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東北人的「春季噩夢」,兩個字

作者:饃王
來源:鳳凰WEEKLY(ID:phoenixweekly)
文章已獲授權
好訊息,春天終於來了!
這兩天,北京動輒10多度的氣溫,讓穿著三合一衝鋒衣騎電動車的老G出了一身汗。
可就在全網歡天喜地迎春天的時候,東北網友們卻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絕望”。
畢竟,春天到來了就說明——
東北又要“開化”了。

東北開化

路過的狗都要被喂兩口

俗話說:東北一開化,狍子都害怕。
通常來講,開化的意思是由於天氣變暖,冰雪開始融化,室外的各種東西都紛紛從冷凍狀態解凍。
然而,一旦放在東北,這個解釋就有點沒抓住重點了。
在東北,開化就意味著“不消化”。
對東北人來說,開化的難點有二。
一是倒騰凍貨難;二是吃凍貨難。
因為氣溫足夠低,所有存放東北室外的食品都具有“保鮮”功能,東北人養成了有點啥隨手就扔外面的習慣。
外地人永遠也猜不透,作為“天然冰箱享受者”的東北人,在開化之後能從自家院子裡挖出啥東西。
他們自己也猜不透。
眾所不知,在東北,豆包不僅是美食,也是一種用來消磨時間的東北手工。
冰天雪地的在家裡不知道幹啥,就包幾個豆包休閒一下,包完就往雪地裡一扔,這個事兒就翻篇了。
結果一到開化的時候,想起豆包,先從門後面扯出70斤,又從雪地裡翻出1000個。
頓時有種“被年少時射出的子彈擊中眉心”的恍惚感。

開化時候處理凍貨,到底是什麼心態?
基本就是996多年,突然迎來一場體檢的那種“審判”感。
無論平時藏了多少“陳瘡暗灶”,全得在這個時候勇敢面對。
有網友分享自己家裡窗外食物堆積的情況,照片充滿疏離感,跟在阿爾卑斯山的小木屋裡拍的似的。
半夜來個女鬼想嚇唬你,她都不知道該站哪。
有不信邪的網友發問:東北人家裡是沒有冰箱嗎?你往冰箱裡塞啊?
評論區的東北人全體起立,展示自家的兩個冰箱三個冰櫃。
塞得滿滿當當,好像三體人明天就要打地球了似的。
任你冰櫃再多,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也束手無策。
用冰櫃裝凍貨,就像拿一次性紙杯大海——
人家還沒發力,你就倒了。
為了消耗存貨,向來熱情好客的東北人更是呼朋喚友。
沒想到給朋友打電話呼叫增援,反手就被增援給襲擊了。

只能先撒謊說“咱去餐館吃,就別拿東西了”,對方出門了再臨時改口“餐館訂不著,來我家吃吧”。
等客人到了家,把門咔噠一鎖:
今天這飯,吃不了就得兜著走。
這邊剛分配完凍貨,那邊又得開始吃了。
來看看開化期間東北人自己的下午茶:
紅茶是紅色、豬蹄也是紅色;紅茶香、豬蹄也香。
這也妹錯啊,這不是午後紅茶是啥玩意兒?

開化的一週,也是東北孩子“最安全”的一週。
平時孩子淘氣,家長抬手就劈;開化孩子鬧妖,家長抬手就……
做了四菜一湯。
別人罰孩子是皮帶炒肉,東北罰孩子是螺絲椒炒豬頭肉。
堪稱訓孩子界最有鍋氣的一集。

開化期間的東北,沒有任何哺乳動物嘴裡可以空著。
只要家裡開伙做飯,路過條狗嘴裡都得被塞倆豬蹄子。

有朋友家裡連吃好幾天大魚大肉,給大黃狗膩歪得實在受不了了。
一有機會就去院裡抱著雪堆猛舔:
可算是喝著兩口稀的了。
人類更是逃不過這一劫。
平時吃飯聚會散煙最勤的東北人,開化前後也換成散健胃消食片了。
凌晨四點起來吃冰棒、晚上九點造全豬宴,這都屬於是常規操作。
一天到晚給家裡小夥子撐得正襟危坐,生怕一攤著立刻積食了。

