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嘗精神食糧,藝術博物館主題義大利電影展10部佳作熱映中!

展映時間

2025年1月10日-19日

展映地點

CGV影城北京頤堤港店、北京清河店

售票渠道

貓眼、淘票票和CGV小程式及app有售

展映排期
劇目介紹

提香:色彩帝國

Titian. The Empire of Color

片長:86分鐘
他是喬凡尼·貝利尼的學生,並受喬爾喬內的影響;他最終成為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威尼斯畫派的代表畫家,一生始終恪守自己的座右銘:"藝術比自然更有力量";他像米開朗基羅那樣長壽,又像拉斐爾那樣幸運和受寵,對於後來的義大利畫家乃至西方藝術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提香:色彩帝國》回溯了這位著名畫家近一個世紀的生活,知名專家、評論家、學者和藝術家們詳盡描述了他的生平、風格、氣質和抱負。在16世紀,威尼斯達到了自己的輝煌頂峰,提香生逢其時。從費拉拉到烏爾比諾,從曼圖亞到羅馬,從查理五世到教皇保羅三世,提香以對色彩的傑出運用,對宗教和神話題材的完美詮釋,以及作為肖像畫家所展現出的超強表現力,主宰了他所生活的時代,被稱為“群星中的太陽”。
本片由勞拉·基奧索內(Laura Chiossone)和朱利奧·博阿託(Giulio Boato)執導,並特邀世界上最有影響力、最受歡迎的藝術家之一傑夫·昆斯(Jeff Koons)及其他藝術史專家加入評論。

丁託列託:威尼斯的反叛者

TINTORETTO. A REBEL IN VENICE

片長:95分鐘
作為文藝復興晚期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丁託列託長久以來被視為這一黃金時代的最後一位大師,他非凡的創作精力與鉅製手筆為這場人文美學的風暴譜出絕響。他原名雅各布·羅布斯蒂(Jacopo Robusti),因出身染匠家庭而被稱為丁託列託(義大利文意為“小染匠”)。他是文藝復興時期唯一一個始終沒有離開過威尼斯的偉大畫家,卻擁有不羈的靈魂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其叛逆精神也在無數現代藝術愛好者中得到迴響,大衛·鮑伊(David Bowie)曾公開表達對丁託列託的鐘愛,先鋒導演彼得·格林納威(Peter Greenaway)也作為本片特邀嘉賓登場。

這部電影拍攝於丁託列託誕辰500週年之際,由梅拉尼亞·馬祖科(Melania G. Mazzucco)創作和編劇,由兩次獲得奧斯卡提名的海倫娜·博納姆·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娓娓道來這位後起之秀,如何在群星爭輝的義大利、在既有的藝術版圖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紀錄片彙集了世界各地的藝術史學家與職業策展人、作家、修復師,共同討論丁託列託藝術生命中那些影響深遠的啟發時刻,同時鏡頭也將目光投向了義大利專家團隊的作品修復工程,丁託列託經典的聖瑪麗畫像在現代技術的復原下打開了全新的解讀空間。

卡拉瓦喬:靈與血

卡拉瓦喬:靈與血

Caravaggio – ‘the Soul and the Blood’

片長:91分鐘

作為16、17世紀之交義大利最具影響力的畫家之一,卡拉瓦喬的存在宛如一個充滿了爭議的謎題。正如他畫作中如影隨形的暗色,卡拉瓦喬也與流亡、暴力纏鬥一生。紀錄片《卡拉瓦喬:靈與血》追隨著卡拉瓦喬的生活軌跡,從米蘭出發,走過佛羅倫薩、羅馬、那不勒斯和馬耳他5個城市,步履踏在這位天才畫家不安而動盪的靈魂上。15個藏有卡拉瓦喬作品的博物館,40件包括《被蜥蜴咬傷的男孩》《聖馬太蒙召》《美杜莎》在內的典型畫作,8K超清鏡頭放大每一處細節,這位天才畫家放縱、矛盾的生活徐徐揭開其神秘面紗。
本片邀請藝術史學家、卡拉瓦喬專家克勞迪奧·斯特里納蒂(Claudio Strinati)主導解說,深入探尋卡拉瓦喬與其畫作之間的關係,亦有羅伯特·隆吉藝術史研究基金會主席與米蘭王宮卡拉瓦喬展覽策展人共同參與其中,提供更多見解。在現代拍攝背景中,卡拉瓦喬的一生也變得具體可感:痛苦與激情,自由與救贖——在令人嫉妒的天賦另一面,揮之不去的陰影也早已鐫刻在他的命運之中。

