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兔薦書|黃仁勳CES王炸開場,釋出多個“地表最強”產品,AI世界正在被英偉達加速迭代(內含福利)

[美]斯蒂芬·威特著
周健工譯
湛廬文化/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品
作為2025年全球消費電子展(CES)最受關注的“開場大秀”,英偉達CEO黃仁勳的主題演講在距離開場前還有1小時,會場外就被幾條百米長隊擠爆。北京時間1月7日上午10:30,黃仁勳身著全新”戰袍” – 網傳價值9000美金黑色鱷魚皮衣,帶來了一場“再次顛覆世界”的主題演講,揭示 AI 與計算的未來-從生成 AI 的核心 token 概念,到“地表最強”Blackwell 架構 GPU 的釋出,再到 AI 驅動的數字化未來-最小AI計算機、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等,從概念到應用實際落地,黃仁勳創造的AI新世界在萬眾矚目下拉開大幕。
1地表最強晶片誕生 – Blackwell GPU高性價比可量產
新一代 GeForce RTX 50 系列釋出:基於 Blackwell 架構,擁有更強算力,RTX 5070晶片售價 $549,可實現 RTX 4090 效能,價格只有其三分之一,大大推動高效能計算的普及,該晶片將於1月量產面市。
AI 與圖形的融合:首次實現可程式設計著色器與神經網路的結合,推出神經紋理壓縮和材質著色技術,帶來驚豔的渲染效果。
2)AI 應用的多領域拓展預計與中國車企展開合作
預測下一個萬億市場-企業級 AI Agent:NVIDIA 提供工具如 Nemo 和 Llama Nemotron,幫助企業構建自主推理的數字員工,實現智慧化管理與服務。
物理 AI:透過首款世界基礎模型Cosmos 平臺,將AI 融入工業、自動駕駛和機器人領域,重新定義全球製造和物流。
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時代到來,釋出全新DRIVE AI系統檢查實驗室,並與豐田、Aurora、大陸集團,以及比亞迪、理想、小米、極氪等達成合作
釋出全球最小個人AI超級計算機,5月上市,起售價3000美元,讓科學、研究人員等都能擁有個人的AI超級計算機,
一場90分鐘的演講,再次顛覆人們對AI發展速度的認知,黃仁勳也再次向世人證明了他對AI發展篤定的信仰,和推動技術落地的決心,正如在他全球首部權威採訪傳記《黃仁勳:英偉達之芯》中提到,無論AI多麼智慧,他們都應聽命於我們。本書作者,趨勢觀察家、知名科技記者斯蒂芬.威特感嘆道,黃仁勳好像是來自未來的人,他極具前瞻性地踩準了每一個關鍵的技術節點,正如今天所呈現的那樣。這本書中詳盡地呈現了在AI技術發展過程中,黃仁勳和人工智慧專家的觀點碰撞,與商業大佬在AI市場上的爭奪,以及他對AI未來的市場佈局和技術預測。
#01
就像我說的
它們只是在處理資料而已
自2018年以來,英偉達的顯示卡就已經具備了光線追蹤這一先進功能。這一技術能夠模擬光線在物體上的反射,從而創造出極為逼真的視覺效果。多年來,光線追蹤一直是計算機圖形學領域夢寐以求的目標,而如今,英偉達已經將其發展到了可以即時,即瞬間完成渲染物體的程度。在英偉達高管套房內,一個磨砂玻璃構成的三角形區域內,產品演示專家為我呈現了一家三維渲染的日本拉麵店,效果絢麗奪目。金屬櫃檯上光線閃爍,一鍋熱湯蒸汽騰騰。我眼前所見,無一絲跡象表明這是虛擬的。
隨後,專家展示了戴安娜(Diane)—一個掌握五種語言的超現實數字化身。這一複合實體,是由強大的生成式AI透過分析數百萬真人影片所創造的。戴安娜的美貌固然令人讚歎,但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鼻子上的黑頭以及上唇的細小汗毛。唯有她眼白中那抹難以言喻的微光,透露出她非真人的身份。“我們正在努力改進這一點,”產品專家解釋道。
黃仁勳的宏偉願景,是將英偉達的計算機圖形研究與生成式AI研究相融合。他認為,影像生成AI將很快發展到能夠渲染三維世界、可居住世界的複雜程度,並用逼真的人物來填充這些世界。同時,語言處理AI將能即時處理並解釋語音指令。當這些技術匯聚一堂,使用者只需簡單的語音命令,便能創造出完整的宇宙。
