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得到App《政經參考》
01
會議對當下
形勢是怎麼定調的?
首先對於總體大基調,會議認為:“經濟呈現向好態勢,社會信心持續提振,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我翻譯一下,就是經濟發展態勢在向好,大家的信心還在提振,我們想要的新發展模式在持續推進,社會層面也保持了穩定,沒有動盪。很明顯,會議認為一季度經濟表現還不錯,結合一季度的資料來看,可以說是有點超預期的。
總體層面,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環比增長1.2%。具體層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 4.6%,比上年全年加快了 1.1%,而規模以上工業的中小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 6.1%。也就是說消費情況和中小企業活力情況,都還可以。
當然,目前看財政稅收壓力還是比較大,市場供需上也還是供大於求,很多企業和個人的微觀體感還是不太好,這個也要承認。
中央對困難也有明確認知,因為會議通稿緊接著說“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還需要進一步穩固,外部衝擊影響加大。”翻譯下,就是雖然一季度還不錯,但是我們也知道基礎還不穩固,所以才需要“進一步穩固”,而且二季度馬上外部衝擊影響就要加大了,大家心裡都有數。
國家打算怎麼應對呢?會議給出了三個核心要點:
首先最關鍵的,是“要強化底線思維,充分備足預案”。
就是要充分意識到未來的衝擊和風險,要確保底線不失守,比如就業、民生等必須要托住,金融領域也不能像日本那樣發生系統風險,這其實是個很緊促的表態了,警示意味明顯。
其次,要“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鬥爭”。
注意啊,這裡用了“國際經貿鬥爭”這個表述,“鬥爭”這個詞表明性質變了,之前是爭端,現在是鬥爭,而鬥爭往往是指敵我之間。
實際上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鬥爭”這個詞彙我們還是很少用的,這次用“國際經貿鬥爭”定性,是一個重大轉折。另外,現在中國對美表態上,也是“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打在談之前,已經是主基調了。這表明我們對中美經貿博弈的嚴峻性有充分認知。
當然,後面也跟了兩句話,就是“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我翻譯一下,就是外部看來要持續打,我們控制不了,那就把自己內部的經濟努力搞好。另外,我們不會因為可能要打就向內收縮,甚至閉關鎖國,我們反而要擴大開放。
我之前說過,未來一段時間,就是看中美誰能爭取到更多支持者,誰能拉到更多籌碼,我們敞開大門,就是在爭取更多人。
然後,繼續推導,面對上面的情況,國家會怎樣行動?短期內最核心的,就是面對未來衝擊要兜底。
所以會議罕見地連提四個穩:“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
這次穩就業被放在了第一位,非常突出,而後面的“穩企業”很大程度上也是穩就業,而且主要是要穩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而“穩市場”和“穩預期”是為了穩供需、穩企業,本質也是穩就業。
所以這四個“穩”,核心是就業,是要在衝擊面前,確保大家的基本收入。
不久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上通過了社會救助法草案,以及中央檔案把符合條件的畢業未就業大學生納入低保體系等等,都是在提前預備,確保兜底。這是個重要風向標判斷,你要對嚴峻性心裡有數,做好準備。
這裡我也回答一個可能的疑問,很多人是希望中央這次會議能有更大政策出臺的,但目前看中央還是緩了一緩,做好了準備,待機出牌,但沒有一次都打出來。
首先是因為一季度基本面還不錯,其次特朗普反覆表態來回拉扯,包括美聯儲未來的降息節奏等,現在還看不清楚,所以還要繼續等一等,但是對未來形勢的嚴峻程度和應對措施,我們是有充分預估和準備的。
而且越不一次性把牌打完,背後的意味就是越認為這將是持久戰。
02
四對關鍵關係,
搞清未來政策走向
在搞清楚大的基調判斷之後,我們講講政治局會議部署的具體政策,這裡主要有四對關係的判斷。
第一對關係,是財政政策要優先於貨幣政策。
對於財政政策,會議定了一個重要基調,就是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並且要“加緊實施”和“用好用足”。
4月16日的時候,財政部就公佈了1.3萬億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安排,發行規模較去年有增長,發行時間也比去年更早,說明了財政發力的“緊迫感”。
