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說|從問題到方案: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如何為奉賢校區打造理想網路環境

文: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 資訊化辦公室 楊麗
引言: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迎來了奉賢校區這一重要發展里程碑,為推進學校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我們深入分析現有網路問題,以師生需求為中心,從教學、科研、管理等多方考量,精心挑選了全光網路技術,旨在構建高效、智慧的校園網路,為教育新基建奠定堅實基礎。
新起點,新徵程:
構建未來教育的網路土壤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Shanghai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College,SPPC)創建於1953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特色學校,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所出版印刷類學校,中國出版印刷專業人才教育的搖籃。2020年9月4日,學校奉賢校區一期工程專案建議書取得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滬發改社〔2020〕42號)批覆,開啟奉賢校區規劃建設,標誌著學校邁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學校楊浦校區基礎網路建於2007年,無線網路建於2012年,後期校園網在此基礎上升級改造。2020至2022年間,重點對無線校園網進行了升級與改造。到2022年,師生們能使用SPPC無線網路進行辦公和教學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師生體驗感和辦事、學習效率。但是,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推進,楊浦區內三個校區的網路基礎設施逐漸成為制約學校教育創新與進步的瓶頸。
詳細產品方案&相關需求
←歡迎掃碼反饋
奉賢校區的建立不僅是學校發展歷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更是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關鍵機遇。我們深知,高效、穩定、靈活的校園網路是構建數字化校園最基本的底座。為此,我們明確了奉賢校區網路建設的總體目標——構建大頻寬、低時延、高速率、簡運維、節能綠色的高效基礎網路,為學校教育教學創新提供肥沃土壤

(圖1: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奉賢校區實景)
深入瞭解,精準把脈:
現有網路問題的深度剖析
為了更好地構建新型資訊網路基礎設施,奠定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堅實基礎,我們在回顧並總結楊浦校區當前網路狀況的過程中,識別出了4個主要問題:
01
無線短板:覆蓋與體驗的雙重困境
我們學校的無線網路建設起步較早,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師生對網路依賴性的增加,這套始建於十年前的系統逐漸顯露出疲態。大家似乎習慣於辦公室用無線路由器,或者用自己手機流量,校園網SPPC無線訊號的微弱與不穩定已成為了師生們頻繁抱怨的焦點。
02
綜合佈線:繁瑣與成本的雙重枷鎖
每當辦公室工位調整,就意味著要重新拉線,這不僅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還影響了正常的教學辦公秩序。實驗室更是重災區,實驗裝置的頻繁移動使得佈線工作變得異常複雜,重複建設、重複花錢,成為了我們不得不面對的負擔。更令人擔憂的是,橋架因網線疊加而承受的壓力過大,甚至出現過實驗樓橋架因不堪重負而脫落,給師生安全帶來隱患。
03
故障定位:技術與效率的雙重挑戰
網路故障頻發,而問題定位卻如同大海撈針。經常AP出現故障時,我們往往只能依靠原始的堆人方式逐一排查,兩人一組,運氣不好的時候一天都完不成一個小區域的排查工作,不僅耗時費力,而且這樣的效率顯然無法滿足學校日益增長的網路使用需求。
04
弱電間運維:管理與維護的雙重壓力
楊浦校區的網路弱電間的管理和維護也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每當辦公電腦出現網路問題的時候,經常排查出來發現都跟弱電間相關,很多時候是因為弱電間溫度過高或供電異常導致交換機宕機。所以其實我們不僅要管終端、管核心機房、更要花大力氣去維護龐雜又分散的弱電間,這對於我們的運維工作也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詳細產品方案&相關需求
