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井食品老闆劉鳴鳴,曾經當過大學老師,靠著賣牛肉丸、手抓餅等速凍食品發家,後來又切入火鍋底料、預製菜等領域,2023年一年利潤就高達14億元。如今,安井食品又瞄準了海外市場。
視覺中國
最近幾個月,市場上掀起一股赴港上市潮。美的集團、順豐控股、海天味業、恆瑞醫藥……以火鍋丸被大眾熟知的安井食品也不示弱,12月2日,安井食品宣佈啟動H股上市計劃,這一決定已透過董事會與監事會審議,並將在未來18個月內擇時完成。
安井食品於2001年誕生,2017年A股上市。作為一隻典型的消費股,它走的是一條從速凍米麵到速凍火鍋食品,再到預製菜的進階之路。發展最猛的2020年,公司股價從52元漲到186元,漲了2.5倍,2021年又達到277元巔峰。
進入2024年,受餐飲環境低迷等影響,安井食品股價回落到100元以下,公司尋求國際融資並有意將速凍食品賣給外國人。這樣的想法可行嗎?

從大學老師到“速凍大王”

提起安井食品的名字,很多寶媽、上班族、單身族都倍感親切。
寶媽們習慣換著樣買來安井食品的各種包子給孩子做早餐,在她們看來,安井食品的東西營養健康,操作簡單,而且非常快速,上鍋蒸上六七分鐘足矣。
上班族亦是如此,在每一個“多睡一分鐘就可能遲到”的清晨,冰箱裡的安井食品快餐,都能及時為他們的肚子補充能量。小紅書上,一位博主甚至分享了安井食品“懶人一週不重樣早餐”選單,選單裡包含紅糖發糕、桂花糕、奶黃包等各色餐點,貼子引來評論區幾十條共鳴聲。
在安井食品天貓旗艦店,銷量靠前的速食麵點類產品,評價有5萬+,牛肉丸等火鍋食材,評價有3萬+,手抓餅評價也有7000+,這些資料都足以說明安井食品身為老牌“平民速食”的受歡迎程度。
安井食品的創始人劉鳴鳴,是河南鄭州人,最早是一位大學老師。上世紀80年代,在改革開放的洪流下,任教僅兩年時間的劉鳴鳴,決定從教育行業中脫離,投身商海。
他先是在包括房地產在內的多家公司中輾轉任職,積累商業經驗,尋找創業契機。終於在2001年,感受到冷凍食品行業的繁榮,劉鳴鳴集結資金創立了安井食品,生產和售賣饅頭、手抓餅、魚丸等產品。
彼時,城市中已經有三全(1992年創立)、思念(1997年創立)兩大品牌佔得先機,尤其是三全,不僅被河南省評為食品業50強,而且還擁有國內最大的速凍水餃生產車間,顯然,安井食品和這兩位前輩硬剛,根本不是對手。
劉鳴鳴的做法是將重心放在農貿市場和餐飲店渠道,走“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到2017年上市時,安井食品已經做到了年營收34.84億元,淨利潤2.02億元,產品種類超過300種,營銷網路涉及經銷商及大型商超近600個,包括沃爾瑪、永輝、大潤發、家樂福、麥德龍等連鎖超市,以及呷哺呷哺、海底撈等大型餐飲客戶。
2022年,安井食品成為國內速凍食品行業首家年營收超過百億元、利潤過十億元的集團公司。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0.45億元,同比增長15.29%;淨利潤14.78億元,同比增長34.24%。安井食品在官網自豪地寫道,公司穩居國內速凍食品行業規模第一、利潤第一和市值第一。
能在食品細分的速凍領域取得如此佳績,離不開安井食品的兩次重要轉型。
第一次是2007年至2012年,由速凍米麵為主到火鍋料為主的轉型。