看著如此熱火朝天的開化場面,全國各地的其他網友是瞪著眼乾著急。
有朋友人在廣州,嘴已經打車到黑龍江了:
聽說隨便進誰家都能對付兩口?
我不是圖吃,主要是感受一下開化的氛圍。
還有網友震驚於巨大的凍貨量級,開始暢想以東北為原型的末日生活:
如果哪天末日來臨,那東北就是中國最後的堡壘。
外面隕石砸地球了,東北這豬肉燉粉條剛下鍋燉上。
但是,在一片羨慕聲之中,也有外地的網友誠心實意發問:
既然每年都吃不完,為啥還凍這麼多?
去年提前開化,搞得東北人措手不及。而今年開化來得可以說是準時準點,結果還是把東北人給突襲成功了。
為啥開化這事兒,老能把東北人搞成這麼狼狽?

東北人

被“大方”支配的一生

眾所周知,東北的冬天不僅極為寒冷,還極為漫長。
遼寧省平均11月初氣溫就會來到零下,吉林和黑龍江的冬天更是從10月就開始,到次年4月左右才會結束,冬季時間平均可以達到5到7個月。
東北整個冬季的平均氣溫,只有-18℃左右。
由於這樣的氣候特點,在物流還不像現在這麼發達的時候,貨物在冰天雪地中難以運輸。
這讓東北在5個月左右的時間裡,是根本吃到新鮮綠葉蔬菜的。
再加上冬季寒冷不宜出行,我的一位東北朋友曾給我描述她初中放學,公交站距離家門幾百米,半路一定要進小區門口的商店緩一緩,積蓄熱量,再繼續走回家。
這種種因素加起來,就導致東北人在最後一次秋收之後,要囤積6個月左右的各類食品才能有底氣迎接冬天。
不多囤點,真不行。
即使如今東北菜市場一年四季都有新鮮蔬菜售賣,可吃凍菜已然成為一種飲食習慣,土豆乾和豆角乾的滋味,已經和年味一起印在了每個老東北人心裡。
等到開化雪消失的時候,那些肉肉菜菜就跟來捉拿哪吒的天兵天將似的都現出原形。
直接把一家人給降住了。

有朋友該問了:既然不能不囤貨,那少囤一點總可以吧?
還真難。
除冬天之外,東北的另三個季節,都非常美麗宜居,而且適合作物生長。
去年“各省農業大摸底”的時候就有網友發現,東北的土地和農業,不光是蔬菜糧食等“基礎功課”做得好,還老能搞出一堆“外來物種”。
有一種啥都能養活的“親媽感”。
東北地區廣泛分佈的黑鈣土,肥沃,而且有機質含量高。
雨熱同期的夏季和寒冷漫長的冬季,既能夠滿足農作物生長旺盛期對熱量和水分的需求,也使病蟲害蟲卵難以越冬。
看看這一騎絕塵的糧食產量就能明白了:
東北三省作為農業大省,常年霸榜在中國糧食產量前十名的位置。
不光糧食產糧十分”大方“,肥沃的土壤和山地,也讓東北菌類和藥草的出貨量達到了讓雲南人都蠢蠢欲動的級別。
當地網友介紹,在吃菌子的熱潮普及全國之前,因為採蘑菇的季節和秋收的時間剛好衝突。
東北漫山遍野的松茸和靈芝,到了季節根本沒人撿。
在影視作品和養生欄目裡“延年益壽”“救死扶傷”的人參,珍貴吧?
到了遼寧山裡,混得跟野草似的。
據抱團去當地挖參的朋友描述,人參的數量多到跟玩盲盒一樣,走在山裡一個不小心,就要踩中好幾根參花。
隨便挖幾根,就能賣出幾百甚至上千的價格。

