去送了。
這麼一來,就算一個人的禮品沒什麼錢,積小成大,一個班級的禮金足夠形成不小的經濟價值了。

在這樣的利用誘惑面前,又有多少老師能獨善其身呢?


長此以往,情況也就變成了:一些家長敢送,個別老師就敢主動索要。

2015年,小學生家長被逼無奈,舉報老師索要財物,開啟舉報信一看,足足有13條。從老師個人到家庭成員,家長無一不去滿足他們要求。


2020年,班主任在班級家長群裡提出,讓家長交錢給老師們買教師節禮物,最後家長們交了1500元,其中800多是給老師們買坐墊,買按摩器的。
2023年,一位老師多次向學生索要禮物,收上來後,還要當著學生的面,挨個比較這些常常夾了錢的東西。
這樣的新聞並不是個例,幾乎年年有。
看多了,你只能感嘆,這些老師的收益速度在向趙德漢逼近。
(圖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
當然,趙德漢這樣的人是極少數。
一般情況下,小到幾塊錢的東西,老師也不敢收。
非常鮮活的例子,2023年重慶市九龍坡區,一個幼兒園園長因為“大肆收受”學生的禮品而被開除。


真相出乎意料。
禮是一盒不到6.2元的巧克力,過程是園長收下後第一時間就把巧克力跟其他家長、小朋友分享了。
足夠兩袖清風了吧,結果還是丟了飯碗。
雖然最後他上訴成功了,但還是說明,即使一點點東西都容易成為別人舉報的“把柄”。
所以,現在釣魚式送禮幾乎和送禮一樣常見了。
那對老師來說,飯碗重要還是禮品重要這樣的問題,答案就顯而易見了。
光知道答案還不行,老師還得學會抵抗誘惑。
對於密集扎堆式送禮,很多中小學以及幼兒園開始了圍堵送禮的操作。
有的學校還通知家長當天領回去。
對於個人行為,首先要清楚家長的套路。
一開始他們喜歡在賀卡里夾帶禮品。
後來,有的家長查到老師住所,把老師拉到沒有監控的地方,送上千元的沃爾瑪購物卡。

對此,老師就要將計就計。


小紅書上,大量帖子教他們怎麼回覆,怎麼拍照取證、保護自己。
學會了才能跟腹黑家長打得有來有回。
但這是好事嗎?
當老師把精力放在怎麼應對這些伎倆時,又有多少時間去好好教孩子呢?

不只是老師不願意收,大多數家長也不喜歡送。
但無奈家長群裡一股歪風盛行。
廣西柳州一所學校的家長群裡,發起了湊2000元給老師送禮的行為。一位孩子媽媽明確表示不喜歡,結果因為這個被勒令退群。
同樣,之前一個爆料,一位家長不認可給送禮行為,吐槽說咱們乾脆給送別墅、買豪車。然後他被家委會給踢出群了。
說白了,家長群越來越不在乎實際事務,而喜歡虛與委蛇,但凡你有點異見都會被排擠。
結果,學校裡,孩子被教導要禮尚往來;學校外,家長群玩起了服從性測試。
這樣有其父必有其子的場面,也成就了又一個荒誕高峰。
於是回到開頭,我們可能很難統計送禮現象有多嚴重,但這樣的行為一旦蔚然成風,就變成了徹底的拼錢教育。
可拼錢真能拼出好的教育嗎?

不少社會科學研究給出過答案。


李忠路和邱澤奇一篇高引用量的論文就指出,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只能解釋兒童考試成績差異的15.5%,連一半都不到,更別說全部了。
其他研究也表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這些因素也會影響孩子的成績。
想靠純粹撒錢,去拼一個好成績,就把考試想簡單了。
甚至按照科學研究來說,你還不如把錢花在提高自己智慧和文憑上,反而對孩子學歷幫助大一點。

也許家長的初衷是想讓老師不冷落孩子,但其實在發現了不公正情況後,是可以向學校和教育局舉報的。


另外,孩子在耳濡目染下,心智會不會變化也不好說。
總不想他在小小的年紀就走向畸形的權力巔峰吧。
(一個段子)

實在要送,也不是不可以。


可以帶上真誠的祝福、樸實的言語,寫一張賀卡。
黃老師和糞老師,你們心苦了。
那起碼能讓老師會心一笑。
相比於送掛曆來說,老師也更會記得這些東西。
-END-
【推薦閱讀】
點選下方按鈕關注
回覆晚安
可以看到一篇“性癮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