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開化了,年輕人吃席吃怕了

誰能想到,當其他打工人還在掰著手指數放假的日子,一群東北人早已開啟了屬於東北寶寶自己的放假模式,那就是東北開化了。
所謂開化,指的就是東北的室外溫度達到了0度以上——化凍的不僅是河,還有東北人囤在室外凍梨凍肉凍豆腐。對於東北人來說,冬天的室外就是一個天然大冰箱,因此當自家屋裡的冰箱被滿滿當當的雞鴨魚蝦佔滿時,剩餘的戰略物資就被自動被轉移在了室外的醃菜缸裡。
圖源:不完美也沒關係
而當松花江剛裂出第一道冰碴子,整個東北都集體進入了暴走模式。“年前囤貨囤得有多爽,年後開化時就有多後悔。全家老小都得聚在一起消滅年前的囤貨,缸裡的帶魚正在解凍,秋天醃得酸菜淌黃湯了——外地人這輩子都想不到,天天紅燒肉頓頓女兒紅,居然能成為一種對於東北人的詛咒。”
有人調侃,開化是東北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因為無論你在外地工作再忙,也會被叫回家完成開化的儀式,“東北開化了,這是比過年還重要的緊急集合。剛從雪堆裡扒拉出來的凍梨還沒啃完,廚房的鐵鍋燉大鵝就做好了。凌晨兩點睡得正香,都會被爸媽提溜起來塞下去兩個黏豆包。”
為了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開化,有人把陽臺改造成臨時冷庫,用二十床棉被封印最後的凍豆腐;
有人全家上陣包餃子,灶臺上的蒸籠摞得比長白山天池還高;
吃不完的囤貨只能讓親戚朋友兜著走,如果這個時候你去東北旅遊,說不定都能吃上百家飯。
當南方人還在為回南天惆悵時,東北人正經歷著堪比諾亞方舟的末日狂歡。在開化倒計時歸零前,他們必須完成這項艱鉅的食物鏈迴圈,那就是把去年的囤貨,結結實實地變成今年的卡路里。
有人說,東北孩子的第一大噩夢是穿棉褲,第二大噩夢就是東北開化。
“東北人過年囤貨就是像松鼠過冬,因為有天然大冰箱,就養成了閒的沒事買點放著的習慣。每到春天開化那幾天,家裡那些被塞在犄角旮旯的凍貨,此刻都成了定時炸彈。先解凍是各種飲料和蝦湯,接著就是肉類和帶魚,直到凍梨和凍柿子也流湯後,東北人的天就徹底塌了。”
有些人不明白,開化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認為不就是天氣變暖而已,把室外和陽臺凍的東西全都挪到冰箱裡不就好了。殊不知東北人的冰箱,早已被更貴的年貨囤得滿滿當當了,“東北人的囤貨順序,一般是貴的肉放冰箱, 體積大且便宜的水果、酸菜和飲料放室外。”
圖源:俄國大列巴
東北人冬天的幸福感,在開化時全成了要還的債。“凌晨兩點廚房突然飄出燉大鵝的香氣,不是深夜放毒,是爸媽在搶救即將變質的年貨。七大姑八大姨送來的十斤血腸必須在三天內消滅,畢竟後面還有爺爺奶奶醃的酸菜等著。這一天你就造吧,三頓飯還不夠,必須得整上宵夜和下午加餐,大蝦豬蹄都得變成餐後小食。”
以至於在東北早市,韭菜和小蔥都成了炙手可熱的搶手貨。“東北人消滅囤貨時,主打一個菜肉均衡,因此大家首選就是包餃子。一旦今天早市搶不到這把小蔥,家裡的幾斤豬肉就只有被白白浪費的份。”
圖源:安妮(戶外撒野版)
東北獨生女陽陽說,開化後的東北,到處瀰漫的都是緊張和焦慮的氣息。“我家每個人腦袋上都得捆著KPI,我爸的任務是一頓飯必須吃兩個豬蹄,我弟的指標是三天必須消滅四條帶魚,廚房裡的大馬勺一天連軸轉,我爸的胳膊都快掄冒煙了。”
不僅是打掃自己家的剩菜剩飯,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大家免不了還得去親戚朋友家幫著消滅剩飯。“昨天我午飯都吃了三遍,家裡吃一遍,我姥家吃一遍,去我奶家還得再吃一遍。”
圖源:一張叔兒
對於陽陽來說,開化的這幾天,是東北人最不能閒著沒事去到處串門的時候。“光消滅自己這幾大家子的剩飯已經夠累了,如果你自作聰明去給鄰居送一斤血腸,說不定轉手就收到三斤凍梨。
