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卡片關注
近日,安踏推出 2025 年春季新品柏油路霸 3V,作為「萬金油跑鞋」柏油路霸系列的新作,品牌做了哪些更新,上腳體驗又如何呢?
我們來看「安踏柏油路霸 3V 跑鞋」新品測評報告。
「新品測評」是 @知乎好物100 全新欄目,測評產品由知乎出資並匿名在授權零售渠道購買,無廠商送樣,並匯聚真實、多維、深度的測評內容,提供可信賴的消費決策參考,不涉及任何商業推廣行為。
年前,我們發起了安踏柏油路霸 3V 跑鞋(下文簡稱:3V)的「新品測評」,經招募最終有 10 位答主參與測評。其中有:
半職業馬拉松運動員 @楊斌、資深馬拉松跑者 @風前橫笛 @清風 @竹子 @Mr Grass; 大體重跑者 @西方七星陣 @浪浪山熊獅虎;兼顧通勤需求的跑者 @煥臣5215 @鎏文晅 @kevin yang。
參與實測的答主年齡從 20 歲到 50 歲。他們的身份標籤分別是研發人員、程式設計師、大學生、半職業運動員、產品前一代使用者等,將從各自需求和視角,在實用後對產品做出評價。
先看測評結論:
1、點贊:①顏值高,有 6 種配色可選;②穩定性好,寬楦設計減少崴腳,對腳踝能力弱的朋友更友好;③輕薄透氣性,但在 10-20℃ 實測也不會凍腳。
2、吐槽:①鞋子過重,2 代輕快腳感消失;②有 4 位答主反饋了 2 處磨腳情況,分別是「磨腳踝骨」和「右腳小趾」;③後跟沒有夜光材質,讓夜跑者感到遺憾。
3、褒貶不一:①緩震差,以配速 5 分半為界,慢跑震腳,快跑有好轉;②防滑性褒貶均半,實測溼水路面偶現打滑;③對於瘦腳、寬腳、扁平足,3V 都有不錯體驗;④通勤腳感不錯,但「時刻感覺我在穿一雙跑鞋」的感覺勸退部分答主。
4、適合人群:①適合進階跑者,配速需跑到 5 分半以內,跑步小白不推薦;②適合追求穩定性和自然腳感的跑者;③適合走路通勤,長走不累;④不推薦大體重人群(測試答主體重參考:80kg~90kg)。

詳細測評:
顏值線上,6 種配色可激進可沉穩
3V 共有 6 種配色,分別為黑、白、白+藍、白+紅、黃+橙、熒光綠。
參與本次測評 10 位答主中,有 3 位答主選擇黑色、3 位選擇白+紅、2 位選擇黃+橙、1 位選擇白+藍、1 位選擇白色,沒有答主選擇熒光綠配色。
外觀方面,較多答主給到好評,如「低調沉穩」、「符合大眾審美」、「耐看」等。@風前橫笛 認為白+紅配色的實物比照片或電商圖好看:喜歡顏色大膽跑鞋的朋友可以大膽買。並對 3V 的鞋面大體延續了柏油路霸 2 的設計點贊:仍然為偏外側的不對稱鞋帶設計,和 6+1 的鞋帶孔。

答主 @西方七星陣 同樣點讚了白+紅的配色:我非常喜歡,很有活力,但後跟沒有夜光材質,對於偏好夜跑的我來說有點遺憾。

3 位選擇黑色的答主對鞋子外觀評價相似。
答主 @浪浪山熊獅虎 評價為「低調、沉穩、耐髒」;@鎏文晅認為「不浮誇,兼顧了跑步和日常」;@kevin yang 認為「沒有太搶眼的地方,但很耐看」,還特意提到黑色的鞋子上兩個黃色的 Vibram 的標誌很醒目,提升了顏值。

資深跑者 @清風 選擇了黃+橙色,他同樣認為「外觀設計中規中矩,符合大眾審美」。而選擇白色的 @竹子 則給到鞋子顏值更高評價。

鞋子過重,2 代輕快腳感消失
重量方面,幾乎所有答主認為 3V 過重。
答主 @風前橫笛:42 碼左足重 254.8 克,右足重 258.3 克,對比上一代上漲了約 20 克,屬實是沒想到。鞋重上漲後,2 代輕快的腳感消失了,跑速度課沒有興奮感。

答主 @楊斌 @kevin yang 一致認為「還是太重了」。@kevin yang 是中前掌跑法,喜歡坡差更大的鞋,在穿 3V 跑步時有明顯的下墜感:這雙鞋沒有讓我跑快的慾望,更適合慢搖。
此外,@竹子 @浪浪山熊獅虎 @西方七星陣 等答主均實測了鞋子重量,認為鞋子過重。