離開產品演示區域時,我頭腦暈眩,心潮澎湃。科幻小說的情節與《創世記》的篇章在我腦海中交織。坐在一角修剪精緻的三角形沙發上,我竭力想象著我女兒將要生活的未來世界。他們正致力於計算機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專案,但當我向英偉達高管提出質疑,擔憂如此強大的力量是否明智時,他們看我的眼神彷彿我在質疑洗衣機的實用性。我好奇人工智慧是否有一天會造成人員傷亡。布萊恩·卡坦扎羅回應說:“嗯,電每年都會致人死亡。”我進一步探問它是否會導致藝術的消亡。德懷特·迪克斯則斷言:“它會讓藝術更上一層樓!”他還補充道:“它會助力你在工作中更出色。”我追問人工智慧是否在不久的將來會擁有自我意識。黃仁勳解釋道:“要成為一個生物,你必須具備意識。你必須對自己有一定的認知,對吧?”他繼而表示:“所以,不會。我不知道那會在何處發生。”
在與黃仁勳的每次訪談中,我都針對這一問題向他施壓,而他每次給出的答案都大同小異。我提及了傑弗裡·辛頓的顧慮。“人類僅是智慧進化中的過渡階段罷了。”辛頓在PBS的採訪裡這樣講道。黃仁勳對此嗤之以鼻:“許多研究者都不明白他為何這麼說。也許他只是想博取人們對他工作的關注罷了。”這番話令我驚愕。要知道,辛頓可是AI史上最具前瞻性的研究者,英偉達的財務成功與他的實驗室工作密不可分,這也是黃仁勳多次承認的事實。此人並非街頭隨便一個舉著標語的人,而是AI領域最傑出的智者,喬治·布林的衣缽傳人,正告誡我們應當深感憂慮。
然而黃仁勳卻冷冷地表示不屑一顧。“你看,你買了個熱狗,於是機器就推薦你加番茄醬和芥末醬,”黃仁勳說道,“難道這就意味著人類的終結嗎?”他談到了社會對汽車、鬧鐘和手機等事物的快速適應過程,並稱我們也會同樣習慣於自動機器人吸塵器來清掃地毯。“機器人並沒做什麼出奇的事,”他講道,“就像我說的,它們只是在處理資料而已。如果你能理解其工作原理,那這個世界看起來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但在我持續的追問下,黃仁勳最終顯得有些惱火。“我對所有關於沒有證據的事情的假設,已經感到厭倦了。”他說。
#02
無論人工智慧多麼智慧
他們都應聽命於我們
全球最著名的人工智慧科學家辛頓曾認為,人工智慧給人類帶來災難性後果的可能性高達一半。然而,當我2024年與辛頓交談時,他將這個機率降到了10%~20%。他解釋說,他調低這個預估,是因為許多他敬重的聰明人強烈反對他的看法。“其中最突出的,無疑是黃仁勳(黃仁勳)。”他說。
黃仁勳認為人工智慧帶來災難性後果的機率為零——事實上,儘管從技術上講,災難性後果的機率不可能為負,黃仁勳卻以某種方式做到了這一點。黃仁勳公開駁斥了整個評估框架,認為這個問題非常愚蠢,並指責討論這個問題的人阻礙了人類的進步。在丹尼餐廳,他甚至暗示辛頓因考慮這樣的推測是在損害辛頓自己的學術聲譽。
這番話讓辛頓有所退縮,本吉奧卻堅守立場。值得一提的是,本吉奧是唯一一位從未接受過矽谷資金的一線人工智慧科學家。辛頓和本吉奧都支援加利福尼亞州的一項法案,該法案要求對訓練成本超過1億美元的人工智慧模型進行監管。這項名為《前沿人工智慧模型安全創新法案》(簡稱SB 1047)的法案在矽谷備受冷落。它遭到了風險投資家、科技公司聯盟以及薩克拉門託遊說團體的共同反對。一些政治家發表宣告反對該法案,斯坦福大學的人工智慧教授李飛飛等一些學者也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該法案會阻礙創新,但無法有效降低風險。曾在谷歌以合成貓影像聞名的吳恩達教授則把人們對人工智慧接管的擔憂比作對火星假設性人口過剩的擔憂。民意調查顯示,近80%的公眾支援SB 1047法案,但在2024年9月,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加文·紐森卻否決了該法案。
黃仁勳未對SB 1047發表任何公開評論,但他持續強調,目前並無資料支撐那些關於人工智慧風險的(確實相當瘋狂的)猜測。當我向本吉奧轉述黃仁勳的反對意見時,他情緒變得激動。“顯然,現在沒有資料!”他說,“人類還沒滅絕呢!難道我們要等到人類滅亡多次後才說,哦,現在我們有資料了?!”他的論點很有力。全球所有資料都未能預見到AlexNet的突破或Transformer架構的成功。短短10年間,人工智慧已經兩次實現了不可預見且永久的能力躍升。本吉奧認為,當前的模型尚不會對人類生命構成直接威脅,但誰又能預料下一次的突破呢?沒人能夠斷言它將帶來什麼,或何時會到來。