和“來都來了”一樣,開化期間的東北人也有自己的專屬咒語,那就是“再不吃真壞了”。“所有人都得化身無情的鹹甜永動機,甜的鍋包肉吃夠了吃點鹹的酸菜,鹹的豬蹄吃夠了再來點甜的黏豆包溜溜縫。”
許多人看到東北人面對氣溫回暖、囤肉開化後的慌亂,既感到同情,也不理解他們為什麼要囤這麼多肉。
其實這並不是因為東北人缺乏規劃能力,而是長久以來形成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智慧。過去冬天寒冷漫長,肉類價格波動大,囤肉不僅能省錢,還能避免暴雪封路時斷糧。更何況,陽臺就是免費的天然冷庫,隨吃隨取,簡直比冰箱還方便。因此哪怕如今生活條件有所改善,大家骨子裡還是覺得冬天就該這麼過。”
年後返程,東北年輕人帶回的年貨/圖源:小狄(減肥進行中)
吉林人小林說,東北人每年冬天囤肉並不是隨便囤,而是有一套完整的策略。
“比如家裡有老人孩子的,會優先囤排骨、前槽肉,燉菜燉湯都方便,保障全家的基礎飲食。獨居或年輕人則傾向於囤小份牛羊肉,適合隨吃隨化,方便炒個菜或涮個火鍋。而東北土豪家庭的標誌,則是直接扛回一整隻豬,按部位分割,冬天頓頓都能吃上殺豬菜。
“儘管這種囤肉邏輯縝密,但遇上突然回暖或是遇到暖冬,還是會面臨開化時沒吃完的窘境。”
:緊急下班😆
如果在開化後實在吃不完,東北人也有一套成熟的應急預案。
“家裡空間大的,會緊急購入兩臺大冰櫃,把地下室爆改成私人冷庫。電費雖讓人肉疼,但總比眼睜睜看著肉壞掉強。囤貨不多的,則會抓緊時間燉成紅燒肉、做成醬肘子,或者乾脆醃成風乾肉。開化前東北人貓冬,天天躺在床上刷手機,開化後直接在廚房裡996,從早忙到晚,比大廠人還卷。”
每年開化後的囤肉消耗戰,也成了檢驗東北孩子是否孝順的現實考題。
“一些在外地打工的子女,只要時間允許,都會回家幫忙消滅庫存。尤其是家在錦州、瀋陽等離北京較近的城市,因為高鐵最快只要兩小時,開化後幾乎每週都要往返。返程時行李箱裡塞滿的不是換洗衣物,而是一袋袋凍好的排骨和丸子,順便再背幾盒自家做的風乾腸,當作帶給同事的硬核伴手禮。”
小狄(減肥進行中
為了能加快囤肉消耗的速度,一些東北人甚至做好了“邊吃毒藥邊吃解藥”的決心。
小林記得,每年開化後,家裡都會常備健胃消食片,還有大袋山楂片、陳皮梅。“父母的矛盾之處在於他們,一邊擔心家裡人吃太多撐壞胃,一邊又絕不允許浪費,所以會變著花樣給全家加餐,頓頓硬塞。”
為了避免消化不良和長胖,開化那段時間,東北人會突然變得前所未有的自律。
“每天不用提醒,爸爸會主動下樓遛彎,媽媽跳廣場舞的時間多了一半,就連難得休息的打工人,也會自覺去公園快走三圈,生怕吃進肚子裡的囤肉,變成身上的囤肉。”
對東北人而言,開化始終是一件痛並快樂的事情。
“一方面,看著囤了一冬的肉開始化水,確實讓人焦慮,但這也是春節結束後,屬於東北人的第二個大年。在冬去春來的節點,一家人又可以藉著消滅庫存的名義,順理成章地聚在一起,大口吃肉、大聲嘮嗑。這是你會發現,這些囤肉不是負擔,而是東北人制造快樂的底牌。”
:緊急下班😆
今年38歲的瀋陽人小橋,每年最期待的事情之一,就是開化後開啟的一輪快樂聚餐。
“人到中年後,事情越來越多,顧不上主動約朋友,社交活動也被工作和家庭壓得越來越窄。而開化後,那些沒吃完的囤肉,便成了一種隱形的紐帶。大家會找藉口走親串友,互相招待。從自家餐桌吃到父母家,再到各種親戚朋友家,提前完成了半年的社交KPI。”
ENDING:
外人眼裡,東北人每年堅持囤肉,聽起來笨拙又帶點執拗。
但對他們來說,這更像是一種冬天的儀式感,囤的是年味,也是心安。無論天氣怎麼變,囤肉的過程總能帶來踏實,開化的時刻也總有熱氣騰騰的飯桌,把一家人重新聚攏。
於是每年入冬,他們還是會組團趕集,勤勤懇懇地往陽臺和冰櫃裡塞滿一整個冬天的口糧。因為東北人心裡清楚,春天遲早會來,肉會化,天會暖,而圍著飯桌吃肉嘮嗑的日子,才是年年歲歲的保底幸福。

【今日話題】
如果遇到東北開化你會怎麼做?
頭圖來源:西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