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羅·沃爾克曼(Paul Volkman)是芝加哥大學醫學院1974屆的畢業生。他曾說過自己作為醫生的宗旨是“消除痛苦”。然而,這位一心想為病人“消除痛苦”的醫生,最終卻鋃鐺入獄,因非法分發管制藥物被連續四次判處無期徒刑。
這位曾經戴著眼鏡、不善社交、在芝加哥大學哈珀圖書館裡挑燈夜讀的醫學生,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墮落成“藥丸工廠殺手”,透過非法開具大量處方藥,尤其是阿片類管制藥物牟利,導致無數病人因藥物濫用而受到傷害的呢?

作家菲利普·埃爾(Philip Eil)在其最新出版的犯罪小說《止痛處方:一位前途光明的醫生如何淪為“藥丸工廠殺手”》中,深入探討了這些問題。埃爾之所以調查這起案件,源於一段私人關係:他的父親曾是保羅·沃爾克曼在芝加哥大學醫學院的同班同學,兩人都於1974年畢業。
“沃爾克曼犯下的罪行非常嚴重。這與我記憶中父親的形象,以及他周圍人的形象完全不符。”埃爾在接受採訪時說道:“我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一個背景和資歷這麼優秀的人,怎麼會淪落到如此境地?”

菲利普·埃爾(Philip Eil)與他的新書
沃爾克曼的職業生涯與他在芝加哥大學醫學院的同學們截然不同。“他們都曾在一個聲名顯赫、選拔嚴苛的專案中學習,並且大多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有的畢業後在精英大學任教,有的潛心學術研究,有的還榮獲了獎項。我希望讀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沃爾克曼究竟為何誤入歧途,走向了犯罪的深淵。”
為了儘可能真實地還原受害者的遭遇,埃爾在創作《止痛處方》的過程中親自聯絡了那些受害者,傾聽他們的心聲。沃爾克曼為了牟取暴利,大量開具阿片類藥物處方,導致許多病人因過量用藥而喪生,還在世的受害者們也因阿片類藥物成癮,至今仍在苦苦承受著沃爾克曼種下的惡果。

保羅·沃爾克曼(Paul Volkman)
這種刻骨銘心的傷痛給埃爾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讓他不得不更加小心翼翼,以最大的同理心去對待每一位受害者。“我知道自己是一個不速之客。我突然出現在那些受害者的面前,詢問他們生命中最敏感、最痛苦的一段經歷。”
他說:“我儘可能坦誠地向他們表明我的身份、來意以及我為何會對這個故事如此感興趣。”

埃爾指出:“當醫療系統的腐敗滋生蔓延時,人們付出的代價將極其慘重。”沃爾克曼的罪行引發了人們對美國醫療體系的深切擔憂。即使在發生多起醫療事故訴訟之後,沃爾克曼仍然獲准行醫,他仍然可以隨心所欲地開具阿片類藥物處方。
受害者們面對埃爾的採訪請求,反應各異。有些人不願重揭傷疤,拒絕接受採訪;也有些人選擇敞開心扉,在講述親人故事的過程中,似乎找到了一絲慰藉。

這本書最引人入勝的方面之一是深入剖析了沃爾克曼的內心世界:一個充滿矛盾的靈魂。沃爾克曼一直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富有同情心、遵紀守法的醫生,但埃爾經過深入的調查,卻揭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真相。
“沃爾克曼極其不可靠,甚至時常撒謊。”埃爾解釋說:“我常常將這本書的創作過程比作一場對沃爾克曼言論的漫長而細緻的‘審查’。沃爾克曼的說辭常常與受害者、執法部門、他的同事提供的證據相悖。這迫使我必須從謊言中甄別出真相。”

埃爾在書的最後緬懷了那些因沃爾克曼的罪行而逝去的生命。“我不想把這個故事寫成煽情劇,也不想將受害者簡化為冷冰冰的統計數字。我希望展現出他們豐富的情感和複雜的人生,並將這些悲劇置於更廣闊的歷史長河中進行審視。”
《止痛處方》深刻地剖析了導致沃爾克曼為了一己私慾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並由此引發了人們對美國社會和醫療制度的深刻反思。精英如果作惡,危害往往更大。一些學業成績優秀的人可能遠比常人偏激和固執。希望類似的事件不再發生……

斯坦福大學*1
範德堡*15
埃默裡*2
明德學院*1
持續更新中
想了解我們的轉學服務?
具體請諮詢中方顧問曹老師
微信:umm-sh

想看轉學乾貨文章?
<向下滑動檢視更多文章>
轉學必須先去差學校?
為什麼你轉不到夢校?
從Brandeis到Top20
杜克錄取分析
活動和故事有多重要?
名校轉學錄取率統計
優秀到哈佛也不敢錄?
<向下滑動檢視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