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網友們一大早開啟小紅書,就發現滿屏全是英文帖子,居然是大批外國人“入侵”了小紅書。
與此同時,小紅書在美區APPStore 的排行榜位置連續爬升,一天就爬到了榜一位置。小紅書的概念股也一路狂飆猛進,創下了最高日漲幅。問題來了,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要說全是好事,可能真的不見得。
1
很多人都發現,這些湧進來的外國人都帶了一個標籤#Tiktok難民。
啥叫Tiktok難民?其實還是美國要封禁Tiktok的事情,從現在形勢來看,哪怕特朗普並不支援封禁Tiktok,恐怕Tiktok也難逃被封禁的命運。
雖然美國所謂的封禁是禁止下載和更新,已安裝的Tiktok不會自動消失,也不會因為登陸而被罰,但無法更新,本質上意味著不能修復各種BUG,會變成死應用。
有人認為,外國人湧入Tiktok,是美國Tiktok深度上癮者害怕了,要在Tiktok被禁前,找到一個新的平臺,以維持過去的粉絲和影響力。
這種說法,並不準確。
因為從這一波美國人釋出的內容來看,並不是因為他們真的喜歡中國喜歡中國APP,而完全是一種由“逆反心態”衍生的“網路行為藝術”而已。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不少外國人發的第一個影片,都是拿著一個皮箱,皮箱上寫著“個人資料”,然後做出一個拱手送上的動作。
很多中國人看到這動作都很懵,這是啥意思?就是美國人在藉此表達對美國政府的不滿而已。美國封禁的理由,是“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可能會收集大量美國使用者的資料,從而對國家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看起來振振有詞,但在美國使用者看來完全是扯淡,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上百年來的文化積澱,讓美國人極端迷信“言論自由”,任何政府主導的對言論限制的行為,都是罪惡的。
現在,無論是ins還是FB上都充斥著政治正確,不讓說以色列不讓批評LGBT,更不讓吐槽政府對於加州山火的不作為,好不容易有個Tiktok能說說心裡話,結果Tiktok被禁了。民眾自然會聯想到,這都是政府為了管制言論而刻意封禁的Tiktok(其實這麼想也沒錯),是一種“侵犯言論自由”的行為。
所以他們搞了個行為藝術:你不是擔心字節跳動可能會借Tiktok收集美國使用者資料嗎?那我乾脆自己主動把個人資料送給中國,你還有啥說的?我不在乎中國得到我的資料,那你封禁Tiktok的理由不就不成立了嗎?
說到底,這就是一種“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的逆反情緒罷了。除此之外,也有人用這種手段,來向meta和谷歌表達不滿。
作為Tiktok的競爭對手,Meta與谷歌,在幕後瘋狂遊說美國國會和白宮封禁Tiktok,特別是扎克伯格。某種意義上來說,Meta與谷歌才是“殺死”Tiktok的真正凶手,自然成了美國Tiktok使用者仇恨的物件。
你不是想禁了Tiktok之後,讓我轉投你們,吃下Tiktok留下的流量嗎?我偏不讓你得逞,我把流量送給中國人,也不便宜你們!當有人這麼玩,並被髮上Tiktok之後,一傳十十傳百,就刺激了更多的美國人加入,最後形成一場規模化的“網路行為藝術”。
但問題來了,大家都知道Tiktok的兄弟APP是抖音,就算Tiktok美國使用者留戀這種生態,也應該去抖音吧?為啥外國人去抖音的很少,反而是小紅書接住了這一波流量呢?
……
以上為今日星球文章,全文可以掃面下面的二維碼加入我的星球觀看。

從19年至今,我們的知識星球已經累計2500+篇優質文章,累計輸出文字400萬+,花一年的錢看五六年的全部文章,而且好評也是源源不斷。
現在加入我的星球,工作日幾乎每天更新一篇時政深度點評,瞭解我們對各類新聞熱點的見解,和我們一起進步。
如今,已有40000+讀者加入我的星球,和我們一起重新開始認識世界的底層邏輯和本質規律。
有任何問題或者看更多文章可以聯絡助理:lukewen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