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砸170億搶人,華人創企撿漏:Windsurf72小時閃電解體

谷歌吃技術骨幹,Cognition喝業務“湯底”。
編譯 |  王涵
編輯 |  漠影
智東西7月15日訊息,今日凌晨,自主AI工程師工具Devin所屬公司Cognition與AI程式碼生成初創公司Windsurf在海外社交媒體X上釋出聯合影片,共同宣佈Cognition已簽署最終協議收購Windsurf剩餘團隊
而就在3天前,谷歌花了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2.2億元)挖走Windsurf前執行長Varun Mohan、聯合創始人Douglas Chen以及編碼工具研發團隊的部分成員。據谷歌發言人透露,該Windsurf團隊將加入谷歌DeepMind部門,主要致力於Gemini專案,專注於智慧體程式設計
▲Cognition與Windsurf在海外社交媒體X上釋出聯合影片(來源:X)
在Cognition與Windsurf的聯合影片中,Cognition執行長Scott Wu和Windsurf代理執行長Jeff Wang透露,他們將首先將Cognition的自主AI工程師Devin整合到Windsurf IDE中
這種組合產品可以讓開發人員能夠規劃任務、將程式碼生成委託給智慧體並審查拉取請求,所有這些都在單一介面內完成。
回溯整個Windsurf收購事件,從與OpenAI的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5.2億元)收購談判擱淺,到谷歌 “只取核心團隊” 的爭議性操作,再到如今被Cognition接手剩餘業務的 “一魚兩吃” 結局。Windsurf這一連串波折,正是矽谷AI人才大戰白熱化的縮影。
01.
谷歌挖走聯創
Cognition“包圓”產品和使用者
據外媒CNBC報道,除了挖走聯合創始人之外,谷歌還將支付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2.2億元)作為選擇Windsurf技術的非獨家許可。該交易不包括對Windsurf的任何股權投資,也不包括對該公司的全面收購。與此同時,Windsurf保留了授權其技術的能力,並將繼續獨立運營。
谷歌發言人回覆CNBC稱:“我們很高興歡迎Windsurf團隊的一些頂尖AI編碼人才加入谷歌DeepMind。”
今日凌晨,Cognition與Windsurf,在海外社交媒體X上釋出會聯合影片宣佈:Cognition已簽署最終協議收購Windsurf剩餘團隊,收購金額尚未公開披露,具體的交易條款也尚未公佈(兩家公司均為未上市初創公司)。此次收購使Cognition能夠獲得Windsurf的核心產品、品牌和剩餘團隊。
在一篇題為“The Next Chapter”的Windsurf部落格文章中,Jeff Wang直接承認了內部的動盪:“上週,我們失去了我們的創始人和研究團隊。”
他讚揚了剩餘員工在過渡期間的專業精神,並強調儘管經歷了一些混亂,但許多優秀品質依然完好無損。
Jeff Wang在部落格中寫道,Windsurf的企業收入繼續環比翻番,並且保持著數十萬的每日活躍使用者。Cognition強調,該交易包括Windsurf員工的全面財務參與,包括免除懸崖和加速歸屬。
▲Windsurf部落格文章(來源:Windsurf官網)
Windsurf內部信翻譯如下:
各位同事:
首先,我想承認Windsurf最近確實經歷了一段動盪時期。上週,我們的創始人和研究團隊相繼離職。感謝大家在這段時間表現出的專業態度,我知道這並不容易。
儘管經歷了這些波折,但讓我們引以為豪的核心優勢依然存在。我們的業務增長勢頭強勁,企業收入每季度翻倍,與合作伙伴和政府機構建立了優質渠道,並擁有數十萬日活躍使用者。
今天,我非常高興地告訴大家,Windsurf將被Cognition收購。我們的頂尖團隊將與這家創造了首個自主軟體工程師Devin的標杆企業強強聯合。我們的現有客戶和強勁的業務線將得到更好的支援,並享受前所未有的產品創新。同時,Windsurf的獨特智慧財產權也將融入Cognition,助力聯合團隊繼續推動AI程式設計能力的邊界。
在眾多優質選擇中(再次感謝大家的才華和努力讓我們走到今天),Scott和他的團隊是我們毫無疑問的最佳選擇。就像我之前半開玩笑說過的那樣,他們是唯一讓我們感到壓力的競爭對手。在整個AI領域,Cognition確實是我們最尊敬的團隊,也是帶領Windsurf進入下一階段的完美夥伴。
作為領先的應用型AI公司,Cognition的旗艦產品Devin已在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生產級程式碼庫中部署。他們的收入增長速度甚至超過了我們的高速發展,目前已透過Founders Fund等機構融資超過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5億元),最新估值達到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7.0億元),擁有穩健的財務狀況和更強勁的客戶資源。
這也是產品層面的完美結合:我們開創了智慧IDE,而Cognition打造了市場領先的自主智慧體。未來,工程師可以在Windsurf中規劃任務(藉助Devin對程式碼庫的深度理解),將模組化工作分配給Devin團隊,同時透過Tab、Cascade等功能在Windsurf中親自處理最具挑戰性的部分——最終在同一環境中無縫整合。這就是我們將共同創造的未來。
透過這次交易,兩支世界級團隊將在共同願景下攜手並進,並擁有強大的發展動能。“智慧體+IDE”的組合將成為極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最重要的是,我們現在能夠更好地服務快速增長的使用者群體——無論是創意程式設計愛好者、獨立開發者還是大型企業團隊。
最後,我要向忠實的客戶、Cognition的新同事,以及每一位才華橫溢且忠於使命的團隊成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02.