即便超級人工智慧在未來10年內未出現,它在20年、20年甚至100年內出現也似乎是必然的。這是一個超出投資回報預測範圍,卻在人類歷史範疇之內的時間跨度。在一兩代人之後,智人可能不再是地球上佔主導的物種——然而,風險投資家們並未考慮得如此長遠。
短期內的利潤與長期潛在風險之間的不匹配,已在人工智慧初創公司內部造成了不小的動盪。以OpenAI為例,這家公司在2023年11月上演了一場非同尋常的董事會政變。蘇茨克弗率先投票罷免奧爾特曼,卻在幾天後請求恢復其職位。最終,奧爾特曼贏得了這場爭鬥,其他非營利董事會成員則被替換。
奧爾特曼重新掌權後,情況變得顯而易見:儘管OpenAI有著非營利的使命宣告,但微軟“受限”的利潤分配模式正在推動該組織繼續研發史上最為複雜的人工智慧模型。政變過後,蘇茨克弗迴避了媒體,但當我於2023年9月與他交談時,他表示自己已將重心從構建更大的語言模型,轉向瞭如何讓人工智慧的超級智慧與人類利益結合起來。“關於具體的模型,我無可奉告,”蘇茨克弗說,“但我正在構思一個我相信能夠解決人們擔憂的方案,即人工智慧可能失控並做出極不受歡迎之事。”
然而,截至2024年底,儘管OpenAI的產品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強大,但這種解決方案仍未出現。2024年5月,OpenAI釋出了GPT-4o——“o”代表“全方位”,這是一種多媒體人工智慧,能夠接受任何組合的文字、音訊、影像和影片,並返回任何組合的文字、音訊和影像輸出。該模型能夠實現無縫響應時間,得益於最新一代英偉達晶片所提供的閃電般快速推理能力。在GPT-4o釋出的第二天,蘇茨克弗便辭去了職務。
OpenAI很快將一個對話模組與GPT-4o打包在一起,其響應延遲幾乎無法察覺,與之交談的感覺就如同在與一個超級智慧的人進行對話——許多人將其與電影《她》中的人工智慧相提並論。就在OpenAI釋出GPT-4o的同一天,谷歌也展示了其Astra,這是一款增強現實人工智慧助手,它似乎能夠在瞬間回答任何問題、記住任何細節,並描述任何環境。而另一家初創公司Anthropic所推出的Claude模型,在眾多基準測試中也不遜色於GPT-4o,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有所超越。
國家政府因不願把敏感資料租給雲端,正著手構建大規模的主權人工智慧訓練中心。馬斯克的x人工智慧專案已與甲骨文公司達成一項高達100億美元的協議,旨在租用其GPU伺服器——他在2015年對人工智慧所表達的生存憂慮似乎已有所緩解。馬克·扎克伯格的Meta則進行了史上最大手筆的投資,宣稱將斥資300億美元採購100萬個英偉達晶片,並會確保有專用的核反應堆為其供電。
認為這些舉措中的任何一項可能因加利福尼亞參議院的一項法案而受阻,這一想法無疑顯示了對州政府權力的過分信賴。隨著英偉達GPU速度的提升,經濟增長的預期也水漲船高。矽谷的行業巨頭們已紛紛下注,而限制他們的上升空間無疑會引發股市崩盤。沒有哪位政治家能擁有足夠的影響力去實現這一點。
然而,即便本吉奧、辛頓和蘇茨克弗被資本邊緣化,他們所提出的觀點依然不容忽視。他們比任何人都更深刻地洞察到人工智慧技術的潛力,並擁有學術資歷作為支撐。如果他們現在都感到擔憂,那麼我認為這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目前有99位極其聰明的人正致力於讓人工智慧變得更出色,但也有1位極其聰明的人正試圖探明如何阻止它接管一切。”辛頓如是說道。
辛頓口中這個唯一極其聰明的人就是黃仁勳,因為他篤定自己對未來的判斷,所以堅持推動GPU技術的迭代,所以孤注一擲地對CUDA進行“瘋狂豪賭”,最終將AI變為現實,並將技術持續進化應用落地。將一家小眾遊戲硬體公司推向全球市值巔峰。將每一個人的世界顛覆,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將在未來不久進入我們的生活,重塑社會的秩序。書中的精彩正在繼續,而黃仁勳的傳奇更將被續寫,讓我們拭目以待。
📖矽兔福利來襲:
你對節選內容的看法是什麼?
留言+關注下方「矽兔君」公眾號,並轉發本篇文章至朋友圈
我們將抽取 3 名幸運讀者,送出經典好書一本~
Get Rich
點贊+在看,搞錢穩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