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瑾山月
來源:每晚一卷書(ID: JYXZ89896)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週週朗讀音訊

知名財經作家張伯鑫,在他的財商課上說:
一時窮不可怕,可怕的是擁有窮人的思維和性格,一直窮下去。
就像有些人,大事拎不清,小事算太精,機關算盡,功勞獨享。
雖佔得一時的便宜,卻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最終鬧得人財兩空。
“財富守恆定律”揭示,當一個人內在的“德”不足,則難以撐起外在的“得”。
窮,從來不是宿命,窮人性格才是致貧的根源。
-
“窮人性格”之一:人品窮。
唐朝,有個米商,人送外號“錢九兩”。
為了牟利,他偷偷把一斤秤改成九兩,還為此沾沾自喜。
起初,大夥的確沒發現他的貓膩,照常去米鋪買米。
但時間久了,就有人察覺出不對勁,上門找他對質。
錢九兩當然不認,還囑咐兩個兒子再把秤改成八兩。
結果,不到一年時間,原本顧客盈門的米鋪,就冷清了下來。
錢家父子雖嚐到了一點甜頭,卻失了百年基業,可謂得不償失。
然而,這種“九兩秤”的傻事,在現實生活中卻比比皆是。
打假博主@狂飆兄弟,就不止一次在市場上碰上“鬼秤”。
最誇張的一次,當屬前陣子他在海鮮市場上的經歷。
一處海鮮攤位前,博主質疑商販的秤斤兩不對,遭到對方的辱罵驅趕。
爭執過程中,商販自知理虧,竟光天化日之下砸毀電子秤,搶奪博主手機。
影片一齣,全網沸騰,相關部門迅速介入,最後查明商家的確是有問題。
如今,且不說這個海鮮攤老闆如何,就連帶整個市場,都很少有人光顧。
老話說:討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虧;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損。
貪圖蠅頭小利,損失的是未來的信譽;昧著良心賺錢,來日必將加倍償還。
世上最愚蠢的精明,莫過於貪小便宜吃大虧。
天道好輪迴,不義之財取之必禍,虧心買賣終虧自己。

-
“窮人性格”之二:眼光窮。
前幾天,重溫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對年輕人謝曉夏的選擇,頗感唏噓。
謝曉夏本來跟隨一位師傅學手雕,卻覺得木雕活來錢太慢,便偷偷做起了網路直播。
見他如此心浮氣躁,師傅狠狠批評了他,謝曉夏一氣之下竟直接跑去上海炒起了基金。
結果,他錢沒賺到,還把僅有的三萬元積蓄全部賠光,只能灰溜溜地回老家務工。
真是“富人思來年,窮人顧眼前”。
越是想賺快錢,越容易竹籃打水一場空。
看到哪個行業賺錢,就一股腦地跟風,聽說哪裡有紅利,就不管不顧地轉行。
只要短期內得不到回報,就立馬沉不住氣,像沒頭蒼蠅一般追逐眼前小利。
“窮人性格”,很多時候就是一種短見,一種忽視長遠規劃和個人成長的盲目。
曹德旺在老家建廠房時,把工程承包給了一個閩侯人。
簽訂合同的當晚,閩侯人偷偷找上曹德旺,又是給他塞錢,又是給他送禮。
曹德旺覺得蹊蹺,一問才知原來當地有個習俗,承包方一般透過低價拿下合同,再透過送禮找關係,把價格抬高。
閩侯人打的正是這個主意,就想狠賺一筆,根本沒打算長久合作。
但曹德旺卻接受不了這種“一錘子買賣”,直接警告閩侯人:
“希望你以後能夠踏踏實實做事,不要總想著這些歪門邪道。”
愚者短視,智者遠見。
真正的聰明人,從不計較眼前的得失,而是放長線釣大魚。
只有抵得住誘惑,壓得住性子,才不會急功近利,錯失良機。

-
“窮人性格”之三:格局窮。
《人情世故》中,看過一個徐小姐的故事。
徐小姐大學畢業後,入職到一家企業做銷售。
剛入行那會,沒有特別重要的活兒,領導便安排她和其他新人協助主管整理標書。
過程中,幾個年輕人配合默契,相處融洽,不出幾天就弄好了一份不錯的標書。
然而令人氣憤的是,在向主管彙報時,徐小姐卻將功勞歸為己有,對別人的付出隻字不提。
結果月底發績效,徐小姐自然把整個團隊的獎金,悉數收進了自己的腰包。
同事們憤憤不平,但都礙於面子不好意思爭辯,只能眼睜睜看著徐小姐吃獨食。
不久後,銷售部門重新劃分團隊,沒有一個人願意和徐小姐分到一起。
這下,吃獨食的徐小姐只能單幹,完全無法勝任上級交待的任務。
不久後,她主動提出離職,本以為能再找到一份工作,卻不料自己的事早已傳了出去。
無論競聘哪家公司,背調一關就過不了。
《省心錄》中雲: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出門在外,最忌利益獨佔,不給旁人分一杯羹。
你坑人一次,別人記恨你一輩子;你奪人利益,必成為眾矢之的。
路經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食。
求財,重在共贏,生意,講究合作。
只有捨得讓利,我們在賺錢這件事上才能持久。

-
“窮人性格”之四:認知窮。
商業顧問劉潤說:
“所謂賺錢的本事,就是構建戰略勢能,用稀缺能力支撐價值空間。”
什麼意思呢?他舉了一個企業家的例子。
這位企業家,在餐飲業競爭白熱化的情況下,仍能保持300%的年增長率。
就在於他悟透了一個道理:不能只想著賺客戶的錢,要盡力幫客戶省錢。
比如,他為高階餐廳做預製菜,只選那些工序複雜的,像紅燒肉,糖醋小排,獅子頭等。
這樣他就能為那些餐廳省去了大量的人工和時間成本,而他則從為客戶省掉的錢中抽成一點。
他的稀缺能力在於集中烹製預製菜,價值空間在於為客戶省了錢,根本的思路是透過利他實現利己。
反觀其他同行是怎麼做的呢?
為了盈利,要麼進行惡性競爭打壓對手的品牌,要麼降薪裁員先保住幾個大股東的利益。
然而,這些老闆越是無所不用其極地追求利潤,越是難以有立足之地。
劉潤忍不住感慨:這位企業家真是用高緯度認知對競爭對手進行碾壓。
其實,早在很多年前,稻盛和夫就指出:利他,是最根本的生財之道。
只可惜,很多人反其道行之,只顧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更有甚者,眼紅別人發財,背地裡使些“損人不利己”的招數。
社會學家羅伯特·阿克塞爾羅德曾說:生意場上,最優策略是“一報還一報”。
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往往建立在別人成功的基礎之上。
養成利他思維,在高質量的互惠關係中,人才能把事業做得風生水起。
▽
有個精明的老婦人,每次逛超市時都一路試吃,經常不花一分錢就填飽了肚子。
一次,一個小孩想學她這樣,卻被身邊的長輩教育說:
“別學這一身窮氣,有了窮氣,一輩子想翻身就難了。”
所謂窮氣,在作家馬德看來,就是把人性中的卑劣,養成了生活中的習慣。
為什麼有人明明很努力還混跡於底層,恰恰就在於他們身上的窮人習氣。
唯有從根上剔除窮人性格,才能扭轉現狀,進入生財的良性迴圈。
別貪小便宜,不急著賺快錢,不斷地提升認知,凡事多顧一顧別人,自己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在看哦

關鍵詞
博主
就是
一個人
一點
曹德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