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六年級倒推,痛悔小學不該錯過培養孩子這些能力!

一晃,毛豆就六年級啦!時光是把殺豬刀啊!也感謝雲姨姨們的陪伴!
之前寫了一篇《珍惜小學時光吧,這屆新初一的老母親內心已崩潰》,後臺留言特別多,很多媽媽都感同身受,說特別理解和心疼孩子。

結果有很多媽媽問,站在小學畢業的門檻,回望小學六年,有什麼經驗、教訓嗎?
那可太有了!
那,小學階段應該培養孩子哪些能力,以迎接初高中六年嚴酷的考驗呢?

站在六年級回望孩子的成長階段,我也有特別多想說的!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如果你孩子還在小學中低年級階段,那可太好了!如果孩子已經到了中高年級,那也不遲。
這一屆的新初一很不容易,因為他們幾乎所有的教材都換成了新課標教材,新教材的改變不僅知識點增加,邏輯性更強,對學生和老師的要求也更高了。
題目更加靈活,注重孩子們總結歸納,活學活用,深入思考的探究能力。
當然,如果站在小學畢業還不夠準確的話,我希望把時間再拉長,因為你能看到多久的未來,就能看到多精準的現在。
為此我做了大量的功課,問了很多娃已經上了高中、上了大學、老母親已經成功上岸的過來人,再加上我平時的一些觀察和思考,今天來展開來說說——

小學階段最應該培養孩子哪些能力?

多運動!!!

哈,沒想到吧,第一項能力居然跟學習毫不沾邊!

把運動放在第一位,是因為初中、高中三年的學習真的很消耗孩子們的體力!凡是經歷過高考的都懂。
毛豆現在才6年級,在校時間越來越長,甚至主科老師都會負責孩子們的託管時間,幫孩子補課。
毛豆和我說,學習時間一長,就能明顯看到孩子體質不同,導致學習效果差異極大。有的體質好的孩子學四五個小時還精力充沛,而有的孩子學一會兒腦子就疲憊不堪了。
這還是小學,等到了初高中,很多孩子身體都是亞健康狀態,而拼學習其實拼到最後就是體力和精力。
身邊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十七八歲的大男孩,高三這一年頭上居然長出了十幾根白髮,可想而知繁重的學習有多消耗孩子。所幸結果不錯,孩子也考上了一所985大學的計算機專業,但高中三年的艱辛,也只有孩子和父母懂。
所以在小學階段最重要的不是非要報什麼輔導班,而是一定要保證孩子多運動,最好每天有兩個小時的戶外運動時間!!!!
兩個小時的戶外運動,不僅能預防近視保護視力,也能增強體質。
現在,不是因為全國中考都要考體育,體育實際上成為了主科,而是健康的身體是一切的前提,身體強健精力也就更充沛,專注力也更好,學習效率會更高。
現在很多高三媽媽都在說,不管最後高考結果如何,在學習強度和壓力如此之大的環境中,只要孩子這幾年能夠堅持下來,身心健康,就是最大的勝利。
大量閱讀
大量閱讀的好處,我已經車軲轆話反覆說了好幾年了。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大量閱讀,讀經典好書,都是認識社會,懂得人性,提升自我最簡單、花錢最少的辦法。
而從孩子的應試角度來看,大量閱讀仍然是重中之重。
我們之前寫了很多文章分析英語的新課標改革實際上語文新課標改革的內容也不少。
都說學霸和學霸之間差在語文,因為英語和數學,學霸們之間差距都很小,而語文素養是需要長時間積累的。
在最新的語文新課標中,有這樣一段話——
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整合學習情境、學習主題和學習方式,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引導語文育人方式的變化。
每個語文學習任務群融合了學習主題、學習活動、學習情境和學習資源等關鍵要素,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髮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
新課標就是指揮棒。大家會發現這幾年,我們的語文高考試卷很明顯有了幾大變化:
1.記憶類的題目明顯減少,思辨類的題目明顯增加,課外閱讀份量更重了,其中非連續性文字和實用性文字佔比很高。
2. 對於基礎知識,不再是簡單的死記硬背,而是直接給你一份你從來都沒見過的閱讀材料,目的就是要考察學生資訊遷移,活學活用的能力。
比如,高考的文言文題目,且不說難度,有的題材就直接是從《百戰奇略》和《唐太宗李衛公問對》裡選了一篇。
老母親內心OS:別說孩子,他爸都沒讀過,誰沒事兒讀兵書啊!!!