Cognition+Windsurf=智慧體+IDE
Cognition的協議如今為Windsurf的運營方向帶來了亟需的清晰指引。在宣佈此次交易的影片中,Scott Wu描述了兩個平臺將如何整合:“想象一下,在Windsurf中規劃任務,組建Devins團隊,並在舒適的IDE中審查PR。”
Devin可以自主完成修復錯誤和部署應用程式等軟體任務,現在將直接嵌入到Windsurf的IDE中。兩家公司認為,這種設定將使開發人員能夠將重複性工作並行解除安裝到多個智慧體,同時仍然保持對關鍵架構決策的控制。
Cognition將此視為構建協作式人機代理系統的下一步,並稱Windsurf的IDE提供了缺失的介面層,使代理工作流程能夠大規模實用。兩家公司對此十分有信心,認為使用者將受益於更流暢、更緊密整合的開發體驗。
Windsurf部落格文章還擴充套件了產品級計劃,確認Windsurf現有的功能(如Tab和Cascade,用於手動高槓杆編碼)將繼續整合在IDE中。
開發人員可以把工作分配給“一組Devin團隊”,同時仍然可以自己完成或編輯複雜的部分。“所有工作都可以在同一環境中無縫銜接。”Jeff Wang寫道。
合併後的Cognition-Windsurf實體將與GitHub Copilot、Replit、Cursor和其他AI原生IDE廠商直接競爭。谷歌的Gemini平臺和微軟帶有“智慧體模式”的Visual Studio Code也在迅速向該領域擴張。
03.
和OpenAI“黃”了
跟Anthropic“和好”
Jeff Wang在影片中還特別提到了Claude製作商Anthropic:“當然,我們再次與Anthropic成為朋友。”
為什麼是“再次”?
外媒彭博社在5月份報道稱,OpenAI已就收購Windsurf展開獨家談判,談判金額高達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5.2億元)。
然而在這期間,Windsurf的溝通渠道一度陷入沉寂,其產品變得不穩定,有多個合作伙伴退出,其中最具破壞性的打擊來自Anthropic:Anthropic於6月初取消了Windsurf對其Claude 3系列型號的許可。
Windsurf在其部落格上發表的宣告中證實,Anthropic在不到一週的時間內切斷了幾乎所有Claude 3.5 Sonnet、Claude 3.7 Sonnet和相關型號的第一方API容量。為了應對這種情況,Windsurf不得不透過第三方推理提供商重新路由流量,並限制免費套餐使用者的訪問。該公司還推出了Gemini Pro的促銷價,作為臨時替代方案。
Anthropic聯合創始人Jared Kaplan在TechCrunch Sessions: AI 2025上解釋了這一決定,稱該公司認為透過中間層向其最大的競爭對手OpenAI提供其模型的訪問許可權十分不合理。
▲Anthropic聯合創始人Jared Kaplan(來源:TechCrunch)
考慮到競爭壓力,又考慮到Anthropic有限的計算能力,他認為“我們把Claude賣給OpenAI會很奇怪。”Kaplan補充說,Anthropic更傾向於專注於“持久的合作伙伴關係”,就像它與Cursor保持的那種關係一樣。
Windsurf在宣告中表達了失望,並強調其平臺不僅僅是提供模型訪問。“Windsurf的魅力從未僅限於模型”該公司寫道,並強調了其使用者體驗(UX)功能、企業整合和代理工作流程。
04.
“人才收購”成監管灰色地帶
谷歌、微軟、Meta爭相效仿
谷歌的意外收購與2024年8月達成的一項協議如出一轍,該協議旨在從聊天機器人初創公司Character.AI聘用關鍵員工。
包括微軟在內的大型科技公司,亞馬遜和Meta等公司也採取了類似的所謂收購租賃交易,一些人批評這種交易是為了逃避監管審查。
微軟於2024年3月與Inflection AI達成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6.6億元)的協議,使用這家AI初創公司的模型並聘用其員工,而亞馬遜於去年6月聘請了AI公司Adept的聯合創始人及其部分團隊成員。
今年6月,Meta收購了Scale AI 49%的股份,並挖走了其聯合創始人兼CEO Alexandr Wang(汪滔),這是迄今為止對這種日益增長的商業合作形式的最大考驗。
與那些讓買方獲得控股權的收購不同,這些交易無需接受美國反壟斷監管機構的審查。然而,如果監管機構認為交易的結構是為了規避這些要求或損害競爭,他們可能會對交易進行調查。
其中許多交易現已成為監管調查的物件。
05.
結語:巨頭盯上初創潛力股
矽谷AI人才爭奪愈演愈烈
從Meta收購Scale AI 49%的股份,並挖走了其聯合創始人兼CEO Alexandr Wang(汪滔)開始,矽谷AI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
可以看到,自身技術迭代難以支撐科技巨頭搶佔AI技術潮頭的野心,他們開始瞄準初創公司裡的“潛力股”,試圖借併購、整合帶來的“鯰魚效應”,啟用企業內部,甚至攪動整個市場的活力。
矽谷愈演愈烈的AI人才爭奪戰,仍在持續升溫,短時間內看不到平息的跡象。
來源:X、VentureBeat、路透社、彭博社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內容激勵計劃簽約賬號【智東西】原創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