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毯毯
· · ·
《浪姐6》二公開始了,對女性敘事的粗暴簡化仍是節目的流量密碼。
二公選人,房琪變成香餑餑,葉童和李藝彤同時向她發出組隊邀請,房琪表示自己想要嘗試唱跳擔心葉童的精力。不曾想葉童也不慣著,直接回懟:你這樣質疑我的精力,我覺得你真的有問題。就這樣,“葉童懟房琪”衝上熱搜第一。
此外,一公被淘汰的王蓉還在被討論,她本人回應:盼了“浪姐”6年,沒想到一輪遊。網友也希望實力強勁的王蓉,應該有機會被“復活”,同時怒斥平臺“識人不明”。
浪姐6這一季的主打主題是“音樂節”,以“三十而歷,天地她行”為口號,每一站的舞臺地點都不同,試圖用各地的人文特色自然風光與多元陣容編織一場女性成長的史詩。
然而,兩期節目下來,觀眾沒看到勵志,只看到用爭議固粉的工業化“流量流程”,“背景深厚”的選手儘管擺爛依然能“乘風破浪”……
網友對此評論:“當‘回憶殺’淪為‘尷尬殺’,當自信變成盲目自戀,我們究竟在為什麼買單?”
曾經的“30+姐姐再就業勵志故事”,如今到底還能成就“糊咖大翻身”嗎?
1.
/ 有實力不如有交情有名氣/
浪姐雖然一季比一季糊,但是能夠播到現在,芒果臺也是有點自信在身上的。
節目場景越來越宏大,參加的姐姐們的人數也越來越多。

當然人越多,人情世故就多。
這不這一季從第一期開始,就搞起了“攀關係”的戲碼。
在6.3小時剛開播的第一期裡,在海邊的藍藍天空下,姐姐們紛紛都在給好朋友打電話。
當然了有的一聽就是真的好朋友,比如鄧萃雯給張柏芝吐槽,
“這輩子沒有這麼苦過”“苦過生好多仔”“你當時怎麼過去的”“過不去”

鄧姐姐的吐槽還蠻真實的,節目效果也是拉滿了。
比如吳宣儀給王源打電話,張口就是“王總”,因為二人曾一起參加另一檔真人秀,王源“王總”的名號就是那時候喊出的。

不過,有的“好朋友”電話則是一眼假,甚至看起來是“被電話”。
其實設定這樣的環節也無可厚非,既增加了節目效果,滿足下觀眾們對於明星們的朋友圈好奇心,也可以填充節目時長,畢竟第一期算是先導片足足有6.3個小時….(實在是苦了我們這些寫稿打工人了…看個綜藝堪比上班8小時)
但重點是,交情可以攀,人情可以用,但真的到了講實力的時候,能不能尊重下觀眾。
比如第一期的初舞臺,全開麥的前快樂女聲季軍黃英。獨特的山歌唱腔彷彿將聽眾拉回了十六年前。

當年,在快樂女聲的總決賽中,她憑藉一首《映山紅》成為了全國第三。
但是黃英此前已經在娛樂圈沉寂許久,基本屬於查無此人的狀態,雖然實力最強,但因為名氣不夠,沒有背景,只被評4A。
浪姐初舞臺的評級一共有4個檔次,分別是superA、5A、4A、3A。能夠躋身superA的只有5位姐姐。
當評委要在11位5A姐姐中選一位晉級為最後一個superA時,公認唱功完美的羅宇彤和王蓉,竟沒有入選。
反而是唱歌明顯不如她們的祝緒丹拿到了這個名額。評委解釋稱她是演員裡邊舞蹈跳得最好的。

但這明明是比拼綜合實力的舞臺啊,不是舞林大會啊。
以及剛剛結束的一公表演裡,專業歌手王蓉慘遭淘汰,說實話這一季的浪姐,真正有實力的姐姐不多,王蓉是為數不多的一位。

王蓉是實打實的唱跳全能,不僅全程鏡頭很少,一公還被淘汰了。
不僅觀眾不理解,央視也不理解了,專門發了影片為王蓉打call。

初舞臺播出後,王蓉透露了她是在提前不到一天的情況下才得知要參加浪姐。在她和團隊幾乎沒閤眼的努力下,才完成了初舞臺的音樂、妝造、舞蹈等。
在王蓉的眼裡,她把這次浪姐稱為“重生”,只不過節目組的安排配不上王蓉的真誠。

很明顯,她的出現純屬救場。
不僅在節目裡個人鏡頭少的可憐,甚至連介紹都是和黃英等拼盤…娛樂圈裡的捧高踩低再一次具象化。
後來當姐姐們需要在十位5A選手中再選5位做隊長時,王蓉竟然被“嫌棄”了。
反觀毫無歌手經驗的旅行博主房琪都入選了。

大概這就是娛樂圈裡有人和沒人的區別吧。
還有其他姐姐也不被節目組重視,比如李晟,也好歹演過全民喜愛的“小燕子”,可鏡頭卻少得可憐。
不過如今的00後主力網友已經做好了送李晟出道的準備,雖然李晟的粉絲不似王心凌的霸總粉絲有錢,但是架不住00後人多呀,更有打榜經驗呀!