而且還要當場現學現用,輸出思考和觀點,並且論點還要環環相扣?
但實際上考察的是什麼?
就是把文言文的實詞和虛詞放在這個語境裡考,不直接考文言文翻譯,卻是讓你總結淝水之戰的得失和不同的用兵方法,讓你來分析問題,並提出自己的觀點。
也就意味著語文的核心素養不再只是死記硬背,而是靈活運用,輸出觀點。
所以,高考語文是真正的“學了一粒沙,考了撒哈拉”。
這一切都離不開大量的閱讀,在閱讀的基礎上能夠深度理解文章的深層次邏輯和內涵。
可以看看近三年來高考語文試卷的內容,就不難體會到我說的這種變化。
做好英語啟蒙和閱讀!
這一點我們咱們寫過無數篇了。在這裡咱篇就簡寫啦!
新課標英語教材非常好,無限接近於原版教材。
但,有些學校英語課一週只有兩節,而新課標要求初中畢業英語課外閱讀要達到15萬字。
所以,既然要把英語當做一門語言學,還是從小抓英語原版閱讀積累吧,為初中節省點精力。
畢竟一到初中,三門變七門甚至九門,還要考體育和中考五五分流,孩子們的時間根本不夠用,不夠用。
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
打造孩子的社會支援系統
由於雞娃現狀,現在的孩子們都缺少與人交往的環境,所以才會出現“吃谷”這種現象。
到了初高中階段,由於青春期和學業壓力,有越來越多的孩子有抑鬱傾向,孩子們也不願意跟家長多說什麼。
中學階段的孩子們,一天要在學校圈養十幾個小時。
而且每週都有考試,有考試就有排名,考的不好就要面對老師的批評,回家可能還要看家長的臉色,甚至捱罵。任何一個人,只要長期處在一種單一評價體系中時,都很難不抑鬱。
我們那個時候也苦,但家長因為不懂,所以干預的也很少,而且我們的童年是有過大段的追逐打鬧、自由自在的時光的。
現在的孩子呢?從出生起,一步一步都被父母精心規劃著走,再大一點父母像經紀人一樣按排著他們的時間,去上不同的課,跟圈養的白羽雞一樣,每個小時都安排得嚴絲合縫

更別提四處探索、獨自發呆,再和小夥伴發展出幾段深度友誼了。
所以小學階段,爭取讓孩子在學校、小區裡、課外班裡多多發展出幾段友誼。
在壓力大和想不開時,有同伴的舒解可能比老母親有用得多。
這讓除了家人之外,還有人能夠懂孩子,傾聽孩子,理解孩子,這很重要,畢竟家長代替不了所有的角色。
培養一門愛好
孩子越小,越要爭取培養一門能“養心”的事情!
無論是畫畫、樂器、輪滑、植物、爬山還是二次元,無論大眾還是小眾,都無所謂,只要孩子喜歡!!

孩子學業壓力一大,就指著這些來施壓了。所以從小培養,別讓孩子有壓力時連個愛好都沒有。

就像我們勞累過度後,偶爾追追劇,刷刷手機,喝杯咖啡,約朋友吃個下午茶,買束鮮花。
有的人塗塗鴉、彈幾支曲子,唱幾首歌,看場電影,心裡就好受多了,感覺上班又能撐下去了。
孩子們也一樣,無論壓力多大,總要讓孩子感受到生活中還有美好和愉悅的一面。
不然就有可能透過嗑藥、病態消費(超過支付能力的買谷)、自傷等不健康方式釋放壓力。
畢竟中學六年已經夠苦了,沒有一個孩子能夠同時承受學習壓力和人際關係壓力


好了,就是這麼多。
以上這五點就是我認為的“小學階段最應該培養的幾種能力”。
這麼久了,大家一定了解我,我並不是特別雞血的媽媽,我只是想從“育人”的角度,讓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去體會人世間的真相,去認識自我,發現自我,而不只是培養一個考試機器!

最近的清倉撿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