緩震差,以配速 5 分半為界,慢跑震腳,快跑有好轉
與 2 代初上腳時軟彈的腳感不同,3V 的靜態腳感偏韌,在低速慢跑時腳底有明顯震感,但在高速跑時有所緩解。
在緩震靜態測試中,@浪浪山熊獅虎 形容 3V 的腳感為「踩在牛腱子上的蓄能感」。
答主 @西方七星陣 同樣認為腳感調校偏韌彈「對於當前體重 81 公斤的我來說,緩震效能並不算很出色」。落地時可以觀察到中底有明顯壓縮形變吸收衝擊力,但變形幅度並不算很大。

在 @西方七星陣 的實測中,回彈反饋同樣明顯:前 2 公里配速在 6 分開外,感覺雙腳前掌已被震麻,很奇怪的感受。被迫提速到 5 分 33 附近時腳感大為提升,不再震腳。接下來我嘗試了換鞋墊,將一雙慢跑鞋墊換下了原配鞋墊,落地腳感柔和了不少,震腳現象幾乎消失。
如出一轍,答主 @鎏文晅 實測同樣認為「這雙鞋子 6 分開外的慢跑實在是有點震腳」。
答主 @鎏文晅:這雙鞋我進入430-600 這個配速區間的時候,腳感變化很大——變得很流暢,滾動感很舒適,震腳的感覺不見了,每一步的提拉都沒有拖泥帶水,反饋很乾脆,能體會到緩震但不洩力。
提到「慢速震腳」的還有 @竹子 @煥臣5215 等答主。
@竹子 比較推崇極化訓練,日常慢跑經常會跑到 530~600 的配速:在穿著 3V 的幾次日常慢跑訓練中:腳底被震得發麻,鞋重影響了我的提拉效率,感覺像是拖著步子在跑,體感非常疲勞。@煥臣5215 稱對於體重超大的跑友來說,它的緩震效果中規中矩。

而對於半職業馬拉松運動員 @楊斌(日常訓練配速在 5 分左右)來說:鞋子緩震比較好的,因為我最近都經常跑北京奧森公園仰山,土路、石頭路(凹凸不平)、上下臺階,都很穩定。
在平均配速 4 分 45 秒答主 @清風 的實測中,也給到 3V 的緩震以及格水平:雖然鞋子上腳時腳感偏硬,但在 34 公里的跑動中,震腳感並不明顯。偏硬的中底提供了直接的力量反饋,儘管沒有碳板加持,但在加速至 3 分 40 秒的配速時的力量反饋依然表現出色,適合輕度的速度訓練。

綜合答主實測,以配速 5 分半為界,慢跑時緩震差,高速跑時緩震偏好。
防滑性被吐槽,寬楦讓穩定性良好
答主實測 3V 後反饋: 防滑性有不足,溼水路面偶現打滑;穩定性良好,寬楦設計減少崴腳。
答主 @清風 稱:在乾燥路面上,柏油路霸 3V 的防滑表現優異,無論是上下坡還是複雜路面,抓地力都比較令人滿意。但是在剛灑過水的路段(模擬雨天柏油路),防滑效能表現出明顯下降,尤其是在上坡或平路加速蹬伸時,抓地力不足,給人一種在霜凍路面上跑步的感覺。

在溼水路面測試時,答主 @鎏文晅 評價:有點失望,公路跑鞋居然跑在溼水柏油路會有打滑現象。@kevin yang 在路過花崗岩灑水路段時,鞋底剛落地會有極輕微的滑動,然後迅速抓緊地面。
對於防滑性,答主 @Mr Grass 表示理解:防滑效能中規中矩,跟李寧的 Elite 系列、阿迪的 Adizero Pro3 等碳板競速定位的鞋子比抓地力沒那麼強,但 3V 也夠用了。
還有兩位答主在防滑性實測中,對 3V 給到好評。@西方七星陣 分別在 綠道、灑水車經過後的馬路、土路、卵石路、碎石路、臺階、鋪磚路、田徑場等地形進行了 50 公里的測試,都沒有遇到明顯打滑。唯一遇到打滑的是這種長有青苔且被水打溼的鋪磚路。

在鞋子穩定方面,多數答主給到好評。答主 @風前橫笛 稱雖然 3V(對比 2 代)「長高了」,但仍不失為一雙薄底跑鞋,附加寬楦和外低內高的中底側牆,天然具有穩定性的優勢。

資深馬拉松跑者 @Mr Grass 認為「鞋幫結實」可以在不平整路面可以給腳踝更多保護,而「鞋楦寬且兩側有一定的弧度」可以保證了跑動過程腳不至於特別容易兩側傾斜,對腳踝能力較弱的朋友會更友好,在實測中也確實如此。
在實測中,答主均在點讚了鞋子的穩定性。答主 @竹子 和 @清風 認為:寬楦給到的包裹感很棒,加上較低的坡差(前 22 mm+後 28 mm)自帶的萬金油屬性,無論是走路還是跑步,穩定性都很不錯。答主 @kevin yang 還反饋到,跑步時「落地力線很正,感受不到側傾」。

