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簽證制度“變天”!“實幹時代”正式開啟

2025年7月10日,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局正式上線了一項新規:所有申請經營管理簽證續簽的外國人,必須提交一份《實際經營活動報告書》。不再是走走形式、蓋個章、影印幾頁稅單就能矇混過關的年代了。從這天起,日本政府要看的,是你有沒有真的在認真經營一家企業。
這份報告沒有模板、沒有字數要求,也沒有格式限制,但它有一個明確的指向——你得用事實告訴簽證官:我這家公司,不是空殼;我本人,不是掛名老闆。
很多人直到現在還沒意識到,這不是簡單的“多交一份材料”,而是一個系統的“淘汰機制”正在開始運轉。過去不少人花500萬日元成立一家公司,租個地址,甚至連水電都沒用過,就輕鬆拿下籤證,幾年下來連客戶都沒見幾個,卻年年續簽成功。這種事,以後基本不會再發生。
這一輪的重點,是“真實性”。辦公室有沒有人?有沒有日常運轉的痕跡?有沒有合同、有無員工、有無流水,連水電網費用單、出勤記錄、現場照片都可能成為審查要點。一切,都在問你一個問題:你,是不是在做一件真的事。
有人覺得這是在收緊移民政策,也有人擔心自己“玩不過這一關”。但換個角度想——這恰恰是一種制度在試圖“還原真實”。真正願意做事、踏實創業的人,從此終於不用再跟那些掛名混日子的公司“平起平坐”。
我們看到過太多這樣的人:每天早上開門做生意的小飯館老闆,凌晨還在改方案的自由職業者,頂著日語壓力跑客戶的設計師……這些人,才是這個制度真正想留下的物件。
而且,這份報告並不苛刻。它不要求你公司盈利多少、不需要你搞出個大規模企業。它在乎的是,你有沒有持續經營的意圖和痕跡。這種“努力的證據”,就是政策層面越來越珍視的信任基礎。
如果說過去的簽證制度更像是“准入機制”,那麼現在,它更像是一場篩選。篩掉那些把日本當跳板、把公司當道具、把簽證當工具的人。保留那些願意紮根、願意承擔、願意做出一點東西的人。
我們當然知道,日本並不輕鬆。政策變化頻繁、成本不低、文化隔閡不少。但也正因如此,當制度開始識別“努力”而不是“關係”,當門檻從“有錢”變成“願幹”,某種意義上,它也變得更公平了。
對於想在日本落地紮根的人來說,這是一次提醒,也是一道機會。
你怎麼看日本這次的簽證新規?
如果你是經營者,你準備好拿出真實成績單了嗎?
歡迎留言區說說你的想法~
作者:房町君
編輯:派大星
稽核:大   蛇
點個“贊”+在看你最好看
end
瞭解日本房產,請上方掃碼
或搜尋祥子的微訊號:ribenbudongchan
點個“贊”+在看你最好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