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年是漫長的,飽滿的,充滿各種可能性的。VOGUE推出“中女時代”系列,呈現各個領域女性們多重的生命力。
當《乘風2025》的話題不斷出現在熱搜榜上,李晟似乎突然就被拉到賽場中央,成為了其中備受關注的那匹“黑馬”。

從初舞臺一首喚起“回憶殺”的《當》,再到一公中《野人》的生命力……李晟在初舞臺、乘風值和微博喜愛度三項中“大包大攬”,拿下三個個人第一。

前不久剛剛結束的二公,被葉童“選中”的李晟繼續穩定發揮。一句“我被一陣風困在這裡,你就替我摘朵索瑪花走吧”,又被轉出圈了。

留著帶點兒颯感的長髮,溫潤、內斂、堅定,邁入40歲的她站在女團C位時沒有一絲突兀,反而像一個被遺忘多年的拼圖碎片,終於歸位。
不喧譁,不爭搶,也不強行追求“逆風翻盤”的敘事,李晟憑那份不懈怠的勁兒,重新找回了觀眾的注意力。
或許相較“翻紅”,更準確的說法是,我們看見了那個從未曾離場的李晟。

在許多人的記憶中,李晟是《新還珠格格》裡頗受討論的小燕子。那是一部紅極一時的劇,也像一座風口太猛的山峰。


2011年,這部翻拍劇在爭議聲中播出,收視率驚人。她的出場最終也成為了屬於00後的時代記憶——柳葉眉,杏仁眼。像從舊照片裡走出來的人,有張典型的“主角臉”。
正值國產古裝偶像劇的黃金年代,李晟一夜成名,拿下許多廣告代言與主流電視劇女主資源。
後來的幾年裡,她也繼續拍過不少戲。比如《花非花霧非霧》,首播當晚全網收視率3.43%,創下了當年湖南衛視電視劇首播收視率紀錄,讓“驕傲的葉凡”為大眾所熟知。

就在大眾以為她計劃著成為下一個國民偶像的時候,她卻並未在後來的影視作品中持續“刷臉”。演藝圈裡從來沒有按部就班的成長線。把更多時間留給了家庭的李晟,雖然沒有真正“過氣”,但也不像過去那麼“被看到”。
好在她並沒有就甘於此——“不被看到時,你自己要看到自己。”李晟在最近的採訪中回應,“你只要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一定有同頻的人,一定有同路人。”

在整個以“高曝光=成功”定義女明星價值的時代裡,她似乎從未被某種特有定義所束縛。

2015年,李晟與《新還珠格格》中的“爾康”——李佳航步入婚姻,幾年後成為父母。

婚後的李晟依然拍戲,但更多時候,她的社交平臺成了一本“生活筆記”:帶娃、看書、旅行,偶爾分享自己的日常心情。在幾乎不被催促的狀態下,她慢慢構建自己的節奏感。
她會在微博上為社會事件中的女性發聲,會在小紅書收藏“INFJ的內心戲”,也會在綜藝中表現出“引導型戀人”的溫柔一面。

李晟的小紅書收藏夾
許多人因此重新認識李晟:一個對流量不焦慮、對脫離大眾視線不恐懼、對選擇有堅持的人。她是當年那個靠一張臉殺入演藝圈的幸運兒,也是沉澱過、思考過,也重新出發過的“後青春期女演員”。

“一個孩子的媽媽”“情感生活穩定”這些關鍵詞,曾一度讓李晟成為觀眾眼中生活幸福的“人生贏家”。但對於站上綜藝舞臺的女性來說,這些身份常常也是一種被設定好的“溫柔退場”劇本。
而她偏偏在這個時刻登場,把美滿的生活當成再次出發的能量源,而不是被迫告別賽場的理由。
2025年的她,已經可以笑著在節目上說:“不結婚不生育少生90%的氣。”也能因為在家庭綜藝中的表現,而讓人感慨她似乎和誰在一起都能獲得幸福。
她的狀態其實也回應著當下都市女性的一種新的願景:在工作與生活之間,能作為自己而存在。
《乘風2025》的迴歸,便是她對這種狀態的一次精準迴響。
回到賽場,當李晟出現在《乘風2025》第一期舞臺上時,許多觀眾都驚訝於她的變化:更瘦了、更利落了,卻依舊具有勃勃生機。

一首《當》、幾句《枯葉蝶》唱響,一種帶著控制力的溫柔,讓無數人感慨“夢迴”。而無論讓人們“夢迴”的是天真無畏的小燕子,還是敢愛敢恨的葉凡,李晟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力證明,她已經成為那些廣為人知的角色之外,人生賽場上更好的自己。

