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真切和包含全部情感

毛姆這樣寫到:“我早已發現,當我最嚴肅的時候,人們卻總要發笑。事實上,當我隔了一段時間重讀我自己當初用我全部感情所寫下的那些段落時,我自己竟也想笑我自己。這一定是因為真誠的感情本身就有著某種荒謬的東西,不過為什麼這樣,我也想不出道理來。“

文字是緘默的想象力

2.11 當我站在兩邊通人行的閱讀室 環顧四周 竟發現這曾經陌生的文字像是換了一層外衣 電視裡的字幕,各種主題的雜誌封面,書籍的題目和書評,報紙裡的大字…認得出許多 一些面孔也真的是極為熟悉了
可能也沒什麼…但我想表達一種“轉變”的感覺 當一種文字從記得開始變成認得 從memorize到recognize
就像我第一次覺得如英文在我的生命裡“開始”變得熟悉一樣,就是它不再是一副測試的面孔,那種一看一聽就觸頭的符號。不再是習題、語法裡面令人頭疼的怪獸,而是用來種植頭腦畫面的傑克魔豆,或是可以變來變去、搬來搬去的小磚塊
我幻想著能自己夠某種程度駕輕就熟的閱讀和用它遣詞造句的時候。當然,流利的說話即時表達是另一回事。

我喜歡…

2.12 我沒有很上心地學習義大利語,也不逼自己說話,但我內心非常喜歡它。在興致盎然或激素水平上升的時候,也會去延展一點點。
我喜歡沒廣告的多鄰國,闖關倒計時模式很有趣,AI加持的錯題反覆訓練也很有效。我喜歡買東西時候問東問西,Eliseo電影院旁邊有一家蔬果店是店主幫選水果的,你只需要說你想要什麼,她就幫你拿。我有時候去,末了都指著一些水果/蔬菜問那是什麼,待她給我介紹一番,然後說 Grazie, alla prossima! 回頭再買
我喜歡每週一的移民小課堂,老師(i maestri)是兩個義大利男孩和一個義大利女孩的隨機拍檔,學生由一圈十幾個國家的移民組成,大多數是打工者或隨父母移居這裡,印度、秘魯、巴西、孟加拉國、俄羅斯、法語區的若干國家 匯聚一堂,那七嘴八舌的場面簡直是冬天裡的一把火,驅逐著日常的孤獨。有時候覺得很神奇,在這個混亂的學習場,一門不是所有人母語的語言展現出神奇的凝聚力量,讓人能沒負擔的開口表達。
我喜歡在餐館打工時隨機學習,報菜名,記人名,聽客人要什麼,聽不懂他們要什麼。有一回遇到一桌義大利客人,他們非要和我說英語,我說我要練義大利語,你們不和我說義大利語我就不給你上菜。
我喜歡在Eccomi 咖啡吧吃早餐時翻報紙,挑出來自己最喜歡(能認得出最多字)的一版。

我喜歡在蘇菲姐的酒吧碼字,聽隔桌的老客人一邊喝啤酒、一邊侃天、罵罵咧咧。
我喜歡跑步或走路時聽 Easy Italian (Matteo e Raffaele) 咚咚咚的播客,和四季播客 Quattro stagione con Laura 的播客,從一開始只能聽出幾個動詞,到知道在聊啥了(雖然細節還是聽不懂)。最近一期聊到義大利版的“老友記”叫做 Via Zanardi, 33,故事背景還在 bologna;還有情人節那期講塞小紙條的榛子巧克力球 i Baci Perugini,當天晚上立馬去買了轉天送給女朋友們,結果大家只吃了巧克力,都沒看見小紙條。
Via Zanardi, 33
i Baci Perugini
哦,說到自然的講話。

兩杯濃縮café

2.25 我每天早上在家後面的公園 Parco Fornace Marzocchi 跑步,一對看似夫婦的人也每日雷打不動地在那裡快走。儘管我們並不認識彼此,每次迎面遇上對方的時候都會相視微笑,說一聲Ciao。我有時候間歇性社恐,不想一圈遇上兩次,就調頭回跑。
Parco Fornace Marzocchi
昨天那位先生突然在我拉伸的時候在我旁邊停下,他張開雙手,邀請我去旁邊的bar喝咖啡。我像是受到一位老朋友的邀請(真奇怪),歡喜的隨他一起去了。
我才知道他叫Paolo,已經退休,退休之前在DHL工作。那位女士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一位好友,叫安吉拉。兩人在這個公園這樣晨走已經十年了。
他沒問我要點什麼,而是直接要了兩杯濃縮(café)和兩杯水,沒讓服務員麻煩自己端了過來。坐下,他問我 每天都跑嗎?我說對。他說年輕真好,我說你多大了,他笑著說我已經很老很老了。我說之前我看你的背影,活像一個滑雪運動員(因為他帶帽子,穿著綠色像滑雪服,還帶著手套)。他一口乾掉了水,然後是濃縮,我剛跑完,只喝完了水,濃縮則磨磨蹭蹭的抿了幾小口。

