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數挖來駱怡航擔任CEO,影片生成公司們終於要拼商業化落地了

作者

李京亞

郵箱

[email protected]

3月12日,據媒體報道,原字節跳動AI大將、火山引擎高管駱怡航加入生數科技,擔任CEO一職,全面負責公司研發、產品、商業化及團隊管理工作,直接向生數科技首席科學家朱軍彙報工作。
他此前擔任字節跳動火山引擎AI應用產品線一號位,彙報火山引擎總裁,全權負責產品線的戰略、產品和商業化。
駱怡航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博士畢業,從事雲計算及AI領域的技術研究與商業落地有十餘年時間,他深度參與過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在清華大學期間,駱怡航師從清華大學國家CIMS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自動化系長聘教授範玉順教授。
矽星人獨家瞭解到,駱怡航加入生數科技已有一段時間。而生數科技的聯合創始人兼CEO唐家渝此番卸下CEO重任後,仍會保留總裁一職,他將負責生數的戰略發展、品牌、人事等核心職能領域。
生數科技還於今日在內部公佈了幾則重要人事任命, 其一是Vidu產品負責人廖謙任生數科技產品副總裁,他此後全面負責生數產品戰略規劃及產品團隊的建設。廖謙也有位元組背景,他此前擔任火山引擎智慧創作雲負責人。其二,此前加盟生數科技的王川會扛起生數的商業化大旗,他擔任商業化副總裁,主要負責進一步提升生數的市場份額及盈利能力。
據天眼查資料顯示,原CEO唐家渝依然是生數科技法定代表人和實控人,佔股19.5653%。
以下為生數科技內部全員信的部分內容:
家渝將作為總裁,負責公司戰略發展、品牌、人事行政、財務、法務與智慧財產權等核心職能領域,確保公司治理體系的完善與長期經營發展。感謝家渝在公司成立和早期構建中的巨大努力和貢獻!
廖謙為產品副總裁。透過敏銳的市場嗅覺與行業洞察能力,廖謙在產品方向的戰略規劃、業務目標的實現、全球化等方面,為公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未來,廖謙將肩負起更重要的職責,全面負責公司產品戰略規劃及產品團隊的建設發展,推動公司產品持續創新,為業務增長提供強大動力。
王川為商業化副總裁。透過豐富的行業資源與商業化帶隊作戰經驗,王川在商業化策略、商業化落地、業務拓展與提升市場佔有率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為公司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未來,王川將肩負起更重要的職責,帶領商業化團隊拓展多元化的商業合作模式,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場份額及盈利能力,助力公司實現商業價值的最大化。
生數科技是當下炙手可熱的多模態大模型初創之一,其核心團隊成員來自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其團隊提出的大模型架構U-ViT路線與Sora的DiT架構相近,時間上甚至比DiT架構還早兩月。
創業伊始,受限於算力、資金要求,生數科技在23年把主要資源放在影像和3D上,直至去年1月才上線4秒短影片生成。去年2月,Sora給整個AI領域帶來最大沖擊之後,生數集中力量進行技術攻堅,並於4月突破了16秒的影片生成時長,7月底全球釋出了影片生成產品Vidu。去年9月,生數曾召開發佈會,披露Vidu的產品商業化和技術進展細節。生數科技CEO唐家渝當時告訴矽星人,生數的商業模式分為SaaS訂閱和API兩種形式。他提到各家商業選擇目前類似,Sora、Runway都在積極擁抱好萊塢,或跟廣告廠商合作,他稱這些是技術天然落地的領域,“大家會利用自身的一些特點,往前走”。
在這場釋出會上,生數展現了當家產品Vidu的技術壁壘——主體一致性能力,一位一線VC合夥人認為,“此前主體一致性一直是影片生成的一個技術難題,但生數科技Vidu模型最近的更新和一些同類產品已經很好地解決了這點,這表明,技術紅利在這個賽道持續存在。”
去年6月,生數科技完成數億元Pre-A 輪融資,這是其最近一輪融資。該輪由百度集團領投,中關村科學城公司等跟投,啟明創投等數位老股東支援。此前,生數科技已經獲得來自螞蟻集團、BV百度風投、卓源亞洲、錦秋基金、達泰資本、智譜AI等機構的投資。
迄今為止,已有多位位元組系高管加盟生數科技。此番人事變動正值各家AI影片生成模型完成基礎能力迭代,收斂技術路線,進入批次產品商業化的關鍵節點。而根據各家影片生成平臺公佈的資料表現,每家都處在使用者初探早期階段,B、C端客戶構成了相對離散的營收來源,Vidu方面B 、C端營收各自貢獻一半收入,其主要競爭對手可靈亦然,即夢則是C端為主,靠訂閱制收費。
總體而言,Vidu確實憑藉技術能力居於多模態賽道第一梯隊,但它與競品能力相似,產品商業化成績都還有待觀瞻。
“多模態一定是future,但感覺商業化都是大挑戰”。一位頭部VC負責AI應用投資的合夥人這樣評價影片生成賽道的去年全年表現。
由於DeepSeek並未完成多模態領域的初探,國內影片生成廠商還有大幅競爭空間。頂級風投a16z釋出的最新《全球Top100生成式AI消費級應用》榜單之上,AI影片應用出現崛起跡象,海螺AI(排名第12位)、快手可靈(排名第20位)和Sora(排名第23位)三家首次登上網路排名榜單。智源方面近期經過上百個開閉源模型評測發現,國內影片模型擅長使用者產品化及增強使用者的體驗,即便大模型還沒達到理想狀態,透過“產品化手段”仍可以“有效彌補一些短板”。
邏輯上講,如果影片生成產品側移動速度加快,可能會成為未來新內容平臺的基礎,生成影片的內容分發邏輯很可能與現有影片平臺分發邏輯不同,初創如果把握機遇,會帶來競爭優勢,但現實中,AI影片生成賽道也已行至商業化落地的生死時刻,如果初創持續攻堅技術,可能會導致商業化壓力的激增。
生數科技們面臨艱難又充滿機遇的2025年。

點個愛心,再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