▲ 北京某家樂福店內,安井食品的火鍋食材銷售區
據投資機構穆棉資本的資訊,當時,安井食品有兩個工廠,一個生產速凍米麵,年銷售達到2.8億元,是集團利潤貢獻的主力;另一個生產速凍火鍋料,年收入2億元,一直虧本。
二者相比,孰輕孰重高下立判,但公司高層堅信,火鍋料正處於高速發展期。加之小肥羊申報上市,呷哺呷哺生意紅火,這個轉型還是毅然決然地實施了。
從2007年到2012年,公司總收入從4.8億元增長至14.3億元。其中,火鍋料成為業績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收入從2億元增長到了10億元。2021年安井食品已佔到國內速凍火鍋料45%的市場份額。同年,劉鳴鳴以33億元的財富登上《胡潤百富榜》。
後來,憑藉火鍋料和速凍米麵這兩把劍,安井食品又平穩走了幾年直到登陸資本市場。2018年,也即上市後第二年,安井食品提出“三劍合璧、餐飲發力”的經營策略,新增速凍菜餚(也即預製菜)成員,和原先的速凍米麵、速凍火鍋料並列提升為戰略品類。
2018年,速凍米麵、速凍火鍋料、速凍菜餚的收入佔比分別為25.79%、64.85%、9.28%。到了2023年,這一佔比演變為18.12%、50.10%和27.96%。也就是說,一邊是速凍米麵這個“元老產品”的佔比在縮小,另一邊,速凍菜餚正分擔起速凍火鍋料的一部分營收重任。安井食品的戰略前瞻性得以被證實。
也是在2023年,公司一年時間內大舉分紅超7億元,達到史上之最。2024年前三季度又分紅6.81億元,佔前三季度合併報表歸母淨利潤的比例為65.01%,可謂豪橫。
實力如此,安井食品赴港上市似乎是理所當然的順勢而為。但事情遠沒有想象中簡單。

告別高速增長

2020年至2022年,安井食品的營收增長均超過30%,但2023年降至15.29%;2023年的公司淨利潤增速也從2022年的61.37%砍半至34.24%。
2024年前三季度,情況未見好轉。營收增長只有7.84%,淨利潤增長直接為-6.65%。公司解釋稱,主要由於政府補助較上年同期減少。
但《財經天下》發現,安井食品上市後迎來的2020年至2022年快速增長期,也恰恰是公司預製菜突飛猛進的年頭,該板塊營收增速一度高達112%,2024年前三季度增速只有7.34%,而此時預製菜收入佔比已達到30.12%,明顯的降幅自然也就拖了公司的後腿。

簡單來看,安井食品的預製菜業務有幾塊,一塊是兩個加工小龍蝦的子公司“新宏業食品”和“新柳伍食品”,這是公司預製菜的主力。
另外還有全資子公司“凍品先生”的黑魚片、藕盒、酸菜魚,“安井食品小廚”事業部的小酥肉、荷香糯米雞,以及原有安井食品品牌旗下的蝦滑、蛋餃、“千夜”豆腐等。
新宏業食品和新柳伍食品是2011年和2022年被安井食品納入旗下的。長期跟蹤研究安井食品的金百鎔投資經理劉新對《財經天下》表示,安井食品預製菜增速放緩,一方面因為現在下游餐飲行業需求不振,導致對餐飲供應鏈的需求減弱,走大客戶路線的預製菜營收增速放緩。另一方面是公司並表新宏業、新柳伍業務因素,導致此前基數過高。
新宏業、新柳伍和安井食品都簽有業績承諾,其中,新宏業食品截至2023年順利完成了三年的承諾,但承諾期一過就動力不足,營收淨利雙雙下降。另一家新柳伍食品也是類似,2022年完成了業績承諾,2023年因未完成而造成了3609.29萬元的商譽減值,2024年上半年完成了40.52%,全年能否完成尚未可知。
安井食品在財報中提到,隨著近年來行業的成熟、資本的加速進入和供給端的快速擴容,蝦尾及小龍蝦價格持續下行,企業經營壓力陡增。
行業表現上確實如此。公開資料顯示,近5年來,小龍蝦養殖呈現過剩狀態,2023年養殖面積達到196萬公頃,產量316.10萬噸,遠超2019年的112萬公頃和163.87萬噸。目前,小龍蝦已成為草魚、鰱魚、鱅魚的第四大淡水養殖品種。
供給過剩的同時,大眾對小龍蝦的熱情卻在降低,兩端壓力導致養殖戶爭相內卷降價,紅餐網報道稱有蝦農甚至以1元/千克的價格甩賣小龍蝦。
在這樣的悲觀情況下,安井食品還投入10億元建洪湖安井食品預製菜生產基地,基地於今年4月份開始試生產。基地產能為10萬噸,包含小龍蝦、水產類預製菜餚及速凍調製食品等生產線,這不免給投資者造成疑慮。
業績承壓反映到股價層面,2021年2月衝到的277元成為安井食品無法再逾越的高峰,此後公司股價震盪下滑,如今只有不到100元。對應市值從670億元跌至如今的250億元,蒸發了400多億元。
Wind顯示,公司原始股東——董事長劉鳴鳴、總經理兼董事張清苗、副總經理黃建聯、副總經理黃清松自2018年起,一直在不停減持手中股份,合計套現金額達34億元。