本片由天空藝術和電影製作公司Magnitudo Film聯合制作,得到了得到了義大利文化遺產與旅遊部批准,在米蘭文化協會的贊助下,與梵蒂岡傳媒和米蘭皇家宮殿合作,並得到馬耳他共和國的支援。

莫奈的睡蓮:水波與光影的魔力

Water Lilies of Monet : The magic of water and light

片長:94分鐘
紀錄片《莫奈的睡蓮:水波與光影的魔力》從印象派大師克勞德·莫奈藝術生涯的起點,法國北部的海港城市勒阿弗爾出發,沿著塞納河逆流而上,尋訪他居住的地方,創作的痕跡。在吉維尼小鎮與世隔絕的花園裡,莫奈從喪妻的悲痛和挫敗的抑鬱中恢復過來,“池裡的精靈浮現在我眼前,我舉起了調色盤”,睡蓮成了莫奈晚年生涯繪畫的主題,一畫就是30年。對於這片池塘,莫奈從未喪失新鮮感。透過他留下的上百幅睡蓮主題畫作,我們看到光影之下隱藏著每一刻不同的驚喜,和他對水波與光影的執著探索。
在生命中最後12年裡,莫奈克服了一戰對日常生活與心態帶來的巨大沖擊,在家人去世、視力衰退的老境中堅持作畫,傾注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在巨幅裝飾之作《睡蓮》上。在莫奈逝世5個月後,他的朋友、法國前總理喬治·克列孟梭為《睡蓮》組圖專用的橘園美術館揭幕,今天的人們仍可在莫奈親自設計的橢圓形展廳裡,全方位沉浸於這幅傑作,迷失在寧靜祥和的秘境之中。
紀錄片《莫奈的睡蓮:水波與光影的魔力》全程由艾莉莎·拉索斯基(Elisa Lasowski,劇集《權力的遊戲》《凡爾賽》)擔任特邀解說,觀眾將在她的帶領下前往巴黎,參觀馬蒙丹美術館、橘園美術館、奧賽博物館以及吉維尼小鎮上藝術家色彩絢麗的故居和花園,歷史學家和暢銷書作家羅斯·金則為本片提供更多靈感。

梵·高:畫筆下的烏雲和麥田

Van Gogh of Wheat Fields and Clouded Skies

片長:90分鐘
《星空下的咖啡館》《吃土豆的人》《絲柏樹》等40幅油畫,85幅素描,紀錄片《梵·高:畫筆下的烏雲和麥田》圍繞這些在義大利維琴察展出的梵·高藏品,串起畫家生前的生活與創作足跡,4K高畫質鏡頭盡顯方寸之間的絕美色彩和細膩筆觸。
這場在維琴察的帕拉迪奧教堂舉行的《梵高:在麥田與天空之間》畫展藏品全部來自於私人收藏家海倫·庫勒-穆勒。儘管素未謀面,穆勒卻可以稱得上是梵·高的伯樂,畢生收購他近300幅作品。紀錄片同樣選擇從穆勒的角度展開,以書信往來貫穿全片。

十年燃燒自我,一生窮困潦倒,死後才被世人追捧。梵·高所到之處,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遊客紛至沓來。從荷蘭南部的小鎮紐南,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到法國巴黎,以及梵·高度過生命最後時光的奧維爾小鎮,攝製組都一一探訪,尋找那些令人屏息凝神的傑作背後真實的風景和心境。