輕薄透氣,寬/瘦腳均有及格體驗
從材料來看,3V 和上一代一樣採用的是魚絲賈卡網布鞋面。@Mr Grass 在 15 度的氣溫環境室外跑步或是辦公區域活動時,都沒有覺得腳很悶;@kevin yang 在氣溫 22 度室外跑步,但跑完之後鞋內依然乾爽;@清風 絞綜鞋面設計透氣性良好,即使在跑步時腳部出汗,鞋內仍保持乾爽,沒有悶腳現象。

答主 @西方七星陣 透過手機微距看到鞋面 TPU 梭織的細節,整體比較緻密,在前掌及外側有大量網孔增強透氣性。在前掌及外側有大量網孔增強透氣性。

並且用手電筒測透光,表現良好。為了擔心透氣性過於良好導致冬天凍腳,答主在 10-20℃ 分別測試了白天和夜跑,均沒有凍腳感,甚至有時感到腳底微微發熱。

同樣是實測,答主 @清風 在 34 公里長距離跑步中,認為 3V 的舒適性表現良好:儘管初次上腳時前掌有壓迫感,但在長距離跑步中並未引發不適,也沒有出現磨腳或黑指甲的情況,這在新鞋中較為難得。

對於瘦腳、寬腳、扁平足答主,3V 都有及格以上體驗。
答主 @kevin yang 腳型偏瘦,對於 3V 的寬鞋楦,靜態穿著時前掌有些空,在跑彎道的時候,前掌在鞋裡有滑動,但好在腳背較強的包裹性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種不足。
對於寬腳型的 @煥臣5215 和 @清風 來說「沒有太擠腳的感覺」。@清風 是前掌寬大的扁平足跑者,他認為雖然前掌部分略顯壓迫,但透過適當調整鞋帶,腳部舒適性能夠改善。
通勤腳感不錯,鞋底耐磨, 但鞋面不耐髒
在通勤實測中,多位答主給到 3V 較高評價。@西方七星陣 稱「通勤走路的腳感意外的好」,@kevin yang 同樣認為「這個鞋走路通勤很不錯,坡差小,腳感柔軟,長走不累」。
但對於有明確通勤需求的 @鎏文晅 在實測中認為:這雙鞋通勤並不難受,但坐著也能時刻感覺到「我穿的是一雙跑鞋」的體驗,讓我放棄了穿跑鞋通勤的想法。

自稱「跑步拖步子,比較廢鞋」的答主 @風前橫笛 在 40 公里的實測後, 3V 後掌外側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磨損。但在 175 公里的長測後,後掌外側仍然殘留了可觀的橡膠厚度,距離被磨穿還有很遠。答主推測依據他的使用習慣,預計使用壽命在 800 – 1000 公里之間。


認為鞋子比較耐磨的還有 @楊斌 等答主:我平時訓練的路面太差,石板路、土路、凹凸不平坑坑窪窪的路很多,天天踩石頭,磨損程度好幾倍的增加,從我的磨損情況來看,這雙鞋在柏油路面能在 2000 公里。

但在 @楊斌 的一次仰山 20.3 公里跑後,鞋面出現明顯汙漬,或是配色原因,鞋面並不耐髒。選擇白+藍配色的答主 @煥臣5215 同樣反饋:白+藍配色款是真的不禁髒,網布打理,有點兒難度。

磨腳情況:2 例腳踝,2 例右腳小趾
在實測的 10 位答主中,共有 4 位答主反饋了 2 處磨腳情況:
①磨腳踝骨
答主 @清風 在持續測評過程中,出現了磨右腳踝骨的情況:左腳卻沒有這個問題,這種情況的出現確實讓人感到意外。答主推測這一現象可能與鞋子的區域性設計或個體腳型差異有關。

同樣反饋此情況的還有半職業馬拉松運動員 @楊斌:壓腳踝,可能是跑山的原因,穿了幾天腳腕處比較疼,有擠壓感(從圖片反饋來看,為左腳)。

②右腳小趾磨,但左腳不磨
答主 @Mr Grass 反饋:鞋面有一點壓右腳腳指頭,而左腳沒什麼問題,調整鞋帶後有所緩解。對此,參與測評的另一位答主 @風前橫笛 有相同感受。

*以上為正文。
「答主評審團」由知乎官方組織招募、邀請。
入選答主需要滿足:在行業內有紮實的行業經歷和豐富的經驗積累,或在學術上,如科學科技、醫學、人文社科、設計等方向上有專業深耕,或在某垂直方向或品類下,有深度研究和長期使用與創作,內容創作受到使用者好評。
「答主評審團」成員需要在官方組織下,以個人形式或官方組隊形式,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對某一品類產品的橫評測評或新品測評,為知友提供專業可信賴的消費決策建議。
「答主評審團」將週期性以滾動招募形式,持續納新,更多資訊請關注 @知乎好物100和ta的朋友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