瞄準海外市場

有餐飲人士評論,安井食品從不起眼的速凍食品界小弟,發展到成為橫跨火鍋配料、預製菜市場的巨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司在合適的時間用恰當的方式做了正確的事。發現火鍋賽道爆發就果斷切入火鍋配料,發現預製菜有前景又先於其他企業佈局預製菜市場。
然而,企業經營的多變性正在於此,當兩項精準切入的賽道紅利褪去,眼下,尋找新增長成為安井食品的當務之急。
細心的投資者可能會注意到,2024年安井食品的半年報,開篇圖是一個小男孩在烤腸。
這種設計背後暗藏安井食品的小心思,安井食品在財報中提到,烤腸屬於高速增長、大品類、上升週期的產品,2024年公司將火山石烤腸列入年度推廣重點。安井食品的推廣手段很特別,選擇售賣安井食品烤腸的客戶,將獲得由安井食品提供的烤腸機、太陽傘、地攤車。
安井食品希望藉此獲得烤腸客戶的優先選擇,進而提高市場佔有率,公司的目標是三年內進入行業第一梯隊的前五名。
由此可見,在產品端,安井食品探索的腳步還在繼續。此次計劃港股上市,安井食品旨在加快國際化及海外業務佈局,提高綜合競爭力以及增強境外融資能力。這意味著安井食品不再侷限於中國消費者客群,而試圖從海外吃貨群體中,獲得業績增長的可能性。
事實上,在現有的海外銷售中,安井食品子公司英國功夫食品的速凍麵點等產品已覆蓋以英國為主的歐洲市場(包括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新宏業、新柳伍的“小龍蝦仁”等產品已銷往歐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安井食品主品牌的速凍麵點、速凍丸滑等產品已出口到東南亞、澳洲、美國、加拿大等地。
經營資料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收為110.77億元,境外業務收入為1.22億元,雖然營收佔比僅為1%,但同比增長35.77%,增速居所有地區之首。
在回答投資者“為什麼有信心把預製菜賣給外國人”等提問時,安井食品表示,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具備良好的出海機遇和廣闊的市場空間,以預製菜為例,機構預測2026年預製菜全球市場總規模將達萬億美元。未來,隨著海外渠道的下沉滲透,公司計劃增加小龍蝦、魚頭、魚糕等水產預製菜餚,不斷豐富海外市場產品線,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消費者的需求。

劉新表示,速凍食品行業產品端無壁壘,任何速凍廠家都可以生產,壁壘主要體現在生產端和渠道端。他稱,“安井食品生產端的優勢主要在於透過銷地產策略,外加大規模採購,降低單位生產成本,相同產品價效比高”。
在渠道端,劉新稱,安井食品渠道覆蓋度廣,包括比如KA(大客戶)、農貿市場等。加之對終端客戶保姆式服務,透過貼身支援和多個銷售人員服務一個經銷商,可以提升銷售渠道的通暢性,使得經銷商的單體銷售額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另外,安井食品和主要經銷商合作年限已超過四年,在不同廠家生產相同產品的情況下,下游客戶更願意選擇安井食品。
結合安井食品港股上市欲募資用以全球銷售網路建設、全球供應鏈體系建設,這些或許共同構成了安井食品進軍海外的底氣。
對於安井食品海外產品佈局,劉新最後還建議稱,相比預製菜餚,米麵和肉丸類更容易出海。比如越南春捲、海南雞飯等,更多作為佐餐小食或涮煮配料,當地消費者更容易接受。預製菜餚需要滿足當地人口味和喜好,開發難度不大,品牌打造和渠道拓展都需要時間。

每人互動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財經天下WEEKLY(ID:cjtx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