在廣袤豐沃的黑土地上長大的東北人,一生最重要的準則就是四個字:
大大方方。
前幾年,有第一次到南方菜場買菜的東北人,看到菜場買一個土豆還能給切絲,大為破防。
在東北,土豆是論麻袋買的,大蔥是論捆買的。

在東北菜市場說出“要兩根蔥”,老闆娘會先瞟你一眼,再從一大捆裡扯出三根又綠又壯的塞你手上。
最後揮揮手,趕走這個“摳摳搜搜”的小夥。

豐富的物產,也造就了與其他地區天差地別的“東北幣”匯率。
某著名探店博主去瀋陽吃飯,點了10個葷素菜、主食、發糕外加4瓶飲料,花36塊錢。
網友評論:“這價錢不把桌子擦了都不好意思走。”
來自北京的網友更是銳評價,四瓶飲料的總價在北京買瓶北冰洋還得再補一毛。

而如果不小心點到東北選單上的價格兩位數的菜。
你就得立刻搖人了。
吉林的網友在餐廳點到3斤多的燉鰱魚外加白送的燉豆腐,兩隻手捧不住的飯盆,一共就28塊錢。
倆小夥子吃了一晚上,菜就受了點皮外傷。
拿筷子扒拉兩下,能跟剛上來時候一模一樣。
大大方方的東北,時刻詮釋著“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開化,解凍了多少東北E人?

就像東北人永遠不會明白南方冬天的屋裡到底有多冷,南方人也永遠不會明白,東北的冬天多麼的漫長和無聊。
搞個戶外?回來能把鼻子凍掉。
冰雪大世界?六歲就去膩了。
就算你是北極熊體質,也很難在零下二十度的天氣裡找到朋友搞citywalk
所以,“貓冬”成了東北人對冬天的常規對待方式。
但“貓冬”,可從來不代表東北人慣著冬天。
聚餐、二人轉、扭秧歌、東北小品還有紅綠撞色大花襖……只要是能給純白色的天地之間增加一些顏色和歡笑的事情,東北人最先發明、最先幹。
出自寒冷,也對抗寒冷,這是東北人和漫長冬天的共處方式。

然而,在東北的所有防寒特產裡面最有用的一款,還得是東北人自己
俗話說東北沒有i人,因為i人都已經在飯桌和計程車上經淘汰沒了。
無論在餐桌上還是生活裡,東北人的待客之道總結成一句話就是:
有我一口肉吃,就有你半扇排骨拎走。
甭管你是街頭問路、打車相遇還是店裡買東西,也甭管之前認識不認識。
只要跟東北人打過照面,那就是異父異母的兄弟姐妹。
熱熱鬧鬧的東北人,在冬天整個就是一人形火爐。
一旦把具有這種特點的東北人聚集在同一張飯桌上,那簡直是放虎歸了山。
找個節日喊一幫朋友在家做一大桌子菜把他們一個個餵飽了,那才是東北人最純正的冬日享受。
一桌飯菜、幾瓶好酒,就嘮吧,就吃吧。
又能解決開化的貨,還找上了免費聽眾。
嘮著嘮著,窗外積了一整個冬天的雪就化了。

開化,在東北意味著春天即將到來,也意味著今年的新生活即將開始。
在院子裡裡外外奔波、家家戶戶串門的東北人,雖然嘴上抱怨個不停。
但虎虎生風的動作,卻既像慶祝又像籌備。
熱熱鬧鬧的開化,又怎麼不算一場盛宴呢?
所以,開化也好、別的時節也罷。
熱情又閒不住的東北人,其實就是想找一個又一個的理由約上朋友們一起聚聚,順便狠狠造一頓大飯。
畢竟,心熱一點,就不顯得天那麼冷了。
本文轉載自【鳳凰WEEKLY】
點選關注,閱讀更多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