二公舞臺,李晟和葉童、黃英一起唱了《大山》,唱的是想走出大山的人。此時歌詞裡的“執著”與“奔赴”,對於她而言,不只是形容詞,而是真切趟過風浪之後的寫照。
沒有“逆風翻盤”的大聲宣告,她坦言自己“還懵著”。彝語悠揚的腔調唱出來,更像是她歷經人生半途的百轉千回後站定腳步,說:“我還在。”
對李晟來說,這並不是一場“復出”,更像是一次與自我對話的實踐。
她在採訪中說:“重複過去的自己,跟你重新去尋找自己身上的可能性,它不是一個絕對的反面,兩者是可以同時進行的。”
這一點,有點像《浪姐》系列的獨特魅力——它不僅挖掘“未被髮掘的潛力股”,更給“被時間誤解的人”一個重回聚光燈的機會。李晟恰好兩者兼備。
“我未來這段時間的目標也很簡單,就是把舞臺搞好。一個是不能辜負這麼多人的努力,一個是希望支援我們的觀眾能夠看到滿意的舞臺。”
這種“簡單”的追求,其實是一種厚積薄發的力量。她沒有停下腳步,只是一直在鏡頭內外醞釀著。
現在,這種能量剛剛好,在一個被高強度審美和焦慮裹挾的時代,她成為了觀眾眼中罕見的“力量感”。
《乘風2025》的舞臺,本質是競技場。而競技,就意味著時刻要拿出狀態,也要隨時準備面對輸贏。對於一個歷經過高峰與低谷的人來說,這樣的“比拼”並不新鮮,但李晟給出的反饋,卻來得更柔軟也更堅韌。
她沒有用“我要贏”這種字眼來描述自己的目標,而是一次次在練習室裡安靜地練。這也讓她成為那種越品越順眼的存在。她的堅定和平衡,賦予她愈發充沛的力量。

李晟剛成為“破局黑馬”,隨後湖南衛視在深夜重映的《新還珠格格》就以破3%的收視份額登頂同時段榜首。與此同時,她在最近也有一部參演的新劇在播:《雁回時》。

李晟在劇中飾演苗貴妃,一個複雜而豐滿的角色。她貢獻了更加成熟的演技,也直言很喜歡劇中關於“女性情誼的表述”。
而她自己,也在被她生命中許多珍貴的女性情誼所滋養著。比如和海陸——在節目上練崩潰了,就打電話給“浪姐過來人”的海陸哭訴。


她還和海陸、麥迪娜有個小群,這麼些年來彼此互相加油打氣。


在《乘風2025》的賽場上,她會畫畫、製作小卡送給團隊成員,會在累癱的下一秒一躍而起繼續訓練,也會為女性情誼而寫下真摯的文字。


她說,在這樣“女性向”的舞臺上,“每次看到她們盡全力地去迸發能量,去爭取某一樣東西,我就會特別感動。大家都在一起往前走,都在互相發光。”
她有種非常“反綜藝”的氣質。這一切表達,讓她即便並沒有總是佔據鏡頭,也足夠發光。不再需要爭搶鏡頭,也不再依賴角色標籤,而是用一種平和卻穩定的方式,打破“第四面牆”,繼續進入觀眾的視野。

然而她的平和,也多少讓她顯得有些被動——為二公舞臺排練的時候,葉童好幾次提醒她要走到舞臺中間,她卻下意識走到邊緣區。
“你好像很不自信。”葉童說,“可是我覺得你非常好而且很全面。”

這句話被很多人記住了。因為它和我們對“舞臺上光芒萬丈的她”的印象,多少有些不一樣。
不過事實如此:不是所有站在賽場中央的女性,都是天生自信的。有些人,是邊走邊學,邊怕邊衝。李晟就是後者。

她不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但她願意允許自己在不完美中前行。這份“允許”,不是妥協,而是篤定。她在節目上很常提到的一句話就是:“允許一切發生。”
她意識到:“現在女性意識越來越強,大家也越來越明白,其實我們不是隻有這種活法,我們有很多很多種活法,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樣子。”
李晟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我們,人生的賽場沒有標準答案。無論是家庭還是事業,無論是高光時刻還是低谷之年,都有資格被認真對待。允許一切發生的她,也迎來了好事。

也正因如此,站在賽場中央的李晟,不再只是某個角色的代言人,而是許多女性自我認同的投射——她提醒我們,人生從不是比快慢,而是比是否忠於自己。
她只是慢慢地,悄悄地,剛剛好地,走到了聚光燈下。而我們,終於準備好重新看見她了。

編輯:Yijie
設計:小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