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711天
特朗普週四啟動了一項針對全球各國的新“對等關稅”計劃,他指示商務部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研究制定新的關稅標準,並且要考慮到對方採取的一系列貿易壁壘和其他經濟手段,這不僅包括對方國家對美國徵收的關稅,還包括對外國產品徵收的稅費、對本國產業的補貼、匯率政策以及特朗普認為不公平的其他行為。特朗普表示,為了使美國與外國“不公平”的貿易關係變得“公平”,阻止其他國家在貿易上佔美國的便宜,有必要採取新的關稅政策,但他的最終目標是迫使企業將製造業遷回美國。被提名擔任商務部長的盧特尼克表示,這些措施最早將在4月2日準備就緒。他將與特朗普提名的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以及其他顧問共同監督新關稅計劃的實施。特朗普承認關稅會在短期內抬高美國物價,但他認為“從長遠看是值得的”。分析人士表示,這一雄心勃勃的舉措意味著美國從根本上改變其在二戰後的貿易政策,可能會打破現有的全球貿易規則,並可能引發激烈的談判。

圖片來源於網路
幾乎每個國家都會受到特朗普新關稅政策的影響,印度、日本和歐盟受到的影響將尤為嚴重。特朗普週四表示,莫迪已提出希望與美方進行談判,印方願意增加投入“數十億美元”來購買戰鬥機等美國軍事裝備(包括最終購買F-35戰鬥機),並使美國成為印度的第一大油氣供應國。莫迪表示希望到2030年實現印美貿易額翻一番。特朗普在與莫迪會談之前小時,還在抨擊美國企業在印度的營商環境。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參議院財政委員會週三投票支援格里爾(Jamieson Greer)擔任美國貿易代表,這離他的提名得到確認又近了一步。在上週的確認聽證會上,格里爾在美中關係問題上措辭謹慎,他向議員們保證,他將尋求美中貿易關係的“平衡”,而不是脫鉤。他也表示,除了中國之外,美國需要為其出口商提供多樣化的出口市場。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NED)成為馬斯克最新的攻擊目標之一,這使得長期支援該組織的共和黨人陷入尷尬境地。馬斯克對NED展開了猛烈抨擊,稱其“腐敗盛行”,並犯有“罪行”,“這個邪惡的組織需要被解散”。NED目前已無法從美國財政部獲取國會批准的撥款,其支援的機構——包括國際共和黨研究所(International Republican Institute)在內,都已經開始裁員。NED資助的中斷將影響到其針對中國的數十個非營利組織的運營,他們也不太容易找到其他資金來源。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Pete Hegseth)表示,特朗普政府將把資源從幫助烏克蘭奪回失地轉向印太地區,以加強對華威懾。他週三在布魯塞爾向烏克蘭問題防務聯絡組(Ukraine Defense Contact Group,由50個國家組成,每月召開會議,制定對烏軍援計劃)表示,恢復烏克蘭在俄羅斯入侵前的邊界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追求這一目標有礙於美國應對中國,考慮到資源稀缺的現實,美國必須做出權衡,以確保威懾不會失敗,其中包括決定不向烏克蘭派遣任何美軍來支援未來的安全保障。

圖片來源於網路
對於特朗普表示將與普京就烏克蘭問題進行談判以及海格塞斯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相關表態,烏克蘭和歐洲國家週四表現出震驚、憤怒和恐懼。美聯社稱,“西方多年來孤立俄羅斯並追隨基輔領導的努力已被顛覆,因此莫斯科方面感到歡欣鼓舞”。而烏克蘭則深感擔憂,認為其命運現在已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但官員們強調,烏克蘭是一個主權國家,必須參與談判,否則他們不會接受任何結果。歐洲國家領導人表示,他們也需要在談判桌上佔有一席之地。美聯社稱,美國在歐洲事務上的退縮意味著北約已被“打亂”。
海格塞斯週三表示烏克蘭不會在談判結束後加入北約,受到了外界的嚴厲批評,稱這是提前放棄籌碼。海格塞斯週四又收回了上述言論,表示“一切都在討論中”,並尊重特朗普的判斷。另據彭博社從訊息人士處獲悉,美國一直在私下推動烏克蘭舉行新的選舉,這將正中俄羅斯下懷。不過,澤連斯基說,特朗普在最近跟他的通話中沒有提及大選之事。

圖片來源於網路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全球諮詢公司科恩集團(The Cohen Group)將聘用三位長期從事中國事務的專家來加強其印太工作方向上的力量——1月份剛剛離任的前美國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前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會長克雷格·艾倫(Craig Allen)、前美國商務部中國事務助理部長幫辦斯科特·肖(Scott Shaw)。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此前《華府圈內》提到,特朗普下令暫停執行《反海外腐敗法》。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少數黨領袖克里希納穆爾蒂(Krishnamoorthi)週三致信美國商會,警告美國企業不要把白宮暫停執行《反海外腐敗法》視為在華行賄的許可。他表示,任何在該法律暫停執行期間涉嫌腐敗活動的美國公司“如果收到國會的質詢,都不應感到驚訝”。

圖片來源於網路

據日本共同社從知情官員處獲悉,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Gen Nakatani)和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Pete Hegseth)將於3月下旬會面,重點關注“臺海和平與穩定”以及所謂的“中國帶來的地區安全挑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此予以譴責,要求日本和美國應“立即停止干涉中國內政”。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歐盟將投入超過2000億美元,以推動其在建立複雜人工智慧系統方面追趕並超越美國和中國當前的技術優勢。這筆資金將用於新的“InvestAI”計劃,包括資助建立用於訓練複雜AI系統的設施。馮德萊恩稱,這筆投資的目標是使歐洲成為“領先的AI大陸之一”,也是將AI視為“振興歐洲疲軟經濟的潛在魔法棒”這一願景的一部分。但資金只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有興趣投資歐盟AI領域的美國科技公司表示稱,歐盟旨在減少高風險AI開發的繁複法規阻礙了企業進入歐洲市場的興趣。另一個阻礙因素是,歐盟企業對在其業務中利用AI的興趣相對較小。據歐盟委員會上個月釋出的資料顯示,只有13%的歐洲企業在運營中使用AI。

圖片來源於網路

據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在特朗普再次贏得總統大選後對11個歐盟成員國以及英國、瑞士和烏克蘭公民進行的最新民調顯示,多數歐洲人將中國視為“必要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盟友、競爭對手或對手”。受訪者還認為,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的經濟和外交實力將逐漸超過美國。可能會令美國擔憂的是,這項民調顯示,對於美國成為除中國、印度、巴西、土耳其之外的又一個“交易性”大國,歐洲人感覺“相當輕鬆自在”。
Relations)在特朗普再次贏得總統大選後對11個歐盟成員國以及英國、瑞士和烏克蘭公民進行的最新民調顯示,多數歐洲人將中國視為“必要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盟友、競爭對手或對手”。受訪者還認為,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的經濟和外交實力將逐漸超過美國。可能會令美國擔憂的是,這項民調顯示,對於美國成為除中國、印度、巴西、土耳其之外的又一個“交易性”大國,歐洲人感覺“相當輕鬆自在”。





圖片來源於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