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師辭職賣魚丸,年入14億,秘訣只有8個字

作者:田甜
#產業革新者#最華人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最華人
“不缺錢為什麼要上市募資?”
看上去,這是一場不受待見的赴港IPO。港股發行議案公佈後,中小股東(持股5%以下)的反對票數高達60.5%,但這並不妨礙安井食品如期推進上市程序。
7月4日,#安井食品在港交所成功上市。發行價60港元/股,首日開盤後盤中破發,一度跌近5%。
答案或許藏在更大的野心裡——
這位中國速凍食品行業的一哥,這一回,不僅要讓中國人的餐桌飄香,更要讓這份“中國味”漂洋過海。當老外想要品嚐中華美食,也能“所想即所得”。
為此,安井要搭建全球的供應鏈,建立全球的銷售網路,當然需要更多的錢。
你可能沒有聽過這家公司的名字,但你應該吃它家的產品。
從火鍋店各類丸子到早餐店的手抓餅,從便利店的關東煮到連鎖餐廳的預製菜……就連網際網路大廠的食堂,都飄著它的味道。
2022-2024年,安井食品每年營收都達到百億元級別。
而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公司掌門人#劉鳴鳴的逆襲故事。

● 劉鳴鳴
一名河南老鄉,辭去大學教師鐵飯碗,年近40才開始創業,先後進入速凍米麵、火鍋製品、預製菜等領域;如今構建起年營收14億元的速凍食品王國。
每一回,他都是以“快半步”的反應力下場,而後搭上行業高速發展的列車,
劉鳴鳴憑什麼擁有這份幸運?
“馬上去做,用心去做”。或許,寫在安井食品官網上這8個字,就是答案。
大學老師賣魚丸,夾縫中求生存
劉鳴鳴出生於1962年,河南鄭州人。那裡是中原糧倉,僅速凍食品領域,就有三全、思念兩位大佬先於安井食品誕生。
其實,劉鳴鳴的專業背景原本與食品行業八竿子打不著。
他是同濟大學高材生,學的是建築工程,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鄭州工業大學土木工程系任教。
彼時,正值上世紀80年代“下海潮”。只當了兩年大學老師,劉鳴鳴就放棄鐵飯碗,踏入商界。
他沒有火急火燎立馬辦企業,而是輾轉多家企業打工,一面觀察市場水溫,思考方向;一面積累經驗與人脈。
期間,速凍食品進入劉鳴鳴的視線。
一段在外企工作的經歷,讓他偶然觀察到,在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商超和大賣場裡,速凍食品非常普及,而在國內還屬於新鮮事物。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
2001年,劉鳴鳴在廈門創辦了華順民生,這是安井食品的前身。

● 無錫華順民生食品有限公司。圖片來源:安井食品官網
安井食品是從生產與銷售水餃、餛飩等速凍米麵製品開始試水,這讓劉鳴鳴與他的兩位河南老鄉在同品類上狹路相逢。
當時,三全已擁有國內最大的速凍水餃生產車間;思念的水餃、湯圓等產品也不遑多讓。
現實很快教育了劉鳴鳴。
巨大的生存壓力下,他及時止損,轉而生產饅頭、花捲等大企業不太重視的品類。
此外,劉鳴鳴選擇“兩條腿走路”,在速凍米麵食品之外,公司也同時發力魚糜類產品。

