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8座大城市每年持續下沉,舊金山壓實地塊每年5毫米

(電視新聞截圖)
一項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自然-城市》的最新研究揭示,美國28座人口超60萬的大城市正以每年數毫米的速度持續下沉,形成"緩慢而廣泛"的地面沉降危機。
這項由哥倫比亞氣候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荷蘭應用科學研究組織等機構聯合完成的研究指出,儘管單一年份沉降量微小,但長期累積效應或將威脅數百萬居民生活與城市基礎設施安全。  
沉降核心:地下水開採與土地壓實雙因驅動  
研究顯示,地面沉降的主因包括地下水過度抽取導致的地質空隙,以及填海造陸區域的土地壓實。在舊金山,儘管整體年均沉降不足1毫米,但金銀島、機場周邊等填海區域年沉降量達5毫米(約0.2英寸),相當於每年下沉一枚硬幣厚度。研究團隊測算,若以當前速率持續數十年,這些區域的基礎設施將面臨超負荷風險。  
舊金山東部海灣沿岸的沉降現象尤為典型:因早期填海工程未充分壓實土壤,地下水位變化導致土地持續收縮。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聖荷昆河谷農業區因長期超采地下水灌溉,已成為加州沉降最嚴重的區域之一。  
區域差異:休斯頓年均沉降5毫米領跑全美  
研究覆蓋的28個城市中,沉降速率呈現顯著地域差異:  
• 德州三城領銜:休斯頓以年均5毫米沉降速度居首,達拉斯與沃斯堡緊隨其後。研究者推測,這與當地油氣開採導致地下結構改變密切相關;
• 加州對比鮮明:聖地亞哥以年均超1毫米成為加州沉降最快城市,洛杉磯略低於1毫米,而聖荷西則保持穩定;
• 舊金山特殊性:不同於依賴地下水的其他城市,其沉降主要源於歷史填海區的自然壓實過程。
隱憂浮現:百萬建築與防洪系統承壓  
地面沉降的連鎖反應已引起學界警惕。研究顯示,持續下沉將導致道路塌陷、橋樑錯位、地下管網斷裂等風險激增。在沿海城市,地面沉降與海平面上升的疊加效應更將推高洪水侵襲機率。  
"這不是危言聳聽的末日預言,而是基於物理規律的必然結果。"研究首席作者、哥倫比亞氣候學院研究員萊昂納德·奧亨(Leonard Ohenhen)強調,"當沉降持續10至30年,現有基礎設施的設計安全閾值將被突破——儘管不會立即出現建築倒塌,但維護成本將呈指數級增長。"  
全球警示:城市發展需直面"下沉代價"  
該研究由來自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得州農工大學、布朗大學等12家機構的科學家共同完成,其資料模型已納入衛星遙感與地質監測技術。學者呼籲,城市規劃需將地面沉降納入長期風險評估,透過限制地下水開採、加強填海區地質監測等措施,遏制"下沉危機"的蔓延。  
隨著全球城市化程序加速,這項研究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敲響警鐘:在人口增長與資源開發的雙重壓力下,如何平衡發展與安全,將成為未來城市治理的核心命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