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載自 / 最華人
此前,一則訊息震驚整個學術界,更令無數華裔科學家為之憤怒。
美國芝加哥,著名華裔神經科學家吳瑛服用過量藥物,自殺身亡。
吳瑛這個名字,很多人或許不熟悉,但她的成就卻正影響著世界。

在中國,她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創新課題組組長,高階顧問研究員;在美國,她是西北大學範伯格醫學院終身教授。
她研究的RNA剪接生物學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等學術成果,一直處於國際生物界的引領地位。
如此一個身負盛名、心有理想、影響著世界的科學家,怎會如此草率結束自己的生命?
回看她的經歷,一切似乎都有跡可循。

▎“中國行動計劃”
事情還要從去年6月底說起。
那時,美國NIH科研基金宣佈停止資助吳瑛的科研專案,今年4月,美國西北大學又以吳瑛研究基金到期為由,強行關閉了她的實驗室,並要求吳瑛不得再申請美國國立研究院的研究基金。
這下子,幾乎意味著吳瑛的科研權已被完全剝奪,得知自己實驗室被關閉時,吳瑛幾近崩潰,她捨不得自己這半生的心血,在實驗室遲遲不肯離去,結果美國警察闖進實驗室,將吳瑛強行帶走。

西北大學
一個聲名赫赫的科學家,就這樣在沒有任何“罪名”的情況下,被硬生生結束了科研生涯。
香港《南華早報》評價道:“中國出生的神經學科學家吳瑛失去了美國實驗室,然後她失去了生命。”
美國當局為什麼要這麼對吳瑛?看看吳瑛的履歷,或許你就明白了。
吳瑛是上海醫科大學(現復旦上海醫學院)的本科生,美國斯坦福大學腫瘤生物學的博士生,哈佛大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系的博士後。

吳瑛
2005年至今,她擔任美國西北大學範伯格醫學院神經學教授。在她所研究的RNA剪接和RNA結合蛋白調節領域,吳瑛是世界級的頂尖專家。此外,她還是美國內科醫師協會少見的華人女性成員,一直擔任國際公益學術組織大學沙龍的創始董事。
當然,最重要的是,吳瑛特別支援祖國的發展。2009年,吳瑛被聘為清華大學長江學者,擔任講座教授。她與中國的合作殫精竭慮傾盡所能,卻從未接受過人才計劃的報酬。並且,她還到國內的各大高校舉辦學術講座,為國內的同學們科普世界最前沿的生物學知識。
這樣的吳瑛,被趕出實驗室3個月後,在芝加哥的家中選擇服藥自殺。而她去世後不到一週,她所任職的美國西北大學就刪除掉了她的個人簡介頁面,並且連訃告都沒發,這樣的情節,著實讓人憤怒。

吳瑛生前多次在國內開辦講座
然而,像吳瑛這樣的事兒並不是個例。
這幾年華裔科學家在美國的“出事率”非常高,陶豐、張首晟、郗小星、胡安明等都在美國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衝擊。這些華裔科學家們,除了自身非常出色外,都有一個相似的特點,那就是——非常支援祖國的發展。
而這,恰好觸及了美國的利益。
早在2018年,在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帶領下,美國司法部就啟動了所謂“中國行動計劃”。要求94個地區司法部門每年至少提出一至兩起針對中國的訴訟,於是,為了完成這個“KPI”,美國中情局就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為由,重點調查了數百位“涉嫌向中國轉移敏感技術機密的個體”。
這個計劃的終極目標,是所謂“遏制中國政府對美國科學研究的竊取”,以消除他們認為的來自中國的“威脅”。實行這個計劃的主要手段,就是調查、起訴甚至逮捕一些可疑的在美國進行科學研究的華裔科研人員,以及和中國有交流合作的美國科學家。
之後,一場針對華裔科學家的大規模行動,拉開了序幕。

2018年12月,著名華裔物理學家、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張首晟突然在家中離奇死亡,美方給出的原因是“因抑鬱症自殺”。

張首晟
張首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的學生,號稱“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科學家”。他研究發現了“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和“拓撲絕緣體”。先後與我國中科院物理所、清華大學合作,大大推動了我國物理方面的發展。
2009年他接受華為公司的委託,幫助我國研發晶片,讓我們的晶片研發實現了重大突破,同時還為5G技術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些成就,拿出哪個都是王牌。故而恩師楊振寧才斷言,張首晟早晚會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然而如此前途無量的一位科學家,生命永遠定格在了55歲。
好友們也對他的離世感到不可思議,因為張首晟生性樂觀開朗,從未有人聽說他有抑鬱症。
更讓人不寒而慄的是,張首晟“自殺身亡”這一天,他和孟晚舟約定在阿根廷共同出席一場晚宴,這一天張首晟去世,孟晚舟在加拿大轉機時被捕。
2019年5月,著名華人生物學家李曉江的實驗室毫無預兆被查封,之後美國以莫須有的罪對他進行調查,同時他妻子李世華也被工作了二十幾年的大學解聘,連其實驗室裡的數十名研究員都被下令直接驅逐。最終李曉江被法官判處緩刑1年監禁,罰款3萬多美元。