威尼斯:無限前衛

VENICE. INFINITELY AVANT-GARDE

片長:94分鐘

建造在淤泥、伊斯特拉石、潟湖與水系之上的威尼斯在建城1600年後,仍然傳奇不減。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彷彿刻入基因的矛盾之美:一面是使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昔日輝煌,另一面則是仍然無限嚮往著的前衛與先鋒。
這部紀錄片由迪迪·尼奧基(Didi Gnocchi)原創故事改編,米歇爾·馬利(Michele Mally)導演,從威尼斯的巨大遺產中汲取靈感。有容納傑作和歷史遺存的佩薩羅宮、海關大樓、科雷爾博物館,有從喬爾喬內和提香引領的威尼斯畫派,到丁託列託、維羅內塞的繼承和反叛。威尼斯是卡納萊託筆下真實與虛幻交織的風景,詹多梅尼科·提埃波羅壁畫《新世界》(Il Mondo Novo)中展示的西洋鏡,人們蜂擁而至,在神秘的透視感和光學幻覺中,驚歎於未來世界饋贈的奇蹟。至今,威尼斯的靈魂仍然活躍在爵士樂時代和百老匯黃金時期的音樂劇中,活躍在最美麗的古典殿堂威尼斯鳳凰歌劇院裡,活躍在威尼斯雙年展和電影節上,甚至班克斯的街頭塗鴉中。

伴隨著義大利戲劇大師卡洛·塞奇(Carlo Cecchi)的腳步與年輕的波蘭鋼琴家阿妮亞·拉尼(Hania Rani)的旋律,威尼斯的過去與未來紛至沓來。它從來沒有因為固守單一的歷史身份而變得僵化,而是藉助本地人和旅居者的創造力,以反叛的姿態不斷重塑自我,永遠前衛。

博羅米尼和貝尼尼:挑戰完美

BORROMINI AND BERNINI. THE CHALLENGE FOR PERFECTION

片長:105分鐘

作為巴洛克風格最負盛名的建築大師之一,博羅米尼用自己的建築革命永遠地改變了羅馬。回望其作品,他始終以時代先驅者的面貌,用開放、動態的精神向傳統和偏見發起挑戰。但同時,與貝尼尼的合作與競爭也幾乎貫穿博羅米尼的一生,使得他的名字一如光環之下的暗影,永遠無法與這同時代的另一位天才分離開來。紀錄片《博羅米尼和貝尼尼:挑戰完美》穿過羅馬的大街小巷,從巴貝里尼宮、聖卡羅廣場最終行至博羅米尼之墓,在無言佇立的建築中無限貼近這位天才建築師跌宕而無限的一生。

本片由曾執導過《弗裡達:生命萬歲》《莫奈的睡蓮:水波與光影的魅力》的喬凡尼·特羅洛(Giovanni Troilo)導演,併力邀評論家瓦爾德馬·雅努茨扎克(Waldemar Januszczak)、建築師保羅· 波爾託蓋西(Paolo Portoghesi)、藝術評論家艾德里亞·艾米利夫(Aindrea Emelife)和多位專家學者進行深入解說。以現代視角重新演繹的影片穿插其中,生動再現了博羅米尼一生的圖景:雖然始終被貝尼尼的光環所遮蓋,但他的作品最終跨越了時代,成為永恆。

