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說|寶職院:網路基礎如何夯實?彩光助力構建高質量數字校園

導語
作者:崔誠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網路與資訊中心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市屬公辦高職院校,在校師生近2萬名,校區佔地1200餘畝,建築面積73.83萬平方米,開設高職專業54個,涵蓋12個專業大類。學院秉承內涵式與外延式發展並重、職業化與特色化相結合的辦學理念,構建了集職業教育、技能培訓、技術服務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被評為中國西部職業教育綜合性實訓基地。學校近幾年來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力爭在雙高院校建設中實現高質量的突破,在所有場景對校園網路提出了高速、穩定、可靠的要求。為此,銳捷網路深入學校,調研師、醫、工、商、農、建、獸等專業的教學、實訓場景,對校園網路進行了基於應用場景的全面規劃,最終實現了“網路零故障、系統微故障、裝置低故障”的數字校園環境,支撐學校取得全國職業院校數字校園標杆校、陝西省雙高校等榮譽。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
01
舊日瓶頸,教學新模式亟需網路新基建
/ RUIJIE
學校透過實施數字校園基礎最佳化、數字教學資源開發、資訊化應用推進、混合教學改革、大資料輔助管理、網路安全加固等一系列工程,全面推進數字校園建設,助力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但是,隨著數字化應用的推進,隨之而來的校園網路不順暢、業務系統不穩定、教學終端不可靠等問題也暴露出來,由於技術服務人員不足,運維保障資金有限,不能及時解決問題,從而影響師生基於數字環境開展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何消除師生擔憂,建設“網路零故障、系統微故障、裝置低故障”的數字校園環境,成為學校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
02
方向明確,解法近在眼前
/ RUIJIE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學校2022年啟動了校園網改造專案,如何讓校園網發揮好教學的支撐作用,又能安全易用、與時俱進呢?
在光改的技術路線選擇上,我們綜合考慮了當前主流的光網路組網方式,經過深入調研與對比分析,最終採用以太彩光方案,而非傳統的PON。在方案遴選過程中,我們綜合考量了多種可能性,PON網路如果想實現萬兆入室成本驟增,而且未來頻寬擴充套件不便捷。同時學校圖書館的新建網路採用過極簡以太全光網路方案的1.0版本,師生體驗感都很好。因此我們最終決定採納銳捷提供的極簡以太彩光網路解決方案。
詳細產品方案&相關需求
←歡迎掃碼反饋
主教學樓
整體的校園網建設分期進行,目的是建設一張高速、穩定、可靠、具有前瞻性的校園網,打造全場景的智慧化網路環境。此次改造覆蓋了200多個教室和2000多間宿舍,滿足了近2萬名師生的日常教學需求。在核心層,提供40G埠轉發能力,並支援100G平滑升級。教室內10G光纖入室,提供高頻寬、低時延的教學實訓網路,支援埠靈活擴充套件,彩光入室交換機下連高密Wi-Fi 6 AP,實現有線無線一體化,滿足未來10-15年的業務增長需求。宿舍區“光電分離”,為宿舍網路提供了創新的解決方案,在保障高頻寬的基礎上實現無線AP裝置的集中供電,打造一張更加適用於未來應用的宿舍無線網路。
核心超聚合交換機
詳細產品方案&相關需求
←歡迎掃碼反饋
03
光啟未來,全校重塑網路生態
/ RUIJIE
教學:彩光組網,教學支撐更輕鬆
1
頻寬飛躍,效能穩定,師生用網體驗大幅改善
近兩年,我校新增了電商直播教學,對這種資料傳輸量大,並且對時延、抖動等比較敏感的場景來說,我們原有的網路是不足以支撐的,曾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還單獨拉了專網,但是專網的承載能力依然有限,無法保證課堂所有學生的併發需求。此次全光網升級之後,學校的校園骨幹網路頻寬由原來的10G擴容至40G,10G光纖入,上行頻寬2.5G,有線網路到桌面頻寬由原來的100M擴容至1000M,滿足多媒體教室、智慧大屏教室、電商直播、雲實訓室等所有型別教室對於頻寬的要求。文體中心等高密接入的場所,採用三射頻高密度AP進行覆蓋,可支援五百人以上進行同時流暢互動教學及影片應用。目前,主教學樓的光網路覆蓋了兩百多個教室及辦公室,師生使用校園網的便利性和體驗感進一步提升。
