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KHON2 5月8日報道 根據弗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的一項新研究,美國多個主要城市的市區正在緩慢下沉。

這項發表在《自然-城市》(Nature Cities)期刊上的研究指出,美國有28個主要城市的城區每年下沉2到10毫米。研究主要作者、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前研究生Leonard Ohenhen表示,導致城市下沉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的抽取。
Leonard表示:“土地哪怕只是稍微下沉一點,建築物、道路、橋樑和大壩的結構完整性都會受到深遠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微小的變化會累積起來,放大城市系統中的薄弱環節,增加洪水風險。”
研究資料顯示,紐約、達拉斯和西雅圖等城市地區正在以每年2至10毫米的速度下沉。研究人員利用衛星雷達測量資料繪製了高解析度地圖,清晰呈現出下沉區域。這些城市地區總人口約為3400萬,約佔美國總人口的12%。
紐約、芝加哥、西雅圖、丹佛等九座城市的下沉速度約為每年2毫米。在所有被研究的城市中,至少有20%的城區出現了下沉現象。其中,28個城市中有25個城市的下沉面積比例超過65%。值得注意的是,休斯頓及德州其他城市的部分割槽域下沉速度最快,每年高達5至10毫米。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地球觀測與創新實驗室副教授Manoochehr Shirzaei與Leonard合作進行了這項研究。他指出:“這種風險的潛在性質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基礎設施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損害,只有當損害嚴重或可能造成災難時才會顯現出來。這種風險在快速擴張的城市中心往往會加劇。”

據瞭解,地面沉降不均可能導致建築物及其地基開裂失穩。Manoochehr的團隊透過風險評估發現,紐約、拉斯維加斯和華盛頓特區等城市還存在顯著的地面沉降差異問題。
隨著城市和都市區的發展,淡水需求不斷上升。當含水層中的水被抽取的速度超過補給速度時,地表就會發生塌陷和壓實。Manoochehr指出,在氣候變化、城市人口增長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共同作用下,原本穩定的區域也可能加速出現沉降現象。
報道還提到,過去一年中,Manoochehr的團隊全面評估了32個沿海城市到2050年面臨的洪水風險,發現大西洋沿岸部分地區的沉降速度高達每年5毫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