李曉江與李世華
2019年8月,時任美國堪薩斯大學工程學副教授的陶豐在美國家中被捕,“罪名”是隱瞞與中國大學的僱傭關係。隨後,陶豐被美國政府以十項重罪起訴。若指控成立,陶豐面臨的將是數十年的監禁和高額罰款。
為了捍衛自己權利,陶豐堅持上訴,歷經4年,終於在今年7月勝訴。
雖冤情平反,但陶豐與美國抗爭的這4年損失慘重。不僅自己失去了工作和經濟來源,為了維持生計和支付高額訴訟費用,他的妻子做了三份兼職,就連十幾歲的孩子在心理上也留下了極大的陰影。

陶豐
2020年2月,美國田納西大學機械、航天、生物醫學工程系的副教授胡明安被逮捕,罪名是“申請NASA資金時故意隱瞞在他國大學任職的事實”。檢控的證據只是一份用谷歌翻譯,且極不嚴謹的中文新聞。當時胡安明已經憑藉學術成就享譽世界,儘管最終判決無罪,但他的職務、頭銜依舊被剝奪,整個家庭時刻處於被監控狀態。
從“中國行動計劃”實施初始至今,至少有250多名科學家捲入其中,其中大部分為華裔或者華人,有100多位科學家因此丟掉工作。
雖然該行動於2022年,因為人道主義的討伐,宣告終止,但越來越多的事實似乎證明,美國政府只做到了口頭承諾,這項計劃仍被以隱秘的形式繼續進行。

▎“絕對不能給中國機會”
那麼,一直號稱“自由民主平等”的美國,為什麼要搞這樣一個充滿種族歧視意味的“中國行動計劃”呢?其實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們就是要遏制中國尖端科技的發展。
自加入WTO以來,中國一直被冠以“世界工廠”的稱號,雖然大量的西方訂單讓我國的經濟迎來了飛速發展,但與此同時,也把我們的角色定在了整個“世界產業鏈”的下游,美國和歐洲拿著技術,躺在板凳上,就拿走了收益的大頭。而14億的中國人,要吭哧吭哧地為他們生產商品、提供勞動力、充當落地執行方,與此同時拿到的錢還僅僅只是他們的幾分之一。
從中國加入WTO開始算起,這樣的生活以美國為首的美西方已經享受了超過20年。所以他們怎麼想的,不難揣測——他們希望中國一直做他們的“下游工廠”,一直幹一些“廉價”的活兒,一直給他們“打工”。
所以中國製造手機可以,搞5G構建世界網路不行;製作航空模型可以,搞航空航天技術建空間站不行;體能勞動可以,搞人工智慧不行。你要搞,那就是要顛覆美國的地位,我就要制裁你,給你製造麻煩。這幾年來,從扣押孟晚舟,到禁止出口晶片給中國,再到搬走臺積電,無一不是這種理念的延續。
但這些顯然還不夠,最好的遏制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的方法是什麼?就是扼殺掉科技人才,讓你無人可用。
說到這,不得不感慨一句,美國針對的這些華裔科學家,他們絕大多數人擁有美國護照,為美國納稅,並且為美國科技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美國下起手來,是一點都不含糊。
回想當年錢學森錢老在美國的遭遇,錢老是空氣動力學的奠基人,為美國航空技術發展是立下過汗馬功勞的,除了擁有上校軍銜,還可以自由出入五角大樓。但這種級別的科學家,美國人把他關到了禁閉島上,將他折磨到一度失聲,連話都說不出來。知道了錢老的經歷,你就會明白張首晟和吳瑛們的事情,不過是歷史的重演。

錢學森
平時自由民主平等博愛,實際上是又黑又狠又貪又橫。口口聲聲“重視人才”,動起手來是一點情面不給。好在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中國也並沒有袖手旁觀。
譬如2019年,李曉江講授教授的實驗室被美國人關閉後,第一時間,暨南大學校長宋獻中就表示:暨大決定全盤接手李曉江團隊的所有教授、人員歸國,併為其提供場地、實驗室等繼續從事研究,同時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學者能回國從事科學研究。暨南大學用實際行動傳達了我們的態度,李曉江教授也在暨大一直任職至今。
過去這20多年,中國科技進入了另一個高速發展期,當年我們在很多尖端領域上,處於滯後地位,這致使大量華裔科學家不得不遠走他國。
但如今,時代已然不同,70年前,錢學森那一批歸國科學家,讓中國科技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在今天,我們完全可以復刻,並創造一個更大的奇蹟。
可怕!北美29歲華人投行女精英被伴侶殺害!行兇前剛因涉嫌死亡威脅罪被保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