● 圖片來源:安井食品官網
早些年,劉鳴鳴曾在福建工作。靠海吃海,魚丸、花枝丸等福建特色小吃,這是當地漁民數百年來積累的討海智慧,他再熟悉不過。
安井把這些來自海洋的饋贈做成標準化食品,也算因地制宜,玩出了新花樣。
就這樣,兩條產品線建立起來了。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把產品推向市場呢?
當時主流的銷售渠道是線下商超。不過在那個年代,傳統商超很強勢,牢牢掌握著議價權,新品牌很難攻入。
安井把開拓渠道的重心放在了農貿市場與中小餐飲店。
這些渠道小而分散,最看重的是產品價效比。很多大企業之所以不願意跟這些渠道打交道,因為利潤太低了,還要挨個去談,是一門“苦生意”。
依託經銷商,安井把這些中小渠道一個一啃下來,最終實現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突圍。
那麼,安井憑什麼讓經銷商為自己賣力呢?
答案是保姆式的貼身服務。
比如同行是平均1名銷售人員對應2-3家經銷商,安井則是3-4名銷售人員對應1家經銷商,提供的支援更加全面。
比如安井會對二批商和終端進行管控,還會幫助餐廳設計選單,這就相當於為經銷商在拓展和維護渠道方面提供了助力。
抓住爆發的時間視窗
安井生不逢時,一出生就只能在海欣、三全、思念等速凍食品巨頭的縫隙中生存。此外,當時安井還面臨這樣的問題:
有兩家生產工廠,一家生產速凍米麵產品,已經止損並實現盈利;另一家生產魚糜產品,冷鏈成本高,外加市場規模小,工廠持續虧損。
兩家工廠對公司孰輕孰重,答案不言自明。
然而,就在2007年,安井做出了不同尋常的抉擇:
將更多資源與產能向虧損的工廠傾斜。
理由只有一個,速凍米麵行業不再高速增長,而火鍋消費將在大眾餐飲市場迎來爆發。
安井決定先發制人,在產品結構上,從以速凍米麵為主轉向以火鍋料為主。

● 安井的火鍋食材。圖片來源:安井食品官方微博
事實證明,這是劉鳴鳴在戰略抉擇上的勝利。
2008年到2015年間,火鍋市場的零售額以15%的複合年增長率高速增長,隨著家用冰箱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火鍋丸子也進入國民家庭的餐桌。
憑藉做魚糜類產品的積累,安井推出了蝦滑球、蟹味棒等數十種火鍋丸子,迅速攻佔了食客的味蕾。海底撈、呷哺呷哺等知名連鎖餐飲,也紛紛與安井簽下供貨協議。

● 圖片來源:安井食品官網
反映到銷售額上自然是節節攀升。2007年到2012年,安井營收從4.8億元增長到14.3億元,其中,火鍋料是業績增長的主力,從2億元增長到了10億元。
2016年,安井營收更是達到30億元,淨利潤達到1.8億元。2017年,安井食品在A股成功上市。
日後覆盤這段經歷,劉鳴鳴感慨地說:“在中國,速凍食品的發展起步晚,但是(安井)趕上了好時機。”

● 2017年,安井食品A股上市
事實上,安井食品能夠駛入發展的快車道,除了戰略方向順應消費趨勢的變化,戰術也不可或缺。
低成本正是殺手鐧。
推新品的時候,安井不是平均用力。如果發現某個產品有潛力成為爆品,安井就會順勢將其拔高和放大,比如冠以“年度戰略單品”,這就使得營銷資源的投入更加精準與聚焦。
蝦米餃、撒尿牛丸、千頁豆腐……這些都是安井歷史上年銷過億元的大單品。爆品的市場需求量大,規模化採購也在生產端降低了成本。
為了把冷鏈物流成本進一步降下來,安井還在全國範圍內佈局生產基地。選址遵循一個原則:哪裡吃火鍋的人多,就在哪裡建廠。

● 安井在全國範圍內佈局生產基地
目前,安井已佈局了12家生產基地,實現了“銷地產”。當同行平均運輸費用率在5%以上的時候,安井可以做到3%的水平。
安井為何如此摳成本?
要知道和安井做生意這群人,比如農貿市場攤主、街邊小飯店的老闆,都是精打細算的人,幾乎不會給品牌溢價,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火鍋料領域更是如此。
無論是營銷費用的節省,還是生產與物流成本降低,最終都會反映到產品價格上。低成本能力,正是速凍食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預製菜的沉浮
在米麵製品、火鍋料之外,酸菜魚、小酥肉、宮保雞丁……這些經典的中式菜餚,是安井包圓國民餐桌的另一個品類。
疫情期間,安井的預製菜業務迎來大爆發。如今,安井食品在中國預製菜市場排名第一,超過第2名至第4名市場份額總和。
不過,風口往往不屬於追風者,只會青睞有準備的人。
2018年,上市後的第二年,安井已開始佈局預製菜業務。
當年,安井新增速凍菜餚(預製菜)品類,與速凍米麵、速凍火鍋料並稱為三大戰略品類。
安井做預製菜,多線佈局,看上去唯恐滿足不了消費者對於中華美食的想象空間。
到2020年,安井已開發出“安井小廚”和“凍品先生”兩大預製菜品牌。
其中“安井小廚”推出了小酥肉、糯米雞、宮保獨自倖免牛肉等拳頭產品,主要滿足餐廳對於規模化供應的需求;“凍品先生”則是主攻家庭消費場景,用辣子雞、酸菜魚等地方特色菜,俘獲消費者的胃。
● “凍品先生”酸菜魚
安井要儘可能一站式滿足消費者需求,如果都是自建工廠生產顯然太慢。
於是,安井又以出資控股的方式,將小龍蝦加工企業“新宏業”和“新柳伍”納入麾下。

