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鉛筆道 松格
上海跑出一個超級獨角獸:商米科技,主攻產品是智慧商用裝置,比如POS機。
近日,商米科技向港交所呈交的上市申請檔案。
這是一家BIoT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做智慧商用裝置。通俗來說,就是幫實體店鋪升級收銀系統,用一部智慧機器搞定收銀和記賬。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總部位於上海楊浦區的公司,同時吸引了小米、美團、螞蟻集團三大巨頭押注。按2024年營收計,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安卓端商業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市場份額超過10%,其產品已經銷往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收入佔比超70%。
我們來看看,智慧商用裝置賽道,隱藏著哪些機會?
– 01 –
林喆,汕頭人,草根創業者。19歲中專畢業後創業,最初從電腦銷售起步。1996年,他建立了主營DIY – POS收款機的廣東川田科技有限公司。但由於當時專利保護不足,市場上充斥著大量假冒偽劣POS機,利潤空間被極大壓縮。2003年,他憑藉之前的積累開始CITAQ 品牌 POS 的研發,經過兩年蟄伏,川田成為將 POS機遠銷國外的中國民營企業。
2010年,林喆開始關注 O2O 移動網際網路領域,彼時“硬體 + 軟體 + 服務” 模式的雛形初現。2013年,他成立上海我有資訊科技公司,經營“我有外賣”O2O 智慧硬體系統。
在此期間,該平臺曾風靡一時,獲得順為資本、深創投等投資方加持。2014年獲得小米的B輪投資後,逐步成為小米生態鏈中的關鍵一環。
但林喆的目光更為長遠,他意識到外賣領域存在著一個更大的機會 —— 幫助商家提高運營效率,實現數字化門店轉型。
2016年,林喆成立了商米科技,主攻商業物聯網解決方案。透過安卓系統,商米科技推出 V1 外賣接單神器,整合接單、列印功能,3個月之內就做到了中國安卓POS機市場的第一,企業當年實現營業收入1億元,打開了智慧 POS 機市場。
真正讓商米科技爆發式增長的,是與支付寶的合作。2018年,商米科技在上海總部舉辦春季釋出會,首次推出了與支付寶合作研發的全球首臺刷臉支付裝置。
後來,該產品開始在全國門店使用,刷臉支付走進大眾日常生活。今年,商米科技又與支付寶合作開發了"碰一碰"商用終端,目前在國內已銷售數萬臺。
– 02 –
商米科技所處的商業物聯網行業,到底有著怎樣的機會呢?
商業物聯網的內涵是:將智慧硬體與雲計算、AI、大資料結合,打通線下商業的“神經系統”。
這一領域的潛力正在爆發。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全球BIoT解決方案市場將從2024年的2,350億元增長至2029年的3,130億元,年均增長率5.9%。其中安卓端BIoT增長更猛,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3.7% 。
商米所在的“BIoT 3.0”階段,正在用AI、低程式碼、雲平臺,徹底改變企業經營方式。不只是零售和餐飲,越來越多醫療、旅遊、物流等行業,也開始部署智慧終端裝置,用資料驅動運營,用演算法輔助決策 。
商米看到了這一趨勢,他們不光賣終端裝置,更在打造“開發者生態”,透過開放平臺、模組工具、語音識別和商品識別API等,降低開發門檻,讓小微商戶也能用上大企業效能的智慧系統 。
這不僅是裝置生意,更是作業系統、生意工具和生態主導權的爭奪戰。
在國內,商米科技的市場份額超10%。
根據招股書,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商米科技實現收入分別約為34.04億元、30.71億元、34.56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約為1.59億元、1.01億元、1.81億元。其產品和服務已經覆蓋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了超過61,000個商業合作伙伴,全球日均活躍裝置數達490萬臺。
不過,商米科技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些挑戰。
比如盈利模式相對單一,智慧裝置是最大的收入來源,2024年智慧裝置收入佔比99.5%。並且,公司主要依賴OEM/ODM設施生產智慧裝置,超92%的產品由代工廠生產(2024年),這導致毛利率長期受制於上游供應鏈,產品質量管控也相對被動。
同時,公司對大客戶依賴較強,2024年前五大客戶收入佔比達41.1%。而PaaS平臺業務在2024年僅貢獻了0.5%的收入,約1838萬元。也就是說,公司營收幾乎完全依賴硬體銷售,軟體與服務收入微乎其微。
但商米科技也在積極應對挑戰,不斷升級 AI 能力,包括 AI 演算法、智慧麥克風陣列、邊緣 AI 晶片及多感測器融合設計,並對內嵌的語音識別 SDK、商品識別 API 等 AI 功能實現即時最佳化。同時,公司自有產能也在提升,設計產能由2023年的52800臺增加至2024年的289266臺 。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文寫作中參考了IPO全觀察、每日經濟新聞等,一併致謝。
你是熱愛股權投資的人士嗎?鉛筆道發起【獨角獸投資俱樂部】。我們希望:搭建一個公共的獨角獸投資者俱樂部,聚集一群以成就獨角獸為使命的投資者,一起發現+培育獨角獸。點選圖片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