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遮蔽力》暢銷2.7萬冊,加印6次,賣出3個版權:繁體版+韓國版+越南版
內心強大的人,本性從容,心無掛礙,活得淡定而從容。失意時,不怨天尤人,努力打破僵局,走出人生低谷;風光時,不沾沾自喜,始終保持泰然自若;無常時,不悲觀失望,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
富書作者:柳絮
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原創
內心強大的人,本性從容,心無掛礙,活得淡定而從容。失意時,不怨天尤人,努力打破僵局,走出人生低谷;風光時,不沾沾自喜,始終保持泰然自若;無常時,不悲觀失望,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
收聽音訊見留言區
2003年,92歲的楊絳寫下了回憶錄《我們仨》,記錄了她與丈夫錢鍾書,與女兒錢瑗生活的點點滴滴。
前半生,他們經歷顛沛流離;後半生,他們歷經生離死別。
不管命運如何捉弄,他們始終把日子過得熠熠生輝。
楊絳在書中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人生的道場,少的是天從人願、稱心如意,多的是迫不得已、事與願違。
如果去對抗,去辯駁,只會讓自己頭破血流、疲憊不堪,陷入一場虛無的徒勞。
而當我們不再執著於名利得失,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相信世間的一切喧囂噪雜都將變得雲淡風輕。


楊絳在書中說:“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患。”
細細想來,的確如此。
人這一生,不會是一路坦途,困頓有時,挫折有時,讓你倍感無奈和無助。
但只要你心懷希望,肯救贖自己,哪怕風雨再大,前路再迷茫,你都能為自己搏得一線生機。
1935年,楊絳與錢鍾書新婚不久,便一同前去英國。
錢鍾書是以公費生入學牛津,楊絳也想就讀牛津大學文學院,奈何學費、導師費昂貴難以承受,只能選擇當旁聽生。
坐在旁聽席上的她,每每看到別的同學穿著統一的黑布背心學生裝,心中不由升起一股莫名的惆悵,還有些許的自卑和落寞。
她想著既然選擇了這條道路,就應該摒棄一切雜念,心無旁騖地做好眼前事。
她還寬慰自己,比起按照原課程要求讀不感興趣的書,不如可以多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
她給自己定下切實可行的課程表,並嚴格按照課表執行,而且每天雷打不動去圖書館讀書。
讓人意外的是,她畢業時比錢鍾書的收穫更多。
女兒錢瑗出生後,國內外戰事緊張,他們只好提前回了國。
歷史的劇變,社會的動盪,讓他們流離失所,漂泊不定。
他們借住過親戚家,擠過狹小破舊的辦公室,還在錢瑗陰冷的學校宿舍裡過冬。
為了維持生計,楊絳當過小學代課老師、家庭教師,寫劇本賣錢,錢鍾書也收過拜門學生貼補家用。
然而,不管生活有多落魄,處境有多艱難,他們從不悲觀失望,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一有時間,一家人會去公園、動物園,討論動物的習性。
偶爾還會下館子,在等待上菜的間隙觀察食客,從他們的對話中猜想他們之間的故事,當著戲份欣賞。
三人因出差、下鄉、出國訪問而分開時,他們會各自記下自己的所見所聞,並稱為“石子”。
相聚時,他們各自拿出“石子”,一起欣賞把玩,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他們雖一次次陷入谷底,但從不放棄自己,而是奮力前行,活得樂觀而從容。
豐子愷說:“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人生旅途,起起伏伏。
決定生活狀態好壞的,不是所處的環境,而是一個人的心態。
內心強大的人,經得起波折,熬得過困境,從而把危機化為轉機。
經歷過世事的紛擾,才會懂得笑對眼前的山重水複,才能遇見前方的柳暗花明。