斯卡拉歌劇院:奇蹟殿堂

Teatro alla Scala. The Temple of Wonders

片長:103分鐘

1778年在米蘭落成的斯卡拉歌劇院被視為世界古典藝術的殿堂、義大利歌劇的象徵,承襲著獨一無二的輝煌傳統:威爾第、托斯卡尼尼、維斯康蒂等大師締造了一個個傳奇,而至當代,卡拉揚、穆蒂、巴倫博伊姆又執棒將其神聖傳遞。每當夜幕降臨,燈光熄滅,觀眾肅靜,天鵝絨幕布升起,藝術與情感開始在其間流淌,為無數觀眾帶去超越性的情感體驗。
伴隨著義大利演員桑德羅·隆巴迪(Sandro Lombardi)的解說,本片將斯卡拉歌劇院置入義大利乃至歐洲地區的歷史事件中,帶領我們穿越世紀,無限貼近這一傳奇之地的脈動。大量來自音樂家、評論家和歌劇院愛好者的解讀,照片、圖畫、樂譜、繪畫等詳實的資料,讓觀眾從不同切面一窺斯卡拉歌劇院。

不朽奇蹟:埃吉齊奧博物館

MEN AND GODS: THE WONDERS OF THE MUSEO EGIZIO

片長:86分鐘
“通往孟菲斯和底比斯的道路經過都靈。”
The road to Memphis and Thebes passes through Turin.
在19世紀上半葉的埃及考古熱中,被後世公認為埃及學創始人的古埃及文字破譯者讓-弗朗索瓦·尚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寫下這句話。今日,獨一無二的都靈埃吉齊奧博物館建館200週年紀念之際,紀錄片《不朽奇蹟:埃吉齊奧博物館》帶我們回溯它的起源,奧斯卡影帝傑瑞米·艾恩斯將作為特邀嘉賓,與我們共睹人類歷史上最迷人的文明之一及其寶藏。
都靈埃吉齊奧博物館是世界上僅次於開羅埃及國家博物館的第二大古埃及博物館,保留著4萬餘件古埃及遺存,其中1萬餘件常年展陳,這其中包括《國王紙莎草紙》(又稱《都靈王表》),現存最古老版本的《亡靈之書》手抄本,阿蒙霍特普一世雕像、生命女神伊希斯雕像、圖坦卡蒙與阿蒙神的雕像等稀世珍品。

為了確立和維護自己的統治,義大利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薩伏伊王朝書寫了都靈起源於埃及的神話,並於1824年在這裡建立了埃吉齊奧博物館,將收集來的大量文物放置其中。本片走訪館長、策展人及學者,聽他們講述博物館的研究成果、科學研究和幕後故事;亦深入尼羅河沿岸大地,從埃及吉薩到底比斯,再到帝王谷中的工匠村,18、19世紀義大利探險家和考古學家的足跡將與埃吉齊奧博物館的歷史交織在一起。

女王的肖像Portrait of the Queen
片長:80分鐘
作為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早已在世界範圍內成為英國文化的象徵。自1952年登基至2022年逝世,漫長的70年時間裡,女王勇敢而坦然地視責任為命運,將自己的一舉一動化作對王室和國家的捍衛,以強烈的自我奉獻精神踐行著她的統治。王位為這位傳奇女性塑上金身,而攝影則是她為數不多的時刻,屈服於肖像攝影的實際要求和光線的普遍規律,真實地展現自我,哪怕只有幾分鐘。
從為女王拍下第一張照片的馬庫斯·亞當斯,到塞西爾·比頓,尤素福·卡什,後來與瑪格麗特公主成婚、成為斯諾登勳爵的託尼·阿姆斯特朗-瓊斯,再到當代攝影師布萊恩·阿里斯,賈森·貝爾,朱利安·考爾德,戴維·蒙哥馬利,約翰·斯旺內爾和克里斯·萊文,《女王的肖像》透過這些不同時期、不同攝影師拍下的風格各異的女王肖像,串聯起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人生軌跡,也將百年風雲暗藏其下。紀錄片由義大利著名攝影師法布奇歐·費裡執導,根據編劇保拉·卡爾韋蒂創作的同名有聲書改編,《權力的遊戲》主演、英國著名演員查爾斯·丹斯擔任解說,並傾情朗讀了大量女王攝影師的工作日記,還有布萊恩·阿里斯、賈森·貝爾、蘇珊· 薩蘭登在內的當代藝術家的對話穿插其間,共同拼湊起女王一生的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