如果說這樣看人下菜碟的開場還能讓觀眾有一些義憤填膺情緒,那芒果臺節目裡一貫的“扯頭花”劇情則只讓人徹底的觀影疲憊了。
2.
/ 女明星“扯頭花”再也不是流量密碼/
《浪姐6》開播即高呼“打破年齡界限”,但觀眾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
62歲葉童被架上“情懷神壇”強行煽情,35+姐姐們為搶鏡頭“互扯頭花”。
節目組左手高舉“女性互助”大旗,右手卻把女藝人推進“雌競修羅場”——嘴上喊著“乘風破浪”,實際在教觀眾“如何用性別標籤收割流量”。
但是觀眾還能被收割嗎?
比如曹穎的“低情商”是劇本剛需:
三連追問王珞丹隱私,實則是節目組刻意安排的“衝突爆點”——沒有撕X?那就造一個!
曹穎作為第二個入場的姐姐,見到王珞丹後先是自我介紹:“我是曹穎,很多人認錯,叫我瞿穎。”
聊了沒兩句,曹穎突然話鋒一轉: “我問你個問題,你別生氣啊?”

王珞丹大概已經預感到不妙,立刻回懟:“知道我會生氣就別問了!”
然而曹穎不依不饒,撒嬌式追問:“問一下嘛 ~~大家都懂的嘛~~ ”(潛臺詞直指王珞丹與白百何的“撞臉之爭”)

此刻的王珞丹臉都綠了,眼神“死”的同時還翻了個白眼。
曹穎事後辯解“比那英稍微好點”,反被批“將冒犯當幽默”。
但是事後如果仔細想的話,突然反應過來,曹穎作為曾經主持三屆春晚的專業主持人,她會如此真的低情商嗎?

甚至對內娛足夠了解的觀眾也大概明白一點,王珞丹最忌諱被提及與白百何撞臉的話題。
當年《失戀33天》後白百何資源暴漲,兩人被頻繁對比,這幾乎成了王珞丹的心結。曹穎身為圈內老人,她能不知道這個雷區嗎?
所以真的再次拜託節目組,不要再把觀眾當傻子耍了,好嗎。
如果說曹穎和王珞丹的衝突過於劇本化,那王蓉與陳德容在一公排練時的矛盾是實質性的。
在排練舞臺時,王蓉的專業能力率先被演員陳德容質疑且嫌棄了…
雖然每一季的浪姐都有那麼幾位不是很容易合作的姐姐,但是陳德容這次又重新整理了難度。
王蓉有什麼錯,她就是想把舞練好,從一個唱跳歌手專業角度提出意見,就是先過完整個舞蹈再細扣,她和黃英學會了,也能反哺跟不上的陳德容。

這樣確實能提高效率,不然一直等著學不會的陳德容,大家都別學了。
但顯然這樣的專業意見無法被陳德容接受,她忽然特別衝的對王蓉來一句:
“我剛才有這麼講嗎?”
然後開始茶言茶語說一堆,大概就是說她有在認真學,大家要理解她包容她。

甚至在備採時也說是王蓉太自我了。
在一公節目播出後,她在微博上也發了一條澄清微博,總之還是想讓大家多多包容她。

但網友們顯然不買賬…

其實真的想對作為瓊瑤女主出道的陳德容說一句,不要再試圖道德綁架觀眾了,苦情眼淚真的不管用了…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這樣的“扯頭花”戲碼大家也是真的越看越膩了。
雖然把姐姐們的衝突剪輯出來可以賺取一波流量,但是我們看了這麼多年,如今只想看女性間的互幫互助,而不是這些明裡暗裡的雌競。
在這場“崩潰”照見的娛樂圈眾生相里,陳德容的眼淚與王蓉的意難平,撕開了《浪姐6》光鮮表皮下的真實生態:
資本用“情懷”收割流量,用“衝突”置換熱搜,而“女性成長”的初心早已淪為空洞口號。
3.
/ 女性節目的初衷到底是什麼?/
當初第一季浪姐播出時,關於女性主義的核心內容其實在大範圍的社交媒體上,還並不像現在這麼公開地去探討和表達。
但是到了如今的2025年,女性群體意識的覺醒,女性議題在社交媒體上被廣泛討論時,曾經率先打出女性成長口號的浪姐IP卻在逐漸模糊消解女性議題。
最初在女性成長的困境中實現自我突破、表達自我態度的節目立意也幾乎全部消失。
如今節目組精心設計的“價值體系”處處是陷阱:
葉童的“回憶殺”被量化成流量:彈幕刷屏“葉童出場我哭了”,但節目組只關心“她的國民度能換多少熱搜”——62歲的敬業成了情懷販賣機。

王珞丹的“颯爽”人設全靠剪輯:架子鼓表演切全景是“姐姐好帥”,切特寫暴露節奏混亂——節目組用鏡頭語言強行製造“女性魅力”。

真正的女性敘事主體依然為流量讓道,當40+王蓉被淘汰時,25+女團成員在喊著“無懼年齡”。
正如豆瓣網友的諷刺:
“節目組不如改名《浪枷鎖》——姐姐們一邊砸碎年齡枷鎖,一邊被套上流量枷鎖,這場‘破浪’從一開始就是個死迴圈。”
要想每天都能看到八妹的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及評論哦~
—end—
金八傳媒往期獲得獎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