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潛艇之父”逝世:他的故事,無論看多少遍都會哭

茫茫人海中,為防大家走失,請大家:
點選上方 “藝非凡 ”  → 點選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就再也不會迷路啦!
一箇中國人端起一盆滾燙的開水,
潑向外國博物館裡的珍貴古畫,
嚇傻了一片外國人。
點選以上影片,瞭解她的故事!

2025年2月6日20時30分,我國痛失脊樑。“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院士與世長辭,享年99歲。
這位用一生踐行“深潛報國”的科學家,將生命化作深海中無聲的驚雷,在時代長河裡寫下永不褪色的忠誠。
他讓14億國人在西方國家面前挺直了腰桿,他為祖國打造“殺手鐧”,親手將中國第一艘核潛艇推向大海。
他為祖國隱姓埋名30年,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脊樑。
然而,他在家族裡卻遭到“唾棄”,甚至被罵不孝。
父親到死都不知道兒子在做什麼,最後帶著對兒子的怨氣離世。
他的秘密,藏了一輩子。他的故事,無論看多少次,都會讓人潸然淚下。

1949年,

黃旭華

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從事船舶設計相關工作。

● 1949年,黃旭華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
1958年春天,一紙神秘的開會通知,改變了黃旭華的一生。
34歲的黃旭華接到絕密任務——研製中國第一代核潛艇。
臨行前,他只對母親說“要去北京出差”,沒有告別,沒有解釋,只給家人留下了一個145號信箱。
這一別,竟是整整30年音訊全無。
● 33歲的黃旭華,攝於1957年
從此,他與核潛艇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那是怎樣的時代?
他們連核潛艇的模樣都沒見過,只能靠著兩個玩具模型,研究引數。
他與第一代核潛艇研製人員一道白手起家、潛心鑽研,誓死完成“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偉大誓言。
沒有電腦,就用算盤一遍遍計算,一萬多個閥門,幾千個儀表,都由他們自己設計、製造。
● 研發核潛艇時用的算盤
為了保密,他們在荒島上紮根,風沙彌漫中,默默耕耘,13年時間,走完了別人30年的路。
● 黃旭華和為中國核潛艇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們,來源:央視財經
在蘇聯撤回專家、西方技術封鎖的絕境中,他們讓中國成為全球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下水,1974年8月1日加入海軍戰鬥序列。‍
1988年,新型號的潛水艇“長征四號”在交付使用前只剩最後一個階段——進行極限深度的深潛試驗。
這一次試驗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中國核潛艇能否成為大國佩劍,從而奠定中國在世界的發言權。

但是深潛試驗風險極大,任何一步出了差錯,就會導致艇毀人亡。

參與測試的170餘名艇員內心極度躊躇,甚至提前備好了遺書。

得知這一情況後,黃旭華做出震驚會議室的決定:“我跟你們一起下去!”
● 1988年,黃旭華在葫蘆島建造現場
62歲的他,決定親自率領艇員登艇參與核潛艇深潛試驗。
面對南海300米的極限深度,他寫下“花甲痴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的絕句。
當潛艇成功上浮時,這位老人顫抖著在艙內唱起了《歌唱祖國》。
● 黃旭華深潛歸來
他親手設計的“長征一號”核潛艇,至今仍在南海深處默默守護著祖國海疆。
而那句“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誓言,早已化作共和國最堅硬的藍色盾牌。
從1958年到1987年,黃旭華闊別家鄉30年。30年來,他只能靠著那個145號信箱和家裡聯絡,每到逢年過節,他就把所有的工資寄回家表達心意,卻被憤怒的父親全部退回。
● 來源:央視財經

朋友不解,親人憤懣,這麼多年來,他們連這個“不孝子”在做什麼都不知道。

姐姐寫信責罵他:“越長大越不懂事。”
可他只能咬牙承受,連解釋都是奢望。
父親因腦梗到北京治病,他就在北京,卻不能相見。
等他收到訊息時,父親已經去世多日,這成了他一生最深的遺憾。
當他回到家鄉,90多歲的母親已是滿頭白髮。
看著蒼老的母親,這個堅強的男人終於跪地痛哭。
1987年,一篇《赫赫而無名的人生》的報道刊登,才終於揭開了他的身份。
● 來源:央視《面對面》
原來,這個“不孝”的兒子,是國家的功臣,是核潛艇的總設計師。
當母親透過雜誌報道得知兒子身份時,泛黃的報紙上已浸滿淚水:“忠孝難兩全,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看完報道的母親對全家人說:三哥(黃旭華排行老三)的事情,大家都得諒解!
這句話,讓黃旭華每次想起, 都忍不住潸然淚下。
● 黃旭華夫婦與母親
2014年春節,已經是87歲的黃旭華院士當選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
頒獎時,他激動地說:“若干年之後,我的工作可以公開了。我在父親的墳前說:爸爸,我來看你了,我相信你也像媽媽一樣地諒解我。”
說完,他哭了。主持人問他為什麼哭,老人哽咽著回答:“我的眼淚,控制不住!”
● 來源:央視財經
2019年9月17日,93歲的黃旭華被授予“共和國勳章”。
他不僅為國家事業奮鬥一生,還成立科技創新基金,將個人所獲得的超2000萬元鉅額獎金悉數捐出,一併奉獻給國家的教育、科研事業。
● 黃旭華將個人獎金捐出,設立“黃旭華科技創新獎勵基金”
近百歲時,黃老始終住在單位分配的舊房裡,依然忙忙碌碌,如果身體允許的話,他還每天到辦公室去上半天班。
有一年上海交大校慶,請黃旭華去演講,學校為他準備了一把椅子,黃旭華卻推開了椅子,全程站著完成了演講,在場人員無不為他感到動容。
別人問他:“對您來說,祖國是什麼?”
“列寧說過的,要他一次把血流光,他就一次把血流光;要他把血一滴一滴慢慢流,他願意一滴一滴慢慢流。一次流光,很偉大的舉動,多少英雄豪傑都是這樣。更關鍵的是,要你一滴一滴慢慢流,你能承受下去嗎?國家需要我一天一天慢慢流,那麼好,我就一天一天慢慢流。”
“一天一天,流了90多年,這血還是熱的?”
“因為祖國需要,就應該這樣熱。”
● 來源:央視財經
有人問他為何能堅守一生,他只說:“我的人生,就是在深海與祖國之間畫一個等號。”
如今,這個等號終於化作永恆——當巨鯨入海時激起的浪花,都是國家記憶裡不朽的豐碑。
送別黃老,一路走好!
本文轉自:最華人
探秘藝術家背後的故事
解析美學密碼
長按識別二維碼
加wx,提前佔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