掃書的標題

2024.9.28 正想著這座 Malatestiana 圖書館。
年輕人來學習,並無時間寵幸書架上的書。大家埋頭苦幹。我也是,來過老多次,大部分都是抱住電腦躲在角落學習和處理什麼 “正事兒”,不知不覺一上午一天過去。中間偶爾學肌炎了從凳子上站起來,順著就在座位旁的排排書架掃一掃書的名字。
絕絕大部分的書都是義大利語,有的書名容易辨認,可能就是你熟悉的東西你就會他為圓心順著某個半徑去熟悉周圍的東西。比如最近在想多元文化人類的話題,突然看到 一本多元文化人類的小書"L'umanità Multiculturale",探討人的普遍性。

"L'umanità Multiculturale"

“E che quindi è più utile e produttivo cogliere il cambiamento del contesto – la rivoluzione spaziale oltre che economica dell'età globale – che non accettare come immediatezza la rinascita delle culture e ricercare un nuovo algoritmo per la loro composizione, o escogitare una qualche nuova figura di assemblaggio delle tessere (le culture) in un nuovo puzzle (l'umanità). Che si impone, insomma, una genealogia spaziale e materiale del multiculturalismo; e che questa va ricercata nella globalizzazione, la cui essenza di «mobilitazione globale» coinvolge anche le tradizionali categorie di «umanità» e di «cultura».”
“umani sono passione iutile 人是無用的激情。”
再有比較好認的是經濟學區。歷史區。文學區(英美文學義大利文學,詩歌戲劇)。哲學區。
比如哲學區,亞里士多德 柏拉圖 蘇格拉底 到 黑格爾 的名字念出來就知道是誰。

古埃及文字 𓄿𓊪𓂧

2.17 在Livia女士的安排下,我在都靈參觀了出埃及之外世界上最大的古埃及博物館。我坐在那看了好久關於象形文字和莎草紙製作的紀錄片,腦子裡想著:人們怎麼抽象出事物呢?當沒有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文字的時候,我們怎麼去表達我們看到的東西,並且賦予它意義(含義、聲音、宗教等級)的呢?
李飛飛說3D是自然的語言,語言是人的語言。語言是認知思維的一種極簡抽象(他不是畫,無需寫實),需要承載有效傳遞訊號的智慧。哲學是這種抽象的產物,所以哲學家在顛覆哲學之前,首先顛覆了語言。
古埃及文字hieroglyph,即我們所說的象形文字 hieroglyphic 由三類符號構成:表意符號(ideograms)、表音符號(phonograms)及限定符號(determinatives)。
表意符號是用圖形代表所畫之物或與此物密切相關的含義。大體說來,凡是能夠畫出來的實物都用該物的圖畫形狀來表示,即以形表意。例如,𓁶(U+13076)即可表示“臉”;畫一個圓圈,中間加一個點 𓇳(U+131F3)即可表示“太陽”。
表音符號代表特定的聲音或音節,類似於字母或音節符號。例如:𓈖(U+13216)這個符號代表“mn”音,可以用於拼寫單詞。
限定符號用於指示單詞的類別或含義,通常放在單詞的末尾,例如𓀭(U+1302D)這個符號用於表示與神相關的單詞。
古埃及文字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母音,只有半子音和子音。例如,古埃及象形文字中的“鳥”一詞(𓄿𓊪𓂧)就是純用聲符組成的:𓄿 (a)+𓊪 (p)+𓂧 (d)=apd (aped)。
直到19世紀,法國學者商博良透過對羅塞塔石碑的研究,才成功解讀出了古埃及象形文字。這些符號組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書寫系統,古埃及人將這些象形文字刻在神廟、陵墓的牆壁上,或是寫在紙莎草紙(papyrus)上,記錄下他們的歷史、宗教信仰、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英文中的“paper”一次即來源於papyrus。
寫這些文字,是對生命瞬間的重新描述,並無半點對事實的追問,僅僅是記憶的一廂情願。我對自己的意義,可能就是這 回看讓我自己都發笑的幼稚文字,除了真切和包含(當時的)全部情感,沒有什麼了…
噗哈哈哈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