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20時,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全國道德模範,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黃旭華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黃旭華1926年3月(一說1924年2月24日)出生在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現汕尾市紅海灣經濟開發區田墘街道),籍貫廣東省揭陽市揭東縣(現廣東省揭陽市揭東縣玉湖鎮新寮村)。幼年時,他飽受戰亂之苦,先後在廣東省海豐縣田墘鎮樹基小學、廣東作磯小學就讀,高中也因抗日戰爭輾轉於廣東揭西山區的聿懷中學、廣東梅縣教會學校廣益中學、廣西桂林中學。這段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國家積貧積弱的痛苦,也在心中埋下了科學救國的種子。

1944年6月,日軍逼近桂林,黃旭華匆匆結束高中學習,幾經輾轉來到重慶,進入國民政府為流亡學生開辦的大學特設先修班。1945年,他因成績優異,獲得中央大學航空工程系保送資格,後又接到交大造船工程系錄取通知書,因志在船舶,放棄中央大學保送資格,前往位於重慶九龍坡校區的國立交通大學造船工程系學習。1949年,黃旭華於國立交通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

畢業後,黃旭華開啟了他為祖國造船事業奮鬥的生涯。1949年10月,他被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分配至當時的華東軍管會船舶建造處工作。此後,他在多個崗位上任職,積累了豐富的船舶設計和製造經驗。1958年,黃旭華被選中擔任中國核潛艇工程副總工程師,被密召進京,從此開始了隱姓埋名三十年的科研生涯。他先後擔任國防部第七研究院〇九研究室副總工程師、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總設計師等職務。在艱苦的條件下,他帶領團隊攻克了無數技術難題,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黃旭華對祖國的貢獻難以估量。他開拓了中國核潛艇的研製領域,帶領團隊先後突破了核潛艇中最為關鍵和重大的核動力裝置、水滴線型艇體、艇體結構等7項技術。他主持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製和現代化改裝,大幅提升在役核潛艇的綜合作戰、反潛隱身等技術水平。此外,他還主持了第二代核潛艇預先研究工作、指導未來核潛艇的發展,引領核潛艇技術創新超越。1988年,他參與並指揮核潛艇在南海進行極限深度下潛試驗,成為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參加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黃旭華院士的一生,是為祖國核潛艇事業無私奉獻的一生。他隱姓埋名三十年,與家人親友斷絕聯絡,錯過了父親、二哥的葬禮。他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在了核潛艇研發上,用行動詮釋了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和熱愛。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黃旭華院士雖已離去,但他的功績將永載史冊,他的精神將永遠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