多媒體綜合教學
直播實訓
文體中心
2
點位充裕,擴充套件能力增強,未來升級無憂
伴隨著新教學模式的啟用,我校增加了許多精品教室、智慧教室,這類教室需要實現線上課堂、課程錄播等,對網路接入點位的需求達8-12個,教室無線網路頻寬預估需求要達到2.5G,未來還涉及遠端督導巡課開展以評促教、常態化錄播、線上線下混合教學、IP廣播、VR教室等多業務場景,因此此次升級全光網時充分考慮了資訊點位的擴充套件性。比如根據不同場景,採用不同埠型別的彩光入室交換機,充分預留資訊點位的擴充套件接入。彩光接入交換機部署於室內,業務擴充套件無需再動光纖鏈路,真正做到平滑升級,達到一次部署,十年無憂的效果。
彩光入室交換機
室內部署資訊箱
戶外:Wi-Fi效能強勁,全場景覆蓋
1
無線訊號省心用,校內場景全覆蓋
過去學校戶外網路最大的問題是無線覆蓋不足。由於原來的AP部署位置太高,這就導致訊號需要高距離收發,實際使用的訊號質量差。為了輻射到廣闊的室外區域,還要考慮到接線距離較遠的客觀條件,我們此次採用了光電混合纜來組網。終端則採用高密AP系列,透過立杆安裝或者牆裝的方式,將AP全部下移在離地兩米左右的高度,總計80餘個高密AP,輔以光電混合纜,透過光電混合纜實現資料、電力一纖通達,解決了遠距離傳輸的問題,實現了戶外無線網路的無死角全覆蓋。 
操場外杆裝AP
宿舍:弱電間數量減半,無源維護更輕鬆
1
弱電間無源化,釋放空間及能耗
我校宿舍樓之前的部署方式是採用PoE交換機集中供電的模式,將宿舍區按照ABCD區域來劃分,每個區域則至少需要兩個裝置間,也就是說至少需要十多個弱電間分佈在六層樓,維護起來需要上下樓反覆跑來排查。且之前的弱電間建設時間久,線纜眾多難以梳理,並且有一些其他雜物或者功能遷移到弱電間,導致管理混亂。此次改造將弱電間全部重新規劃,數量約減少了一半。降低建設成本的同時,弱電間無源匯聚也基本上免去了弱電間運維的煩惱,減輕了維護人員進入弱電間排障運維的工作量。
弱電間改造前
弱電間改造後
運維:智慧運維視覺化,省心省力更簡單
1
SDN把控全域性,網路部署更簡單
學校之前的運維手段還停留在人工作業,被動響應,運維人員接到報障電話後,去現場進行故障處理。面對報修需要手動進行逐級排查,故障處理的時間的長短全部靠運維人員專業技能和經驗,在去年之前,學校常年的運維團隊只有1-2人,運維壓力大。升級之後,我們採用SDN管理平臺,大大減輕了運維的工作負擔。SDN可以做到有線無線統一管理,裝置配置批次備份與匯出,高頻操作不用使用命令列配置,按鈕級操作即可。簡單的操作也不再需要高技術門檻,緩解了運維老師人手緊張的情況。
2
智慧管理IT資源,效率與質量同步提升
在管理層面上,我們還採用了銳捷的樂享智慧運維管理平臺,能全面納管校園網內的網路及IT資源。其次面向日常運維工作的難點場景,平臺能夠自動化告警並給出處理意見,降低運維成本及知識門檻,告別被動式響應,提升運維效率。往常出現故障,排查需要兩三天的時間,現在最多10分鐘就搞定了。運維老師不用每時每刻盯著,也會收到每日的執行報告。像以前校園網路運維團隊平均需要一週一次巡檢,現在整體網路升級後加上運維管理平臺的加持,我們一個月巡檢一次足夠用了。
全域性觀測IT資源和業務系統
校園網業務執行保障
結語:
如何把技術賦能快速應用在校園網升級,以支撐教學業務的良好開展,是我們資訊化部門的職責和使命。學校的數字化轉型離不開高質量的網路基礎設施。在網路改造專案中,首先應進行深入調研和對比分析,選擇適合學校實際情況的技術方案。其次網路建設應以提高師生的用網體驗為目標,在頻寬、穩定性、覆蓋範圍等方面滿足教學和生活的需求,為師生提供便捷高效的網路服務。同時,要具有前瞻性,在規劃過程中要考慮到學校未來的業務增長需求。另外,網路建設可以採取分期進行逐步推進的方式,根據學校的資金情況和實際需求綜合考慮。
隨著全光網路的改造,師生上網體驗絲滑,在運維和管理上也具備良好的成效,是一次利用全光網服務學校的良好實踐。學校也因此入選了《智慧園區以太全光網路建設技術規程》的精選案例,但我深知資訊化建設的道路還很長。未來,我們將繼續探索更多基於資訊科技的建設模式,全面提升學院的資訊化水平,擁抱智慧校園的美好明天!
《智慧園區以太全光網路建設技術規程》案例證書
詳細產品方案&相關需求
←歡迎掃碼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