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加拿大醫療制度雖然是免費,但是由於等待時間太長,導致很多病人為了保命,被迫出國求醫,CTV新聞今天講述了5個加拿大女病人的故事,解釋其中的原因。

多倫多女子:“我已經開始說再見了”
多倫多女子艾莉森·範登伯格(Allyson Vandenberg)表示,她甚至還沒踏進診所就被醫生拒絕接受背部手術,當時她的疼痛已經難以忍受。
“一位醫生同意為我看病,等了八個月,但還沒進門就拒絕了我,”她在給CTV新聞的電子郵件中寫道。
劇痛之下,她開始考慮尋求醫療協助的安樂死。
“我已經開始說再見了,”她說。
最後,幸虧一位墨西哥的朋友幫她聯絡了一位醫生,這次介紹可能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我們透過電話和WhatsApp聊天,直到我感覺舒服為止。我週一做了檢查,週四做手術。”
範登伯格是幾位接受CTV新聞採訪的病人之一,他們正在轉向出國求醫,這並非出於奢侈或方便,而是迫不得已。
據加拿大醫學協會稱,一些可以提前預約的非緊急手術正在被推遲,例如髖關節、膝關節和白內障手術,,而越來越多的加拿大人(目前已超過650萬)根本無法獲得家庭醫生的診療服務。
安省女子:“我害怕一輩子只能坐輪椅”
安大略省Glen Morris市羅娜·霍赫斯特拉滕( Ronna Hoogstraten )表示,在飽受六年多令人痛苦的背部和骶髂關節疼痛折磨後,加拿大的醫療體系讓她感到左右為難。
“我的 L5-S1 椎間盤已經惡化到 15%,其他椎間盤也開始滑脫,”她說道。“我害怕最終一輩子只能坐輪椅。”
透過研究,她找到了一家德國診所,並在提供核磁共振掃描結果後僅六天就預約了手術。
“我甚至還沒有收到加拿大外科醫生的轉診日期,但在德國這麼快就預約到手術,”她說。
蒙特利爾女子:“為了保命,我不得不出國。”
蒙特利爾居民塞琳·哈丁-瓊斯(Celyn Harding-Jones)表示,她患上一種罕見的腦瘤已經20年了,被迫到國外尋找治療方案。
“為了保命,我不得不出國,”她在給CTV的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
“我在加拿大找不到一位有這種腫瘤治療經驗或願意做手術的神經外科醫生。”
“到我35歲時,我出現了腦癱,幾乎無法照顧我的孩子,”她說,並補充道,“向省衛生委員會申請省外治療的流程不透明,而且不適合重病患者。”

瓊斯的慘痛經歷凸顯了許多加拿大罕見病患者的苦惱,他們常常發現自己被加拿大醫療體系的漏洞所困擾。
“由於醫療保健服務僅限於地方,我們只能獲得所在地區醫生的資質,因此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她說道,並強調在最需要的時候找到專科醫生治療是多麼困難。
阿省女子:加拿大醫療官僚主義
即使加拿大人被告知要去國外就醫,這條路也並非易事。
來自阿爾伯塔省的路易絲·祖克( Louise Zuke)表示,阿省衛生服務局建議她考慮自費在國外接受手術,而且只能在手術後申請報銷。
她無法保證獲得醫療保障,也無法保證在當地獲得後續護理。
她還被告知可以考慮在安大略省或卑詩省接受治療,但同樣沒有明確的時間表和結果。
加拿大女子:退伍軍人一樣
對於退伍軍人來說,這種情況同樣令人沮喪。
加拿大退役武裝部隊上尉喬迪·貝克特(Jody Beckett)也面臨著類似的困境。由於退伍軍人事務部的拖延,她最終在德國接受了頸椎手術。
“他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評估我的情況,然後才能批准我的報銷,”她說。“我沒有幾個月的時間等待繁文縟節的審批。”
這項手術包括脊柱重建,花費約10萬加元。
多倫多2名居民:出國治療便宜
西蒙弗雷澤大學教授瓦萊麗·克魯克斯(Valerie Crooks)表示,由於價格實惠、交通便利以及文化聯絡緊密,某些國家已成為加拿大人的首選目的地。
“墨西哥是一個重要的醫療旅遊目的地,因為它地理位置優越,出行門檻低——這裡有現有的航線,加拿大人無需簽證,而且費用相對可控,”她在接受CTV採訪時說道。
印度也很受歡迎,尤其是對有文化或家庭聯絡的加拿大人來說。“許多第二代和第三代印度裔加拿大人在探親訪友時會去印度接受醫療服務。”
但克魯克斯指出,一些新興的醫療旅遊目的地正在逐漸受到關注,尤其是在東歐,那裡的診所正在向國際患者推銷自己。
土耳其也已成為牙科和美容治療的熱門目的地,診所通常將醫療服務與酒店住宿和機場接送服務打包在一起,而且費用仍然只是加拿大報價的一小部分。
例如,多倫多地區女子米歇爾·F·雷諾(Michelle F. Renaud)正在前往土耳其進行兩顆牙齒的種植。
她說:“算上兩趟往返機票,我的花費不到5500加元。”
而在加拿大,即使有工傷保險,進行這項手術的費用也要超過10,000加元。
另外,多倫多男子Ken Hadall最近從伊斯坦布林回來,在那裡他做了全口修復,包括牙冠、牙橋和貼面,只花了3500美元,約合4800加元。
“我的奧克維爾牙醫給我報價,同樣的手術要100,000加元。”
一些國家甚至瞄準海外僑民群體,或在現有的旅遊業中增加醫療保健選項。
“一些加勒比國家正在構建健康和保健旅遊平臺,旨在吸引那些也購買醫療服務的遊客,無論是小手術還是大手術,”克魯克斯教授說道。
出行前須知
雖然外國診所可能提供更快捷的服務,但克魯克斯教授敦促加拿大人在預約海外手術前務必三思。
“人們通常關注醫療服務的前期成本,”她說,“但他們並不總是考慮到所有費用,包括交通、住宿和不可預見的併發症。”
她還建議先諮詢家庭醫生。“清楚瞭解整個流程至關重要。醫生可以提供關於康復和後續護理的重要建議。”
另外,醫療旅遊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如何在加拿大獲得後續護理。
“出國就診的患者通常會脫離其加拿大國內的醫療保健網路,”她解釋說。“並非所有加拿大醫生都熟悉國外的手術流程,因此,他們可能難以提供充分的後續護理。”
如果在國外進行的手術在加拿大並不常見,那麼這尤其具有挑戰性。
對許多人來說,出國是他們在國內遇到障礙後重新掌控健康的一種方式。但克魯克斯警告說,每個人的情況都是獨一無二的,出國治療代價高昂。
“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她說。“權衡潛在的利益和風險,併為未來的旅程做好周密的規劃至關重要。”
文章來源:https://www.cp24.com/news/canada/2025/05/10/i-had-started-saying-goodbye-why-some-canadians-go-abroad-for-medical-care/
重要通知!!
超級生活啟用新公眾號!
你可能還沒關注!
點下方進新號關注,不錯過加拿大任何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