《莊子·雜篇》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孔子問顏回:“你家境貧寒,居處卑微,為什麼不外出做官呢?”
顏回答道:“種地能讓我活下去,彈琴能使我歡愉,學習能使我快樂,所以我不願意做官。”
孔子感嘆道:“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
名利徒有其表,世人卻為名利所囚。
曾以為,擁有足夠多的財富,生活才會幸福;收穫足夠多的名利,人生才算完美;
經歷多了才明白,一切都是身外之物。
慾望越多,隨之而來的煩惱也越多,最後淪為慾望的囚徒,生活也會失去原本的色彩。
遵從自己的本心,不受外物誘惑,才能輕裝上陣,在自己的天地裡自有一番作為。
1990年,錢鍾書的小說《圍城》拍成了電視劇,他一夜之間成了名人。
上門拜訪的人絡繹不絕,想一睹他的風采。
錢鍾書拒絕道:“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不錯,你何必要認識那個下蛋的母雞呢?”
可來訪者熱情高漲,聽不進他的婉拒,楊絳只好守住門,拒他們於門外。
錢鍾書感嘆道:“假如我沒有名,我們該多麼安靜!”
他們並不享受眾星捧月的風光,只想在自己的世界裡安靜讀書,專心做學問,其他的都是其次。
不被虛名浮華所挾裹,不被名聲利慾所燻心,專注於過好自己的一生,才是一個人最大的智慧。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明月曾說:“所謂百年功名、千秋霸業、萬古流芳,與一件事相比,其實算不了什麼,那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其實人生真正追求的,不是外在的名譽和財富,而是內心的豐盈和富足。
若沉迷於名利,便會被名利所物慾,給自己套上沉重的枷鎖,活得苦不堪言。
唯有看淡名利,保持通透豁達的態度,你才能做回自己的主人,活出生命的本色。


詩人曾豐有詩云:“不如意處人人有,未放心時事事非。”
生命是一條孤獨的長河,時有暴風肆虐,驟雨襲擊,充滿著各種的不確定。
對於命運的叵測,有的人一味沉浸在自艾自憐中,從此失去生活的勇氣,沉淪在苦海里。
而內心強大的人,面對人生的起落,生活的跌宕,總能夠平心靜氣地接受,坦然地面對。
1994年,錢鍾書不幸患上膀光癌,右腎萎縮壞死,身體每況愈下。
第二年,錢瑗又被查出了肺癌晚期,即使手術也無力迴天。
面對突如其來的厄運,楊絳並沒有就此倒下,而是表現得異常堅強。
白天,他給丈夫送飯;晚上,她又去陪伴女兒。
她不辭辛苦地奔波在兩家醫院之間,對他們細心照顧,只可惜她的傾盡全力,她的情深似海,依然留不住他們的生命。
1997年,錢瑗撒手人寰;次年,錢鍾書也與世長辭。
本是安享天倫之樂的年紀,卻接連遭受喪女喪夫的打擊,命運對楊絳是何等的殘忍。
面對生活的暴擊,換作常人肯定難以承受。
楊絳卻心中釋然:“如果我走在前面,錢瑗和鍾書定會受不了,讓痛苦的擔子由我來挑,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在她看來,人生無非是一場經歷,苦難也好,挫折也罷,既來之,則安之。
此後的日子,她閉門謝客,靜心整理丈夫的遺稿,出版了《錢鍾書手稿集》。
九十二歲那年,楊絳用細膩而真摯的文字,寫下回憶錄《我們仨》。
愈是歷盡磨難,受盡煎熬,對待人生的態度也愈發淡定。
古人說:“禍福無門至,風雲不測來。”
人這一生,禍福相依,好事壞事都沒有定數。
上一刻可能你風光無限、人生得意,下一刻也許就狼狽不堪、跌入谷底。
不如放平心態,允許一切發生,既能接受好的,也能承受壞的。
當你以一顆平常心對待世間的種種境遇,那麼命運自會有它的饋贈和安排。


很喜歡詩人巴啞啞的一首詩:“允許亂,允許幸運發生的同時,一些意外的光臨。允許一事無成,允許無緣無故的哀傷,允許一個人只是一個普通人。”
生命本是一場旅行,你不必活得畏畏縮縮、殫精竭慮,允許一切發生才是最溫柔的力量。
累了就休息,困了就睡覺,縱然世間有萬般挫折,也不會掀起驚濤駭浪。
楊絳曾說:“烏雲蔽天的歲月是不堪回首,可是停留在我記憶裡不是磨滅的,倒是那一道含蘊著光和熱的金邊。”
她的一生,既寧靜美好,一家人和和美美,相親相愛,也曲折無常,經歷亂世的暴擊,飽受親人離世的痛苦。
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她始終保持內心的淡泊和從容,做最真實的自己,活得優雅而通透。
因為她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莊子·應帝王》裡寫道:“之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內心強大的人,本性從容,心無掛礙,活得淡定而從容。
失意時,不怨天尤人,努力打破僵局,走出人生低谷;
風光時,不沾沾自喜,始終保持泰然自若;
無常時,不悲觀失望,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
如此,才能瀟灑地穿梭於世間,不被外物所傷。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掃碼進讀者群

作者簡介:柳絮,富書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遮蔽力,富書第4本新書《遮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遮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公眾號: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責編、排版:雷利
免責宣告:部分圖文來自網路,僅供學習與交流,非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絡即刪
點選 關注富書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創業8年,富叔真面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