事實上,今年一季度,中央和地方已經發行了超過6萬億的地方債和國債,國盛證券測算說,二季度還要繼續發行大概7萬億的債券,意思就是財政還要儲備更多的子彈,隨時可以投入。
但是對於貨幣政策,則相對緩和。之前央行多次表示“擇機降準降息”,但這次會議的提法則是“適時降準降息”,很顯然,改了口徑。我理解,“擇機”是短線擇時,隨時會落地,“適時”則更偏中期趨勢,說明緊急程度降低了。
這裡一個關鍵背景是,我們的貨幣政策還是要看美聯儲後續的降息節奏和動作,這個我剛才也提到了,美聯儲和特朗普現在不確定性很大,我們暫時也急不來。
所以在宏觀工具的使用上,財政會優先發力,更多的地方投資、消費補貼會到來,而貨幣政策可能還要“等等看”。
第二對關係,是股市要大於樓市。
檔案說要“持續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簡單說,以前的表態是“穩定股市”,而現在則是要“活躍股市”,意思明顯更上一層樓。顯然,現在股市是信心和預期的關鍵領域,我之前也談過關稅戰背後是金融戰,股市也是焦點。
中央這個態度很明確了,當然,股市本身是市場博弈,我們這裡說的是中央政策意圖,不對多重市場博弈下股市本身的漲跌做判斷。
而對於樓市而言,檔案的表述則是“持續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檔案用了“鞏固”這個詞,這個措辭很有意思,“鞏固”本身的詞彙指向,就是不會再做太大動作的意思。
我的理解是,中央認為樓市的跌勢應該已經大體穩住,後續加大刺激,效果可能也不明顯,現階段先穩住,所以未來不太會有超預期的政策。
檔案也提到要“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質住房供給”,我們之前課程也提到過,高品質的“好房子”,將會對二手房帶來進一步衝擊。
這是對樓市目前的基本態度了,你心裡要有個數,我之前提醒過很多次,對一些發展態勢不好的三、四線投資性城市房子的置換,以及老舊學區房的置換,當然這是個總體大判斷,你還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實際考慮。
總之,目前看股市的優先順序要高於樓市,而且客觀說,拉起股市,比拉起樓市難度要小很多。
第三對關係,是外貿企業“轉內銷”是應急,“走出去”還是長期目標。
會議檔案中先提了“內外貿一體化”,意思就是受衝擊的外貿企業加大“出口轉內銷”。
而後面緊跟著是提到“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力推進重點產業提質升級”等表述,而且也提到了要“規範競爭秩序”。總之,國家希望外貿企業能提升關鍵競爭力,而不是都回到國內市場繼續卷。
而在後面,檔案則提到,要“加強對企業‘走出去’的服務”。我的理解,更長期的辦法還是讓更多的企業出去開拓海外市場,美國去不了,那就開拓歐洲、東南亞、南美、中東這些市場,扎堆在國內並不是優選。
第四對關係,化債的優先順序也有改變,“還錢”要大於“收儲”。
檔案提到,要“繼續實施地方政府一攬子化債政策”,但和以往不同的是,檔案在這次化債資金的用途方面,把清償拖欠企業欠款,放在了收儲存量房之前,這是個關鍵訊號,就是說地方政府務必要先還錢,讓民營企業能活得更好,就業才能有保證,尤其是在當下關稅戰衝擊要顯現的時候,中央更加要保證民營企業的現金流穩定,進而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和穩預期。
03
服務業未來
會有更大發展
而針對居民、企業等不同主體,政治局會議也提出了針對舉措。
對於居民而言,主基調就是“扶”。
會議提到,要“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大力發展服務消費”,為什麼呢?
因為服務業屬於人力密集型行業,而且收入分配更偏向於普通居民端,更有利於增加就業,很明顯,未來發展服務消費是一個重點和大的政策紅利。
此外,檔案還要求“儘快清理消費領域限制性措施”“擴圍提質實施‘兩新’政策”,總之就是阻礙消費的很多政策要取消,中央對消費的投入還要加大。
只有這樣,更多的資金才能流向市場和企業,才能讓更多的老百姓賺到錢,而且兩新政策中也會是很多企業的機會,我們之前也提醒過很多次,要掙這一波國家的快錢。
對於企業而言,主基調就是“幫”,檔案提到了幫扶兩類企業。
一類是受外部衝擊的困難企業。一方面,要“加強融資支援”,避免他們因為資金鍊斷裂而破產。另一方面,要“加快推動內外貿一體化”,就是出口轉內銷,剛才也提到了。
另一類則是與新質生產力相關的企業,會議的要求是“打造一批新興支柱產業”。道理很簡單,中美關稅戰,比拼的就是到底是美國離不開中國的商品,還是中國離不開美國的市場和資金。
所以關鍵還是我們商品的科技含量和不可替代性。這類企業,也才是未來國家最會支援的紅利企業。

立即諮詢
國際在職“MBA/EMBA/DBA”


點選底部“閱讀原文”檢視更多
在職“MBA/EMBA/DBA”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