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起羽絨服的95後,快把桑坡擠爆了 2025-04-23 11:49 浪潮工作室 據我觀察,每到一個季節,就要火一個地方。 冬天這個賽季,河南桑坡村又火到了00後的心坎上。 每個去過桑坡村的人,都要經歷一次消費觀的洗禮。 上千的羽絨服,不到五百就拿下; 進口樣式的雪地靴,兩三百塊還能再砍價。 為了冬裝消費降級,他們不惜跨城購物。 去過桑坡村的人,腸子都快悔青了,後悔自己當初為啥沒早點去。 桑坡村,冬裝購物天堂 對上一次年輕人跨城花錢的記憶,還停留在義烏; 如果說義烏讓人聯想到廉價平替; 那桑坡給人的感覺,更像是冬裝大集。 只有你想不到的,就沒有桑坡做不出來的。 去之前以為桑坡只是一個不大的小村子; 到了以後發現,桑坡大的像一個縣; 不到一萬的人口,光經營服裝類的店鋪就有兩千多家。 只要你到了桑坡,就不難發現,桑坡的商業化高度依賴“奢侈品平替”。 在桑坡購物一條街上,人手大牌包,渾身上下沒個logo都融入不進去; 平時不敢逛的各種大牌,在桑坡的集合店裡跟白菜一個價格。 隨著南有莆田,北有桑坡的名頭越來越響; 越來越多的人親自跑到桑坡去打卡和消費。 想去桑坡的人到底有多瘋狂? 有人發出開車16小時的車程,詢問網際網路家人到底值不值得去; 網友辣評:你有這個毅力乾點啥不成? 有人到了桑坡暴走大半天,微信運動步數小三萬,不知道還以為去的是迪士尼; 腿腳不好的人甚至找到了當地租賃電動車的地方,錢是非花不可,但腳走不了一點; “不是奢侈品買不起,而是桑坡更有價效比”; 這句話在桑坡十分有殺傷力,一眼望過去所有店鋪都是隨地大小牌。 某gg雪地靴兩雙只需340,某露露同款衛衣只要200多; 某大鵝羽絨服拉到頂配,價格剛上四位數; 而且都是假大牌,彼此之間還整出了鄙視鏈,還分出高版和低版。 低版便宜但一眼假,高版一眼假但質量能打。 評論區還有網友天真發問,帶logo的是不是基本都是假的呀? 真誠永遠是必殺技,本地人直接告訴你,絕對不保真。 就這個親民的價格,不貨比三家還容易買貴了; 有人去趟桑坡能待上三四天,逛完了還不敢說自己能把桑坡買明白; 連夜錄了小白進村購物攻略,還勸外地交通不便的朋友,儘量別急著來,找代購買就行; 本地熱心大哥還專門整出了地圖攻略,實地去了桑坡一看,每家店鋪都相似; 來之前看的攻略,基本跟網戀奔現翻車差不多。 有大學生結伴勇闖桑坡村,記錄了自己去逛一天到底能花多少錢; 大學生主打一個實在,進每家店認真拍影片,對比不同店家的質量和價格; 晚上住宿直接在村口旅店解決,一晚上也只花了一百多。 也有的人看到店裡的名牌鞋,不禁懷疑某正品買鞋app的貨源該不會也是這; 正琢磨呢,一轉頭髮現門口堆著同款發貨鞋盒; 活著的心徹底死了,這個世界上到底還有什麼是真的。 年輕人對大牌祛魅了 桑坡的再度翻紅,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有人被流量裹挾,專門去桑坡做代購,代購回來的東西壓根貨不對板; 有人跨城千里去購物,但把路費、住宿費,各種雜七雜八加在一起感覺也不太划算; 有人打卡推薦的店鋪翻車,懷疑很多貨源根本就不是桑坡本地; 評論區有本地人認證,桑坡有了流量以後,有不少從外地運來的貨源,專門來購物的外地人根本摸不到門道。 不久前,桑坡還因為假大牌兒侵權話題上了熱搜。 但其實對桑坡來說,最開始火起來的根本不是這些假大牌兒,而是本地自產的雪地靴。 桑坡的火也不是今年的事兒,據說某gg雪地靴在國內最大代工廠之前就在這; 導致桑坡一度成了最有實力的雪地靴製作基地; 坊間還流傳過“沒有一隻羊能活著離開桑坡”的梗; 所以每年一到了冬天,全國各地的代購也都會衝到桑坡去搶購雪地靴; 等於是直接去源頭拿同廠的皮料,雖說拿的不是正版授權的雪地靴,但也是保質保量好穿的大棉鞋; 許多人最早去桑坡,也是為了用比大牌低十分之一的價格,買到一雙便宜好穿質量上接近大牌的鞋而已。 於是雪地靴一度成為了桑坡特產。同事小田的室友老家就在河南焦作,五年前就送過她兩雙桑坡產的雪地靴; 那會的桑坡雪地靴沒頂著大牌logo,又厚實又暖和,一穿好幾年都沒變形。 說回現在,甭管是桑坡的流量還是桑坡的爭議; 桑坡之所以還能吸引到如此多的年輕人,靠的不是什麼假大牌,而是自產自銷的實用產品; 本質上是當下年輕人的消費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更追求價效比和實用主義。 從去年的消費降級到今年開始反向消費,年輕人早都對名牌這種東西祛魅了。 過去用幾個月的工資買一個名牌包的體驗,現在想起來後槽牙都要咬碎了。 尤其是今年,物慾集體降低。 很多人無法再透過花錢囤貨獲得情緒上的快樂,轉而投身到實用主義的生活方式上去; 連續兩年不參加平臺大促了,也不會冒險超前消費了,更無法享受預製的精品生活了; 過去一千塊一件的衣服,現在能自動切換成五件平替的衣服; 也不捨得跟風買當季流行款了,比起吃喝更願意在興趣愛好上花點小錢,精神充實了,能量也就打滿了。 威廉詹姆斯寫實用主義,是關注具體的生命體驗,樹立積極健康的習慣,從而跳脫意義危機。 雖說消費在降級,但也不是完全不消費,到了真要花錢的時候,該省省該花花,可以買貴的,但不能一不小心真買貴了。 畢竟花錢已經不是這代人的必修課了; 年輕人早都認清了比戀愛腦還嚴重的,是油鹽不進的購物慾; 也認清了錢袋子才是裁員待業時的最後一絲底氣。 認清需求,眼下能抓住的,也只有自己了。 作者:紫薇星 編輯:姜姜 設計:一隻鹿 注:圖片來自於網路 推薦閱讀 網易文創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微信編輯 | 小 蛙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長期招聘作者,稿費千字300到800 公眾號後臺回覆“招聘”即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