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遵守歐盟最新生效的法律規定,蘋果開始在歐盟為 iPhone 和 iPad 新增能效標籤,這種能效標籤需要標註裝置續航等級、能效等級、可維修性等級、防跌落等級、防水等級等。
歐盟制定部分引數供裝置製造商參考,不過蘋果認為歐盟概述的測試方法在某些方面是模稜兩可的,因此蘋果選擇更保守的能效標籤避免未來產生某些不必要的麻煩。
蘋果稱目前的 iPhone 機型符合最高能效等級 A 的要求,但作為謹慎措施,蘋果自願將分數降級為 B,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第三方測試者以不同方式解釋法規獲得降低等級的可能。

👆蘋果法國官網顯示的 iPhone 16 Pro 為 B 級
其實蘋果這種做法說不好也會被其他智慧手機制造商效仿,因為電子產品在不同環境中測試、使用不同的測試方法都可能產生差異,如果消費者保護聯盟的評級為 B,而製造商自己的評級為 A,那可能就會引起法律糾紛。
而在歐盟境內產生法律糾紛對製造商來說可能並不是好事情,哪怕拖到最後能夠和解也可能需要付出不少代價,因此故意降低評級對裝置製造商來說確實是個不錯的主意,這裡也可以看出來蘋果多年來與歐盟打交道後已經學會了某些必要手段來規避法律風險。
下面是蘋果在歐盟為 iPhone 16 Pro 設定的能效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