● 湖北新柳伍食品集團。圖片來源:安井食品官網
對於預製菜的未來,劉鳴鳴充滿樂觀,“它比速凍米麵和火鍋料加起來的行業規模都會大。”
然而,2024年,安井預製菜業務增長大幅放緩。
其實,不是安井不努力,而是預製菜行業整體遇冷。
目前,80%的預製菜都是賣給餐飲企業。當消費需求疲軟,餐飲企業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自然就會減少對預製菜的需求,甚至要求供應商進一步降價。

● 圖片來源:安井食品財報、公告
安井食品作為預製菜行業龍頭,也不能獨善其身。
或許,只有在預製菜產品研發與技術上不斷加大投入,讓產品更有質價比,才會更有吸引力。
讓中華美食飄香海外
從速凍米麵到火鍋製品,再到預製菜重構後廚餐廳,安井食品的發展歷程,是中國食品工業進化的一個縮影。
審時度勢,順勢而為,厚積薄發,正是劉鳴鳴的逆襲密碼:
作為速凍食品行業的後來者,他沒有先發優勢,只能在巨頭的縫隙中尋找方向;
看到速凍米麵行業市場格局已定,他果斷轉向火鍋料製品領域;
當預製菜還處在萌芽階段,他又下注速凍菜餚市場,使其成為公司戰略品類。
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過程中,劉鳴鳴重視細節,比如不斷錘鍊低成本的核心競爭力,為經銷商提供更多支援,“馬上去做,用心去做”的企業文化逐漸形成。
如今,中國14億人口一日三餐“吃什麼”這個基本需求,可以說都被安井食品的三大品類(速凍調製食品、速凍菜餚製品、速凍米麵製品)包圓了。

● 安井品牌及產品矩陣。圖片來源:安井招股說明書
安井已生長為坐擁百億營收的速凍食品巨頭。
下一步,何處覓增長?
劉鳴鳴將目光瞄準了海外。
2021年,中國企業出海的話題遠不如當下火熱,安井食品已透過收購英國功夫食品,將速凍麵點等產品打入歐洲市場。
劉鳴鳴曾說,“我們在歐洲經過考察,在自建廠還是併購一家相對成熟的企業上,我們選擇了一個已經鍛鍊成熟有市場份額有品牌力的企業,然後逐步再去延伸。
也就是說,對於出海,安井不求速成,而是依託英國功夫食品實現本土化,學習歐洲企業在食品生產、企業管理方面的經驗,以此提升國際化水平。
● 小龍蝦預製菜
在東南亞,安井則是在當地設立本土化工廠,將速凍小龍蝦等產品出口到菲律賓、柬埔寨等國家。
2024年,安井食品海外營收佔比只有1.1%,不過劉鳴鳴志在全球化。
他說,“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食品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走向全球是有機會的。
這一回,劉鳴鳴能贏嗎?
● 參考資料
[1] 財經天下WEEKLY大學老師賣魚丸,一年大賺14億
[2] 快刀財經|靠賣丸子年入百億,拿下10萬家餐飲店:這個預製菜之王,早已包圓國人餐桌
[3] 天天IPO|火鍋丸子,撐起一個廈門IPO
[4] 冷凍食品|安井董事長劉鳴鳴:投資功夫食品,開拓海外市場視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