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燕梳樓
今天上午,外交部重磅釋出了雙語影片,取名《不跪》。
影片透過對比1901年《辛丑條約》談判與2021年中美高層論戰,展示了中國從“屈辱外交”到“平視外交”的轉變。
與此同時,正在參加金磚國家外長會晤的王毅,再次指著美國鼻子表明態度:選擇默不作聲、妥協退縮,只會讓霸凌者得寸進尺。
影片回溯了1949 年毛主席"不能跪著辦外交" 的訓示,用《南京條約》與 "銀河號" 事件揭露霸權主義的延續性,以日本東芝、法國阿爾斯通案警示 "跪著求生" 的代價。
同時列舉了高鐵技術、北斗導航、華為晶片、光伏產業全球市佔率超80%等現代成就,以及今年一季度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增長18.7%的資料,展現"去美國化" 的決心和“不跪”的底氣。
影片傳遞 "中國不跪,世界才能挺立" 的深層邏輯,揭露美國 "規則霸權" 的雙重標準,得出“向霸權低頭就如同飲鴆止渴,只能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機”的重要結論,展現出中國外交的戰略定力與文明覺醒。
完全可以說,這是第一聲向美國說“不”的東方春雷,也是第一部向美式霸凌發起控訴的大國立場。這不僅僅代表著中國外交策略的轉變,更是中國崛起的正式宣告,世界進入二元格局的重要標誌。
這部讓人熱血沸騰的外交大片,猶如一針強心劑堅定了我們堅持到底的必勝信念。但個人認為影片的標題《不跪》不夠恰當。因為你說"不跪",對應的語境就是“跪”,說明有些人還是想跪的。

真正的王者字典裡就不該有“跪”這個詞,即使是“不跪”也顯得底氣不足,相當於默認了我們處於下風,處於抗壓狀態,是一種相對弱勢的語境。我們不能總習慣於用弱者的口吻說最硬的話。
竊以為最妥當的表述應該是“不退”!大國博弈狹路相逢,中國已經不是100年前的中國,美國也不是100年前的美國。既然我們有了平視世界、對抗霸權的實力與底氣,就不該停留在跪不跪的話題設定。
以我們目前的經濟體量和外貿朋友圈,該跪該退的難道不是醜國嗎?為什麼不能更硬氣點,高唱“大刀向醜國鬼子頭上砍去,讓醜國跪,讓醜國退? 這才是從實力出發的東方敘事,而不是悲情轉場。
外交層面上,46國在世貿組織聲援中國立場,歐盟轉向尋求合作,日本拒絕農業讓步,RCEP框架下的東盟已成中國最大貿易伙伴,東南亞三國與中國簽了153個合作協議,中國朋友圈已經成型。
產品層面上,正在進行的廣交會,折射出全球客商對中國製造的狂熱追逐。來自216個國家和地區的11萬採購商雲集廣州,在新能源汽車、智慧機器人、高階裝備展區排起長龍,MadeInChina 硬核出圈。
產業鏈打造上,中國已是聯合國認證的全球唯一擁有525個工業小類的國家,在廣東,服裝廠改款只需三天;在深圳,一部手機從零件到成品不出百公里。是全世界都離不開的超級工業母艦。
反觀美國,本以為掄起關稅大棒,中國會是第一個跪下的國家,沒想到時隔7年中方已非昔日阿蒙,這次不僅沒有跪而且還站到了對立面,讓全世界都看到了,這個地球離開美國照樣轉!

日夜等不來電話的特朗普,正陷入反覆橫跳的躁狂症。過去一週,該同志連續4天繞彎子稱正聯絡中國,不斷釋放所謂“中美在通話”的模糊資訊,試圖給相關盟國製造中國已跪的錯覺。
而中國的強硬態度,也在給觀望中的其它國家堅定了不跪的信心。內外交困的特朗普同進還不得不面對國內的反對聲音。民調顯示:特朗普上任100天支援率銳減至39%,創下80年來歷任總統最低。
其中72%的美國人認為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會在短期內導致美國經濟衰退,有53%的人認為美國經濟因特朗普上任而變得更糟,有64%的人認為特朗普行為過於激進,並試圖逃避聯邦政府的調查。
而對中國來說,關稅戰則成為我們的立威之戰。雖然短期內加劇外貿壓力就業波動,但加速了技術自主、產業鏈重構和內需擴張。為全球經濟治理提供新正規化,站著就把錢掙了。
正如王毅外長在金磚國家外長會晤時所闡述的中國立場一樣。我們看到,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公然登場,脅迫和霸凌不再需要偽裝,國際關係的發展基礎受到持續威脅。
王毅呼籲,美國拿著關稅當籌碼向各國漫天要價,金磚國家應共同反對一切形式的保護主義,堅決維護多邊貿易體制,選擇默不作聲、妥協退縮,只會讓霸凌者得寸進尺。
這才是中國外交的正確姿勢。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雖然這場關稅大戰,我們不可避免地也會遭遇損失,甚至犧牲一部分外貿企業的利益,但跪著更沒有出路。
因為我們深知,以鬥爭求合作則合作存,以妥協求合作則合作亡。為中國,為世界,我們都不能選擇下跪。打,奉陪到底;談,大門開啟!
退一步從來都不會海闊天空,只有得寸進尺;忍一時也不會風平浪靜,只有永無止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嶺,先輩不跪,吾輩亦不跪!
以前不跪是骨頭硬,現在不跪是實力強!

位卑未敢忘憂國!

對話作者請新增微信:
Y2023-2053