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幅歷史油畫,見證共濟會建造美國首都華盛頓
1789年,美國(13個州)邦聯政府正式成立,喬治·華盛頓當選為首任總統。
當國會在紐約召開第一次會議時,因建都選址引起激烈爭吵,北方希望定都紐約,而南方希望在南方。最後達成妥協,由總統華盛頓選定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線–波托馬克河畔,長寬各為16公里的地區作為首都。
請法國共濟會大師、建築師皮埃爾·朗方主持總體規劃和設計。
[Pierre Charles L'Enfant(1754~1825),
其父是凡爾賽宮的宮廷藝術師。1777年(23歲)法國共濟會派遣拉法耶特率領志願軍到美州殖民地作戰,支援美國獨立戰爭。朗方作為軍事工程師隨軍來到美國,成為華盛頓的朋友。]美國新首都的名稱叫“哥倫布,哥倫比亞”。後來為紀念華盛頓而命名為華盛頓。現在華盛頓的中文全稱叫“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外文名稱“Washington D.C.”。Washington(華盛頓市)作為首都的名稱,是指聯邦政府機構所在地;D.C.是哥倫比亞特區縮寫,是指居民區。“特”字是中文翻譯時加的,表明其特殊地位。美國華裔也稱其為“華府”。
總面積177平方公里的地方,分為“首都華盛頓”和“哥倫比亞特區”兩塊,各佔地1/2。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最高權威機構為美國國會。1790年華盛頓特區成為首都。1791年華盛頓首都規劃完成。在象徵體系上,朗方的設計是仁金斯山為基座的國會大廈為中心,雖然沿國會大廈東至安河西岸,西至波河東岸形成一條東西軸線,然而這條軸線只有京城結構的意義,而與象徵體系無關。朗方的象徵體系,是以國會大廈為中心,兩條放射線伸向向西北和西南,這一對稱顯示了國會大廈的宏偉,然而國會大廈卻並非獨尊,在西北斜線上,是白宮,在國會大廈向西伸向波河東岸的軸線上,是開闊的綠地(後來形成綠茵廣場),這樣國會大廈和白宮是兩個政治中心。國會大廈1793年動工。白宮1792年動工。二者在1800年同時落成。從而,國會大廈、白宮、綠地,形成了一個三角形,其它各種重要政治和文化建築安入其間,這是最美國京城象徵體系。1871年,西普赫德(Alexander Robey Shepherd,835~1902)主持華盛頓的建設工作。
他的最重要的成就,是了在國會大廈向西延伸的軸線與白宮向南延伸的軸線的交匯點上,修建了華盛頓紀念碑–1833國會透過建案,1848動工,因南北戰爭停22年後於1876再動工,1884年建成。這樣,國會大廈、白宮、華盛頓紀念碑,三大標誌性建築,構成了美國京城象徵體系的核心。白宮在三角形的北邊,白宮的垂直線下面就是華盛頓紀念碑,華盛頓紀念碑的平行線平行過來就是國會,從白宮到國會大廈形成三角形的斜邊,這條大街叫賓夕法尼亞大道。美國每年的國慶節就是獨立日,七月四日的遊行隊伍都是從白宮的門前的一個小花園開始,透過賓夕法尼亞大道,游到國會大廈結束。在華盛頓紀念碑周圍有一系列的紀念性建築,林肯紀念堂,傑弗遜紀念堂,羅斯福紀念園,還有越戰紀念場和韓戰紀念場,共形成一個紀念區。朗方在華盛頓中心區的設計中設定了大量共濟會符號。r>為紀念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美國的新都城被命名為哥倫布。新都尚未建成,華盛頓便於1799年去世。為了紀他,1800年新城建成時被美國國會命名為華盛頓1800年美國政府由白費城正式遷入華成頓。

華盛頓紀念碑–華盛頓的標誌性建築,也是這座城市的最主要景點之一,是一個位於新世界中心的古埃及石碑。古埃及偽史,呼應著猶太聖經的出埃及記,是共濟會偽史系統的核心內容。華盛頓紀念碑的建設始於1848年,直到1884年才竣工。由於資金匱乏和內戰,導致其建設拖延了36年。建成後,這座紀念碑的高度為169米,重約82000噸。為了維持這座建築的崇高地位,華盛頓特區立法規定了城中所有建築高度不得超過紀念碑。方尖碑是華盛頓的地標。華盛頓為建造這座紀念館進行奠基儀式的時候,他在這裡舉行了共濟會的儀式。
油畫1:華盛頓作為共濟會大法師主持首都華盛頓特區的酋其儀式。

油畫2:華盛頓作為共濟會大法師主持國會大廈的奠基儀式。1793年9月18日,喬治·華盛頓也在國會大廈奠基儀式上代表共濟會舉行了奠基儀式。據記載,這個建築的奠基之初是按照共濟會的儀式進行的。喬治·華盛頓在1793年身穿石匠圍裙,親自為國會大廈奠基(此油畫現在還在國會大廈收藏)。

油畫3

華盛頓共濟會聖殿堂
共濟會在華盛頓有兩座十分著名的建築。一是位於市中心地帶的華盛頓共濟會聖殿堂,這座雄偉無比的建築仿造了古代世界大奇蹟之一的摩索拉斯陵墓,十分引人注目。喬治·華盛頓共濟會國家紀念堂另一座建築是名為喬治·華盛頓共濟會國家紀念堂的高塔,位於華盛頓以南的一個小鎮裡。這座高塔是美國的共濟會成員們為紀念喬治·華盛頓建造的紀念堂,是共濟會在美國地位與影響力的另一有力體現。

紀念堂位於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Callahan Drive 101號,位置在華盛頓495號環城公路之內,距離華盛頓國家紀念塔正南約五英里。
喬治·華盛頓共濟會國家紀念堂 GeorgeWashington Masonic National Memorial 是一座塔型建築,造型模仿古埃及的亞歷山大燈塔。紀念堂高333英尺(101米),座落在射手山山頂。

紀念堂由美國共濟會出資建造,1922年破土動工,1932年5月22日由胡佛總統剪綵落成,1970年最終完成內景陳設。
美國國會大廈:這棟建築的奠基石就是喬治·華盛頓本人親自以全套共濟會儀式埋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