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8座大城市緩慢下沉中!3400萬人面臨威脅,沿海城市風險加劇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揭示,全國28座主要城市正以每年0.08至0.4英寸(約0.2至1公分)的速度持續下沉,長期累積的沉降效應或將威脅3400萬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佔全美總人口的12%。  
維吉尼亞理工學院團隊利用衛星雷達技術,對全美人口最多的28座城市進行土地沉降監測。結果顯示,每座城市至少20%的面積存在沉降現象,其中25座城市的沉降面積佔比高達65%。研究指出,儘管年均沉降量看似微小,但“微小變化的累積將逐步放大都市系統的脆弱性”。  
研究顯示,紐約、芝加哥、西雅圖、丹佛等9座城市年均沉降0.08英寸,而德克薩斯州多座城市沉降速率顯著偏高:達拉斯、聖安東尼奧等地年均下沉0.2英寸,休士頓部分割槽域更達0.4英寸。研究第一作者、地質學研究生倫納德·奧亨恩(Leonard Ohenhen)警告:“即使地面僅移動一丁點,都可能深刻影響建築物、道路與水壩的結構完整性,隨著時間推移,洪水風險將急劇上升。”  
研究團隊指出,地下水過度開採是導致土地沉降的首要因素。隨著城市化程序加速,淡水需求激增,若地下水抽取速度超過自然補給,含水層將因空隙坍縮而永久壓實。此外,氣候變化引發的極端天氣、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形成的“複合壓力”,正加速沉降程序,甚至讓原本穩定的區域面臨洪災、基建失效等風險。  
共同作者、地球觀測與創新實驗室副教授馬努切赫爾·希爾扎伊(Manoochehr Shirzaei)強調:“土地沉降如同‘沉默的殺手’,當基礎設施損毀顯現時,往往已釀成災難。”他以迅速擴張的都市中心為例,指出沉降風險常被高速發展所掩蓋,一旦發生管道爆裂、地鐵隧道變形等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為應對危機,研究團隊提出兩項核心建議:首先,將土地沉降監測納入都市規劃政策框架,建立即時預警系統;其次,嚴格監管地下水抽取,推廣節水技術並開發替代水源。該研究已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自然》(Nature),引發學界與政策界廣泛關注。  
目前,美國多地政府已著手評估沉降風險,但專家呼籲採取更積極的跨區域協作機制,以遏制這場“緩慢發作的危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