←歡迎掃碼反饋
需求分析,方案論證:
全光網路方案的選擇
構建全新的基礎網路,除解決上述已有的問題外,還需同時滿足我們學校未來的教學、科研、辦公等需求
以教學需求為例:教學類業務(特別是我校的影視藝術系、動漫與電競系專業學科)對頻寬需求越來越高:3D/VR/AR教室訪問資料中心/雲端資源需要無線提供高併發和大流量(Wi-Fi 6)的支撐——VR教學的終端,單終端50~300Mbps,時延要低於8ms;無線平板教學,單個終端需要30~50Mbps的頻寬,延遲要小於20ms;雲機房/PC機房東西向、南北向併發流量大,對頻寬和網路穩定性要求高——進行映象下發時,每個終端需要至少30Mbps頻寬。
基於校園多業務場景、教學辦公場景、維護和安全場景的需求分析,以及建設成本、週期等綜合考量,聽取了行業內網路專家對不同應用場景論證,我們最終選擇了以太全光網技術方案。採用大二層結構,接入層採用入室以太全光接入交換機,核心層以太全光核心交換機及網管平臺部署在網路資源中心機房;核心到接入層裝置採用全光鏈路互聯,接入層裝置從弱電間全部遷移到室內房間資訊箱裡面;後續管理運維只需要管理兩端(網路資源中心機房和末端房間),樓層弱電間採用無源的“透明”匯聚裝置,實現樓棟弱電間的免運維。
(圖2:奉賢校區網路部署實景圖)
以人為本,共創未來:
全光網路下的教育新生態
在奉賢校區網路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學校始終將師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力求透過全光網路,為不同群體帶來前所未有的價值與體驗。
教學無憂,體驗升級
在奉賢校區,全光網路帶來了教學新體驗。有線單終端速率最高可達2.5Gbps,無線單終端速率最大可達2.4Gbps,外網訪問速率單終端突破300Mbps。無論是圖書館、教學樓還是室外公共區域,都能享受到穩定、高速的網路連線。教師可以進行多樣化教學模式的嘗試,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學生可以在校園網覆蓋的任何場所自學自修,可以透過更加直觀、生動的方式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
(圖3:奉賢校區室內外公共場景無線部署)
技術前沿,效能卓越
以太全光網路率先採用波分複用技術,實現將16個光波融合進一芯光纖中傳輸,這意味著全校近1000多個房間(4000多芯光纖)的光纖入室需求,僅需兩根96芯光纜便能滿足,實現了單根光纖80Gbps高速率傳輸,而且無源波分裝置取代原先有源匯聚交換機裝置,真正意義實現了光纖從房間直連中心機房,沒有中間裝置,大大減少轉發瓶頸。在裝置管理方面,我們引入了最新的軟體定義網路先進技術,全校千餘臺網絡裝置,只需插上電、接好光纖,就能立即實現資料通訊,無需技術人員進行繁瑣的配置和除錯。此外,我們引入了Wi-Fi數字孿生技術,讓看不見、摸不著的Wi-Fi網路實現了7*24小時的動態視覺化,即時呈現無線終端的移動狀態和網路體驗,還能自動調整最佳化訊號覆蓋盲區、漫遊粘滯、訊號干擾等問題。
光纖入室,靈活應變
楊浦校區採用傳統網路方式,交換機部署在弱電間,若需增加資訊點,比如辦公室新增印表機以及教室增加智慧班牌,則需從弱電間的交換機重新拉網路、穿牆打孔連線至房間終端。相比之下,奉賢校區採用光纖入室部署方式,根據房間大小,靈活部署8口或24口入室交換機。當業務需求發生變化時,只需簡單地將新增終端接入房間裡的入室交換機,裝置即插即用。不僅節省了時間與佈線成本,更避免了因網路調整而對教學實驗產生的潛在干擾。
詳細產品方案&相關需求
←歡迎掃碼反饋
高效運維,智慧減負
全光網路帶來網路管理的革命性變革。扁平化的大二層網路架構,減少了中間裝置的數量,使得網路運維變得更加直觀和簡單。我們不再需要頻繁處理複雜的佈線問題,也不必擔心因網路擴容或裝置調整而帶來的大量額外工作。此外,以太全光網有線無線一體化管理運維鏈路視覺化,能夠即時監控網路狀態,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大大提升了我們的故障排查效率。同時,這一選擇也體現了我們學校在推進資訊化程序中的前瞻性和專業性,為教育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圖4:奉賢校區全光網路裝置管理大屏)
隨著奉賢校區網路建設的順利完成,學校已經邁出了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堅實一步。10月8日,奉賢校區也在全光網路保障下圓滿完成了2024級2200餘名新生的入學工作。也誠摯邀請各界同仁來校參觀交流,共同見證這一轉變成果。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教育資訊化改革,依託全光網路這一先進基礎,推動更多教學模式、管理模式的創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